卫青和霍去病谁厉害 为什么很多人觉得霍去病比卫青厉害

网友提问:

卫青和霍去病谁厉害?

优质回答:

在汉朝对匈作战中,卫青和霍去病都很卓越,但论功劳大小我投霍去病一票。

霍去病在历史的存在仿佛流星划过夜空,虽然很短暂,却格外璀璨。

霍去病十八岁出征,一战封侯,名动天下。

霍去病相对于卫青的成熟稳重,独有一份桀骜不驯,独有一种锐气。他深入漠北草原,奇兵突袭,他率领的汉军精锐铁骑,成了匈奴人的梦魇,这是草原民族从未遭受过的威胁。

草原民族在历史上一直与中原农耕民族争夺生存空间,他们彪悍,残暴,来自无踪,一直是中原农耕民族挥之不去的威胁,有史以来一直霸道的存在。春秋有齐桓公九合诸侯,驱逐犬戎,战国有李牧戍守边关,与匈奴接壤的汉民族早早的筑起长城防御,真的只是防御。

即便强大如秦国,也只是将其赶出河套地区。

唯有霍去病领着汉朝的精锐深入漠北,对匈奴围追堵截,斩杀匈奴主力,直捣王庭,封狼居胥山,一路打到现在贝加尔湖。

他打通河西走廊,设置酒泉、张掖,打通了西域,他对于汉王朝的千秋功业居功至伟。

司马迁记载,霍去病少言寡语,不动声色,有气魄,敢任事。但是,较之卫青的低调、内敛、谦恭,霍去病骨子里卓尔不群、锋芒毕露,爱恨情仇也丝毫不加掩饰。

举三个大家所熟知的例子。

受降匈奴。在卫青、霍去病连连打击下,匈奴四分五裂,浑邪王来投降,汉武帝担心匈奴诈降,就派霍去病带兵越过黄河接应。果然匈奴部众,很多人不愿意投降,霍去病带领部队,当机立断,斩杀了不愿降的八千多匈奴兵,接管了这批草原上的剽悍骑兵。也亏是霍去病,换做别人估计镇不住。

射杀李敢。李敢是李广的儿子,也是霍去病的属下,跟随霍去病奇袭匈奴,立了战功被封为关内侯。李敢因为父亲自杀,怪罪卫青,跑到大将军府将卫青打伤,卫青低调地向汉武帝隐瞒了这事,哪知霍去病知道后,在上林苑打猎,不动声色的就把李敢射杀了。

要知道当时李敢已经接替李广任郎中令,执掌皇宫宿卫。,是三公九卿的“九卿”之一。霍去病随随便便就把他射杀了。

真够“任性”的呀!

拒绝联姻。霍去病打了胜战回来,汉武帝赐给他宅邸。送房子只是个噱头,真正的目的可是嫁个公主或皇族子女给他,形成联姻 借以笼络。汉武帝这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任人唯亲”。可是霍去病想都不想就一口拒绝,而且说的话冠冕堂皇——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他舅舅卫青就不敢。你看卫青虽然战功赫赫,位极人臣,却取了已经结过两次婚的平阳公主,要多憋屈有多憋屈!

可惜,天妒英才,霍去病英年早逝!

从十八岁出征到二十三岁去世,短短五年,他建立了不世之功。

他死的时候汉武帝很悲伤,调派了边境五个郡的铁甲军为他送葬,将他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来纪念他一生的丰功伟业。

其他网友回答

《史记·卫将军骠骑将军列传》中记载:

最大将军卫青,七次出击匈奴,斩捕首虏五万馀级。一与单于战,收河南地,遂置朔方郡,再益封,凡万一千八百户。封三子为侯,侯千三百户。并之,万五千七百户。其校尉裨将以从大将军侯者九人。其裨将及校尉已为将者十四人。

最骠骑将军霍去病,六次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馀级。及浑邪王以众降数万,遂开河西酒泉之地,西方益少胡寇。四益封,凡万五千一百户。其校吏有功为侯者凡六人,而后为将军二人。

可以看出单从斩首论功,那霍去病比他舅卫青多了一半还多,所以有多数的网友认为霍去病比卫青的功劳高。本人却觉得不以为然。

因为战争并不是因为你杀的人多寡就证明你的输赢。

第一,卫青是自汉建国以来,对匈奴作战转变方略的第一人。从此以后对匈奴作战由被动变为主动。极大的提高了汉军将士的信心。

第二,卫青是“闪电战”的第一个实施者。霍去病只是给它加以改进,进一步强化了“闪电战”

第三,战争打的是人和钱。卫青的打法是“以战养战”,以缴获战利品,占领土地为主。而霍去病的“闪电长途突袭战”以斩首俘虏重要人物为主,深入敌境,搞完就撤。如果没有卫青的“以战养战”节省出来的物资良马,汉王朝当时还真没有这么大财力支援霍去病的“闪电长途突袭战”。

第四,卫青是历史上记载第一个使用“武刚车”的将军并与骑兵配合达到车守骑冲的机动效果。

所以说,如果没有卫青前期做铺垫,霍去病的战法在短时期内是无法实现的。他们战略目标一致,战略方法各有千秋。还有如果没有卫青大将军这个舅舅的得宠,汉武帝怎么会发现霍去病这个小孩的存在呢?

