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上研究生后的生活 读研幸福吗

网友提问:

考上研究生,生活能有多幸福?

优质回答:

幸福谈不上,如果非说幸福,得知录取后的那一周和刚入学的那一周会比较激动,随后会越来越感到压力巨大。

中国的考试制度像打怪升级,中考淘汰一批人,高考淘汰一批人,考研又淘汰一批人,在这个过程中你面对的对手越来越强,承受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人与人的差距有时真的很大,有人研一就发了SCI,拿了国奖,而你可能研一连课题都没定下来,对比之下你不可能不着急紧张,另一方面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已不再是那个天真烂漫的小孩子了,和身边的同学对比,你压力也会很大,可能你本科的同学一毕业就结了婚,小孩都有了,而你可能还单身。

在学习上,研究生不像本科那么在意成绩,没有谁会为了考100去反复刷题,大家比得是论文,你门门成绩90+,最后评奖学金的时候会被别人一篇论文秒杀。读研期间你要担心实验做不出来,论文发不出去,甚至毕不了业的压力。总之你会很忙,不只你一人忙,你会发现大家都很忙。

在人际关系上,班级的概念被弱化,类似大学时不时的聚个餐,或者组织个班级活动,在研究生阶段很少发生,同样,即使在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感情也远不如大学,每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时间安排也不一样,除了睡觉,四个人同时在寝室时间也不多。经历过大学,每个人彼此都很客气,但却没了大学的氛围,这要求你学会忍受孤独!

焦虑是很多研究生生活的常态,研究表明研究生群体的焦虑和抑郁倾向为普通大众的6倍,Nature出炉《中国博士生图鉴》,中国40%的博士学生受抑郁、焦虑困扰。

其他网友回答

说一说我的经历。

1. 打算考研了。本科在一个二本学校,所以从踏进校门开始就打算考研了。

2. 正式准备前做了些什么?从大一大二开始就留心学校的考研讲座,搜集专业相关的考研信息。还不知道要考什么学校,但英语肯定是需要准备的,所以借着高中英语的基础,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分别一次性高分通过了四六级考试,为后续考研英语的准备奠定了基础。

3. 确定了考研的目标院校。到大三上学期期末,综合多种因素(学校、专业、自身规划等)确定 了目标院校。

4. 内驱力。当时想的就是一定要抓住机会实现逆袭,再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和异地的对象到一个城市。所以,这种强大的内驱力在我考研的过程中起到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准备过程中太难太难了,对身心都是很强大的考验。印象最深的就是冬天很早起床去学习,从食堂买两个包子和一杯热豆浆,很多时候都是刮着大风,为了省点时间,在路上就着风就把早饭解决了。常常是跟着星星出宿舍,再跟着星星回宿舍。题目不会就一遍一遍刷,知识点记不住,就一遍一遍记。但是最后到临考前,还是觉得准备得一塌糊涂,崩溃大哭。

5. 出成绩。3月等来了考研成绩,好得出乎了我的预料。那个时候真得觉得很幸福,付出终有回报的感觉,而且可以和对象在一个城市了。

6. 终于到了目标院校读研。很快,那种幸福感就被科研带来的焦虑全部浇灭了。也崩溃大哭过,但还是像考研准备时一样,一边崩溃到哭,一边不会放弃。身心又是一顿煎熬,一熬熬了五年,我博士毕业了。

7. 我工作了。人这个物种真的很奇怪,不论当下多难,经历过什么让你痛不欲生的事情,但经历过后,再回想起来,很多时候会自动过滤掉那些伤、那些痛,转念会留恋那时的时光,遇到的人和见到的花开。除了留恋过往时光的“美好”,有时还会自动放大自己现阶段的痛苦,但留给自己一点坚持下去的希望就是可以无限地憧憬未来。读研的时候就幻想工作后,就会得到自由了,起码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事情,可进可退,不用再为毕业发愁。但实际上,工作的这些年也是过得很痛苦的,跟以前想象得一点都不一样。也有为一些事情崩溃到极致的时刻,但是,一边崩溃,一边收拾着继续前行。

