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优质回答:
重难点学生突破,让探究式学习成为现实(以学习”民主集中制“为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针对传统课堂中普遍存在的教师满堂灌顽疾,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为落实课改纲要的基本精神,课改方案着力倡导学生在课堂中主动参与、合作探究,要求改变课堂过于强调被动接受学习、简单机械训练的现状,要求留足学生思维的时间,保证阅读、展示等活动得到充分展开。
对于高中生来说,中国政体最难理解的就是其组织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制。教材相对集中地解释了民主集中制的基本内涵和具体表现。但是在理解和解决有关民主集中制具体问题的时候,学生确实难就其理。原因何在呢?一是教材编写没有将民主集中制有效融入中国政体进行综合说明,学生不能很好地体会民主集中制是怎样贯彻在政体运行的方方面面的。二是教学情境设计质量不高,学生失去了充分参与的体验,难以清晰感知民主集中制的运作方式和优越性。概括说来,学生不是问题的发现者、研究者和解决者,他们失去了探究的动力,长此以往,必将丧失探究的能力。
如何让学生较好地掌握民主集中制,认同民主机制中的优越性?首先,要让学生带着真正的问题走进生活。探究必须从问题开始,只有真问题,才会激发思考和探索的欲望。为此,需要突破教材关于民主集中制的说明方式,比如围绕“人民是怎样具体行使国家权力的?”这一问题进行生活主题式教学设计,让学生在接触充分感性材料的基础上,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其次,要给学生探究以启发。课堂教学不同于现实生活,它离不开教师的合理启发。学生在综合感知民主集中制运行现实的基础上,需要教师进行合理的启发设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从人民与人大;人大与其他国家机关;中央和地方三个方面探究什么是“民主基础”,什么是“集中指导”以及两者是如何实现统一,进而发挥其巨大优越性的?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需要大跨度地调用、处理所学知识,并能够有效地提取和解读生活信息,此过程必然是充分参与的,必然是思考质疑的,必然是互动交流的,必然是探索发现的。
其他网友回答
引导他们的三观,放开他们的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问题好大呀!自主合作探究,这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这需要,一个体系!可是,现在这个体系不够完善!对于我国的九年义务教育!如果每个地域,每所学校,每位教师,都能以人为本,都能以培养学生能力为目的!而不是一味的看成绩!那么,在研究“自主合作探究”吧!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主要看年龄阶段性,小学生,中学生,都不适合这种方式,主要是大学生推行这种方式。这种方式主要在组织大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通过社会实践,加强对社会的了解,在了解中锻炼自己的社会集体意识,从而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