总之,卫青与霍去病都是中国历史上百年难遇的良将,为汉王朝为中国的历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中国人民应该记住这个伟大的朝代诞生的两颗将星。

欢迎大家留言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

山河依旧为您解答。霍去病和卫青都是西汉武帝时期的大将,军事能力都非常优秀,个人可能更喜欢霍去病一点,毕竟二十一岁就封狼居胥,放在世界军事史上也是屈指可数。

卫青出生于微末,是其母卫媪与人私通之子,少时受尽苦难,年龄稍大以后当了平阳公主的骑奴,后因姐姐卫子夫被武帝看中,从而平步青云,七征匈奴,建立了不世功勋。元光六年匈奴兴兵南下直指上谷。汉武帝任命卫青为车骑将军,率领一万骑兵,迎击匈奴。汉武帝分派四路出击。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四路将领各率一万骑兵。卫青深入匈奴,找到匈奴祭天圣地龙城,由于匈奴主力并不在此,被卫青斩获数百人,由于其余几路均未取得战果,武帝大喜,封其为关内侯,这是西汉对匈奴作战的首次胜利,意义重大,“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卫青。同时这也带有运气成分,因为当时匈奴主要兵力放在飞将军李广身上,龙城空虚。接下来卫青越打越顺手,但凡出征匈奴,必有战果,未尝一败。

卫青的战略眼光极为高明,瞄准了——游牧民族的命根子肥美的草原、牲畜以及人口。卫青战楼烦王、白羊王,杀5000余人,获牛马羊百万头,收复河南地;漠南战役,卫青战右贤王,俘男女15000人,获牛马羊千百万头,完全击垮了右贤王所部。这两次战役虽然杀敌不多,却从生存基础上完全摧毁了楼烦王、白羊王、右贤王所部,占领了匈奴的水草肥美之地,迫使匈奴不断向贫瘠的地区移动,使这三部的剩余人马只能各奔东西,自找生路,从而再不见这三部对汉朝侵略行为。卫青的这种战略思想,也可从他采取的春天烧匈奴草原,饿死匈奴牛马羊的战术看出来,而且该战术也为后人所称道,在物质基础上不断弱化匈奴。

自元朔六年霍去病从军之后,甥舅戮力同心,成为了匈奴人的噩梦,漠北之战,重创匈奴主力,使得”漠南无王庭”,自此战后,匈奴再也没有恢复元气,困扰西汉百余年的匈奴边患得到了根本改变。

霍去病和卫青同样出生贫寒,他是平阳公主女奴卫少儿与平阳县小吏霍仲孺的私生子,但是贫寒的出身并不能遮挡霍去病耀眼的光芒。霍去病可以说是古代闪电战杰出代表,擅长纵深迂回,以少打多。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十七岁的霍去病随舅舅卫青击匈奴于漠南,“与轻勇骑八百直弃大军数百里赴利,斩捕首虏过当”,斩杀敌人2000余,其中包括单于的爷爷辈人物,俘虏了匈奴单于的叔父罗姑比,勇冠全军,汉武帝大喜,封为冠军侯。

元狩二年,汉武帝任命十九岁的霍去病为骠骑将军。于春、夏两次率兵出击占据河西地区浑邪王、休屠王部,共歼敌4万余人。俘虏匈奴王5人及王母、单于阏氏、王子、相国、将军等120多人,造成了连锁效应,浑邪王被打怕了直接请求归降。同年秋,在接收浑邪王时部分降众叛乱,率部驰入匈奴军中,斩杀变乱者,稳定了局势,顺利接纳了浑邪王4万余众。从此,汉朝控制了河西地区,为打通了西域道路奠定基础。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元狩四年春,21岁的霍去病与卫青各率5万骑过大漠(今蒙古高原大沙漠)进击匈奴。霍去病出塞后深入2000余里,与匈奴左贤王部相遇,歼70443人,俘虏匈奴屯头王、韩王等3人及将军、相国、当户、都尉等83人,彻底打废了左贤王部。至此,匈奴左右贤王两只臂膀被彻底斩断,只剩下匈奴单于孤悬漠北,势力江河日下。然后在狼居胥山祭天,在姑衍山祭地。封狼居胥之后,霍去病继续率军深入追击匈奴,一直打到翰海(今俄罗斯贝加尔湖),方才回兵。从长安出发,一直奔袭至贝加尔湖,这是怎样的成就!霍去病乃是整个华夏五千年历史中汉族将领中率军北上远离国土最远者同时也是最年轻者,大汉雄壮的国威第一次播洒极北荒寒之地。他不仅前无古人,而且后无来者。

“骠骑将军去病,凡六出击匈奴,其四出以将军,斩捕首虏十一万余级”,霍去病十七岁参军,二十一岁封狼居胥,斩杀匈奴精锐十一万余人,生平无一败绩。武帝要为他建造豪华的府邸,霍去病以“匈奴未灭,何以家为”回应,这是何等的家国情怀,放到今天,仍然让人内心澎湃,心生敬佩。