8. 我理解的幸福是什么?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为了获得改变,即使崩溃,依然前行。

其他网友回答

本科生、研究生,包括博士生都是大学里的学生,应该说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为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向更高层次发起的努力。至于这“三生”在就读期间生活能有多幸福?取决于每一个人的自我感受。

何谓幸福?是指人心情舒畅的境遇和生活。本科生若能考上研究生,当然心情是舒畅的,也就是幸福的。至于幸福到何种程度?也就是题主所问的:“生活能有多幸福”?这就又回到老话所说的那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每一个学生的升级考试,只要通过了所界定的分数线,被个人所报院校所报专业所录取,当然会感受到愉悦和幸福的。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学生应该说没有大的区别。

唐朝人孟郊,高考参加了三次,终于在个人四十六岁那年红榜高中,成为一名进士及第。可以说高兴得使他忘乎所以,得意忘形。留下了一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诗 《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这首诗将作者得中后的高兴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与明朝作家吴敬梓笔下的范进形成了历史呼应。范进没收到录取通知书之前,被其杀猪的岳父骂得一文不值。一旦报子将红榜送到,受到刺激的范进刹那间就神经失常了。同是高兴的事,同是幸福时,两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

所以说针对题主的疑问,用一个现在人们常常比喻夫妻婚姻关系的话说就是:鞋是否合适,只有脚知道。(2020/06/08)

其他网友回答

国外的不清楚,说一下国内的吧。

首先,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研究生是学历,硕士和博士是学位。

第二,有人总结过:没有毕不了业的硕士,没有考不上的博士。先说硕士:在国内,硕士和本科毕业压力差不多,可以说基本没什么压力,只要不是特别差劲故意不学的情况,听导师话跟导师搞好关系一般都能毕业。但是学不到多少有用的东西,要非说硕士和本科的区别,那就是一张文凭;再说博士:在国内,博士是非常辛苦的,要有一定的科研成果才能毕业,很多博士熬掉了头发,也有不少博士中途放弃了学业,所以博士毕业含金量还是很高的。

第三,我不知道您所指的幸福是啥,你要是只想混文凭,考上硕士以后的日子简直不要太滋润。但你要是想有所成就,那么博士期间所付出的心血是常人所不能接受的。

其他网友回答

考上研究生实现命运逆袭。

草根家庭的孩子除了读书没有出路,读书求学是草根家庭孩子唯一的出路。

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本科生找工作不是很容易,尤其是二本三本的学生,在人才市场上会受到歧视。

为了生存不得不努力学习提高自己,考上研究生迎来不一样的春天。

一是圈子不一样。

名校和重本的研究生学习氛围很浓厚,头条上有网友评论说211的研究生都水,那为啥不上985研究生呢,现在还没有人评论说985研究生水。

之前读书,名校和重本研究生都是在拼命学习,每人每天都很卖命,大家一直在努力的学习。学习中会遇到志同道合的老师和同学。

二是学到真本事。

名校和重本研究生想混毕业证很难,起码我的母校混毕业证很难,不下功夫真的毕不了业,每天做的课题和毕业设计太多任务。

明显感觉时间不够用,想把自己劈成两个人,同时学习不同的内容。

高强度的学习,会挤压睡眠时间,没有时间休息,只是在拼搏努力。

三是实践机会多。

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参加各种实践,参加各项项目,写各种报告,参加各种演讲。

各种各样的实践太多了,只要你想参加,一定会给你机会。

尤其是英语的应用能力,在实践过程中会有很好的提高。

为了一个20分钟英文演讲,一个星期没有睡,至今还能背得下来。

四是有自信。

参加实战经验多了,会自信满满,因为见过世面,未来工作不害怕,喜欢挑战和拼搏,认为人生的意义就是打拼。不服输,愿意一较高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