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江和武松是结义兄弟,为什么感觉还不如宋江和李逵的感情?
优质回答:
梁山是个落草为寇,攻守兼备的好地方。白衣书生王伦当然是非常有眼光的,不管是造反、招安还是其他理念,争夺梁山的控制权是没有任何兄弟情义可讲的,可惜,王伦看错了林冲。
宋江是梁山最大的获益者,可对梁山控制权的争夺永远存在,宋江如履薄冰。
宋江当然知道,既然王伦能被林冲杀死,或许有一天也会有一把刀架在自己脖子上,所以,游走在这些刀头舔血的所谓英雄中间,宋江必须要做些事情。
宋江初期并没提出招安的理念,因为招安派其实还不占优势
当然,宋江晁盖这个小圈子中,吴用、林冲这些人是坚定的招安派,但梁山本身的基础人员,比如朱贵这些人到底怎么想,宋江等人并摸不透。
宋江等人需要对王伦时期的基础人员做大量工作,甄别其对梁山和宋江团队的忠诚度,即使一时对招安的理念不能理解,只要忠诚度够,有利于梁山的稳定,也会给与认可。
宋江团队刻意拉拢一些社会底层人员加入梁山
底层人员,如李逵这些人,本身生存空间被挤压,活的很艰难,但这些人具备一些朴素的忠孝侠义之心,虽然为了生存,有时候会不择手段,但只要给与这些人必要的尊重,让这些人的生存条件获得改善,这些人就会死心塌地。
而宋江对待李逵的方式就是这种思路,李逵是梁山上底层人员的代表人物,具有很大的活动能量,用的好是一支忠实可靠的军事力量,用的不好,就是治乱根源,梁山根本就没法稳定发展。
所以,宋江需要更多的关注李逵的各个方面,对李逵的照顾和沟通也就相应的会多一些,这样看上去,宋江对李逵这个兄弟非常的好,有时候还有些纵容,但窝心的宋江不知道私下喝过多少闷酒。
武松二龙山团队是梁山加盟合伙组织,谈不上理念一致,但求同存异,谁让梁山这个地方的军事优势优越呢
二龙山的鲁达、武松、张青等这些人,对招不招安是没有兴趣的,但这是一支能力突出、稳定团结的军事力量,加盟梁山,马上就可以用到,而且不会生变。
宋江和二龙山武松的关系就是合作关系,宋江当然不能刻意单独对武松,或者二龙山的其他人有特别的关注或者友好表现,这样会造成二龙山团队对宋江这种做法的怀疑,甚至会造成冲突。
所以,宋江和二龙山这些兄弟的交往,往往是把二龙山团队看成一个整体来打交道,表面上看,当然不会突出兄弟间的感情色彩。
宋江团队通过各种手段招揽体制内人员加入,改变梁山团队格局。
宋江团队除了稳定梁山原有人员队伍和招揽底层优秀人员,接受如二龙山这些团队加盟外 。
为招安大计,宋江吴用等人重点的工作,是通过各种方式,甚至是“龌龊”的手段,把体制内优秀人员弄上梁山,以改变招安派在人员构成中的比重,取得招安派绝对的话语权。
所以,柴进、卢俊义、秦明、花荣、呼延灼等这些人都陆续进入了梁山,而这些人不管是如何不得已,骨子里还是希望回到体制内,而被招安,就是他们唯一的出路。
财权、队伍的领导权,最终的话语权都完全掌握在了宋江团队这些招安派的手中,其他人不愿意,也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所以,宋江虽然忠义堂结义了108位梁山好汉,但结义是一回事,目的是为招安造势,而对待不同人员和不同派别的团队,宋江只能根据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这是招安理念和梁山发展的大计,宋江只能如此。
宋江并不是重李逵而轻武松,必要之举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杀了阎婆惜之后,躲到了柴进的庄子里。在那里,他碰到了失意的武松。当时,武松已经在柴进的庄子里一年多,因为喝酒打架,所以不为柴进所喜欢。那时候,武松还生着病,烤着火呢。
宋江看一眼武松,就很喜欢,于是他不但与武松同塌而眠,还给武松钱,要给武松做衣服。当然,宋江此举被柴进挡下了,最后还是柴进出钱出衣服。
武松临走时,宋江送了十多里,把武松感动的直接拜四拜,与宋江结义为兄弟了。
宋江后来刺配江州,认识了戴宗和李逵等人。尽管才见面,宋江就先是送了李逵十两银子,后来又送五十两一锭大银,但是李逵却没和宋江结义。在李逵心中,始终是把宋江当大哥甚至主子一样看待。
一个是结义兄弟,一个是小弟,按理说,宋江应该跟武松更亲近。不过,很多人却觉得,宋江和李逵更近,和武松很疏远,这是不是真的呢?又是为什么呢?