然而天妒英才,元狩六年霍去病病卒,年仅23岁。武帝大恸,葬其于茂陵之东,将霍去病的坟墓修成祁连山的模样,彰显他力克匈奴的奇功。这种待遇,从古至今,很少有臣子能得到。如果霍去病能多活三十年,难以想象大汉的疆土将要扩展到什么程度,强汉到底还能强到什么程度?可惜历史没有假设,留给我们的只有叹息,每次读汉史,总是很惋惜。

其他网友回答

卫青和霍去病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少见的英勇无畏的大将军,要说两人谁对大汉朝的功劳大,笔者觉得两个人都差不多,他们相辅相成,互相扶持,已经是不可分割的了。

卫青是皇后卫子夫的弟弟,虽然他是靠外戚而得以有了声望。但是后世欣赏的并不是他那高贵的地位和显赫的声望,而源于他那谦逊的人格魅力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卫青在和匈奴打仗的过程中,其表现出来的军事才华不得不叫人肃然起敬。他因为卓越的战功而当上了大将军一职,他为人谦逊有礼,不结党营私,不与朝里大臣明争暗斗,可见其温和高尚的一面。

大将军卫青曾攻打匈奴七次,用兵之深入,为号者严明,同士兵们同甘共苦,作战时每次都冲在第一位,士兵们都愿意为其而效劳。而且卫青处世谨慎,低调内敛,知法守法,是一代将帅的楷模。

霍去病是卫青的外甥,他是跟着舅舅长大的孩子,从小便受了卫青的影响,立志要做一个像舅舅那样的大将军。

长大的霍去病英勇无敌,卫青及汉武帝都喜欢他。他作战的时候喜欢使用骑兵战术。当时汉代的主要敌人是匈奴,因为匈奴是游牧民族,善于骑马而打仗,所以作战主力是骑兵。汉朝无法攻破匈奴人的骑兵,所以霍去病发展了骑兵战术。

霍去病曾带领军队多次攻打匈奴,为汉朝的北方边境赢得了安宁,使得匈奴主力从漠南直接退到漠北地区。遗憾的是,霍去病虽然有超强的军事能力,但是他的一生却只活了二十四年,真是天妒英才。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霍去病和卫青两人的存在是缺一不可的,因为他们都对大汉朝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其他网友回答

从战略上看,卫青与霍去病是互为相辅的动、静结合的互动关系。

卫青兵团相对持稳,由正面步步紧逼,军威赫赫

霍去病军团骠锐疾驰,凌厉侧后迂回,刀锋森森!

卫青与霍去病之间相对有快有慢的战略配合,本质上是一种战略协同关系,互为呼应、互为支持,非要生硬的用常规的斩获根本不足以衡量功绩的大小,对于二人也有失公允。

军功不一定只是限定于斩获,斩获的多少只是对于参战将士们论功行赏时的一个参数和依据。例如,使己方获得战略主动权、扭转敌我战略态势、攻守转换、完成对敌分割包围……等等,都是大功,却不见得一定会斩获颇丰。战役层面的军功相对容易获得,至少足够多的斩获就是功劳,但战略层面的功劳就难度大很多,需要达成的因素和条件也要难很多、多很多。

例如,卫青作为车骑将军第一次出征,率领一万骑兵由上谷至龙城,来回飙进近千里,斩获仅为700多,若论数字就微不足道,但作为汉军对匈首次主动出击作战,孤军奋进直插匈奴龙城圣地,这背后所反映的汉王朝战略意志和战术能力,对于骄横惯了的匈奴在心理上造成的震慑是巨大的!而对汉军的将士的鼓舞更是难以估量的,仅这条消息,就够提升三成战力。因此,卫青首战便被封为关内侯不是没有原因的。

再比如像四渡赤水这样的经典案例,战略研判是重要前提,但情报支持亦是关键,类似这样的战例是无法简单用战功来评判。

再说霍去病,同样是骑兵军团远距离奔袭作战,却远比匈奴更为迅捷和凌厉,将骑兵速度、灵活、运动这些关键特点几乎发挥至极致。匈奴骑兵的特点基本是以速度为核心的单一战法,虽然也有佯动和侧击这样的战术配合,但相比霍去病的大范围迂回和包抄,就显得单一和死板。在战略的突然性上,更不及霍去病军团的凌厉和骠锐,打击效果自然汉军远远占优。

面对卫青军团的厚重,匈奴吞不下、嚼不烂,面对霍去病军团的飘忽和凌厉,匈奴忽然觉得一直所擅长的骑兵竟被人上了一课,自己战略词典中再也找不到更为有效的应对办法,只好消遁漠北,结果等到的依然是汉军的雷霆一击!

这就是为什么刘彻后来册封卫青和霍去病都是大将军大司马,因为这两位军事天才的军功实在难以区分出大小。后期的抑卫而重霍,也并非是军功大小或能力强弱问题,只是刘彻本人作为政治家,他必须考虑外戚对于政权影响的一种被迫决策而已。

您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我的头条号:大相无形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