个人以为,有这种感觉很正常,因为书中确实是这样,当然,这应该是作者故意设计的。
为什么感觉宋江和武松疏远?
因为武松的历程和宋江交集很少,而李逵和宋江交集则多一些。从柴进庄子一别,武松经历了很多事,斗杀西门庆,怒杀潘金莲,大闹飞云浦,醉打蒋门神等等,直到落草二龙山。但是这些事情,和宋江没有任何交集之处。
两人一别之后,再次见面是在孔家庄,呆了几天后,武松去二龙山落草,宋江则去找花荣了。
宋江先是被捉清风山,然后赏灯被捉,引发了花荣被抓,王英、郑天寿、燕顺救宋江等事迹,直到宋江刺配江州,后来又确定落草梁山。
从江州相识李逵之后,宋江基本上一直和李逵在一起,无论是江州劫法场,三打祝家庄,还是大破高唐州、救柴进等等。
而武松杀张都监报仇后,到招安南征北战,基本上没有重头戏了。相反,李逵不一样,他上梁山后,一直有好戏,还常与宋江有关,比如“探穴救柴进”“单枪匹马去捉史文恭”;听说宋江强抢民女,直接砍倒杏黄旗,还要杀了宋江;跟着宋江到东京,还大闹东京城;不希望宋江招安,直接扯碎诏书等。李逵如果犯了错,宋江也能看众人面子上,饶了李逵。
所以武松与宋江在一起的故事很少,交集很少,而李逵与宋江的交集很多,事迹也多。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宋江和武松不亲,跟李逵亲。
就好像一家三兄弟,老大当家,老二稳重,从不惹麻烦,不需要老大出面;老三经常惹事,需要老大来给他料理。给人的感觉就是,老三和老大关系好,走得更近。
武松的重头戏已过,导演很少再让他露脸,顶多偶尔和主角宋江发生点摩擦;李逵却一直有戏,而且常与主角宋江搭戏,宋江还经常照顾他。任谁来看,也会觉得李逵和宋江更近些。
从作者角度来说。尽管武松和李逵都反对招安,但是武松更理性。
武松不愿意招安,宋江点到为止,武松便不再言语,尽管他心里可能还是抵触,但言行上已经不再表现。李逵不愿意招安,宋江说了也没用,李逵照样表现出来,甚至公然说“打到东京,让宋江做了皇帝”“你的皇帝新宋,我家哥哥也姓宋”等话。
其实,作者是通过李逵的莽撞,表现宋江的深思熟虑有眼光;通过李逵对朝廷的“不忠”,来彰显宋江的对朝廷的忠心。只有这样,才能符合水浒“忠义”的主题。
其他网友回答
宋江和武松从放高求、招安几件事寒了武松的心,武松对宋江看法改变。
宋江本也是希望手下兄弟都是听从自己的安排,象武松那样天神他也不敢直接开罪、从武松说整天招安寒了兄弟们的心,然后直接离会场尔去随同还有鲁智深,宋江当时无言以对,可见宋江在大事大非面前也是 惧怕武松的,武松为人事非分明、 在仁义道德而改变立场前决不 苟同。
来看李奎杀人如麻只有宋江的话才愿听,反过来说也就是李奎头脑简、宋江好指挥 驾驭,就连最后李奎知道宋江让自己唱的是毒酒也不怪他、还想和宋江葬在一起,李奎生死都被宋江控制。
武松战方腊后选择离去,宋江也有 劝阻但武松态度坚决,可见武松做人、做事有自己的原则、不 不愿任人摆布,这正是武松疏远宋江原因,李奎和宋江关系近也在于任宋江把控之中。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得从几个方面和时间段谈。
首先,宋江的地位。宋江在真正上梁山前。这时的宋江号称及时雨,帮助处于难处的勇士。当时只是播得四海好的名声,没有明确的目的。所以不管武松还是李逵,都是宋江结交的对象。当宋江当了梁山老二时,他有当老大的野心,需要嫡系与晁盖抗衡,所以这时宋江需要广拉人脉。这时的武松相对于李逵更重要(涉及三山实力,宋江得慎重处理)。而当宋江真正当了梁山老大时,他更需要愚忠的人,需要唯他命是从的人,这时,宋江需要的是李逵。武松是宋江联系三山的纽带,但也是宋江需要提防的!
其次,得从武松和李逵的人品角度看。
水浒传中,最值得称道人品的是鲁智深,这个大家应该不会有什么疑问,作者也给他安排好了一个最好的结局。武松稍差一点,但也可以说排第二。这么说武松粉可能有点意见,但武松的瑕疵有两处。第一处是替施恩出头打蒋门神,这里没有什么正义,也没有义气,武松就是施恩的打手,还有一处就是武松杀张督监和蒋门神时,不论好坏,连养马的以及仆人都杀了,这就是乱杀无辜了,这时的武松也是没有什么思想的。但当武松上了山,特别是梁山后,有了很大进步,有了自己的思想,不像过去,一味的愚听,所以才有宋江要招安时,武松的极力反对,这也就是后期宋江不把武松当自己人的原因。这时,宋江需要的是华容,李逵,无条件的听从自己的人。作者对武松也是欣赏的,所以安排的结局是善终
而李逵,可以说是梁山好汉中,令人鄙视的人,宋江眼中,他可以说就是个奴才,可以打可以骂的,拿钱就能哄好,也是一个没有人格的人(这点不同于华容),欺软怕硬,乱杀无辜,所以他的结局也是最惨的。不要以为战死的惨,作为后期的将士,马革裹尸是归宿,也是荣耀,谈不上惨。而被自己最相信的人毒死,且理由都让人接受不了,更别说征求李逵的意见,也别说为李逵的出路着想,仅为了体现自己所谓的忠,丝毫没有考虑过李逵,所以,作者对李逵也是出离愤怒,所以安排了一个最惨的结局–不仅不得善终,且被最信任的人毒死!
所以说,若说感情,前期,宋江也许有,但后来,宋江完全就是个小人,所以,根本谈不上跟谁感情深,而是谁更忠心,谁更有用!武松不仅跟宋江不贴心,更是他需要防范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
柴进庄上,宋江初见武松,惊为天人,对其爱护有加,又是送衣,又是送钱,别情依依。那时的武松还是个毛头小子,在江湖上默默无闻,在柴进庄上也是不受待见,宋江呢,早已闻名天下,又是柴进的贵宾,因此武松大慰平生,对宋江感恩不尽,分别时更是拜宋江为兄长。
孔太公庄上再次相见时,武松已经成了打虎英雄,闯过多重艰险,历经多番苦难——此刻更成了孔明孔亮兄弟的阶下囚。宋江是孔明孔亮的师父,是孔家的贵宾,依然高高在上。当晚宋江邀请武松同榻,畅叙别情。住了十余日,再次分别时,武松对宋江情深义重,然而宋江两番嘱托他“顾自己前程万里”,武松均未搭话。
“入伙之后,少戒酒性。如得朝廷招安,你便可撺掇鲁智深、杨志投降了。日后但是去边上,一刀一枪,博得个封妻荫子,久后青史上留一个好名,也不枉了为人一世”,在宋江的眼里,前程大于情意,武松恰恰相反;在宋江的眼里,成功大于道义,武松恰恰相反。还未入伙,先有撺掇他人招安之心,宋江在武松心中的形象必定大打折扣。
等到三山聚义,宋江已经是万人拥戴,跟班无数,武松也有意识地远离了宋江。菊花上会,宋江高歌招安,武松第一个跳出来反对。道不同不相为谋,武松虽出于义气依然留在梁山,但跟宋江已经貌合神离。武松是个聪明人,朝廷的黑暗,官员的腐败,他深有体会:官场是火坑,草莽才是乐土——可惜宋江不这么认为。
若说结义,梁山一百零八条好汉大家都是结义兄弟,不能因此断定亲疏。宋江最初结识武松确实是因为爱慕,得知武松果然英雄非凡后,宋江起了私心。宋江成为梁山之主,并将梁山变成一个令行禁止、训练有素的军事集团后,他需要的不再是武松那样的兄弟,而是李逵那样的忠臣。
武松的个体独立意识很强,李逵恰恰相反,他要靠别人的命令和拘管才能像样,否则他就是野牛一只。宋江要的是招安,武松已然成了他的绊脚石,而李逵是他的一柄利刃,想怎么用都行。李逵死忠,无脑,没有心机,当真是宋江的一头“铁牛”。况且,宋江身边还有花荣、吴用呢,加上李逵,他们四个才是绝配,针插不进,水滴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