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电视剧《白鹿原》中,为什么白灵不按原著写的那样活埋?
优质回答:
电视剧是有它一个中心精神的。有的人希望按原著演。把田小娥的骚劲儿演出来,那么电视剧就成了潘金莲的现代版了。把白玲活埋,又成了党内左派的大清洗了。那么整个电视剧的精神就会分散。白鹿原电视剧就是讲了白嘉轩的耿直担当宽厚,表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我个人认为这个改变思路是对的。也比较符合当今海峡两岸,中华民族一个祖宗的精神。但是电视剧也有一些问题,72集后和前面差别太大。没有过渡。白嘉轩和鹿子霖蓬头垢面就好像要饭的一样。出什么问题了吗?时间也就是两年,可是跨度好像20年。感觉很不舒服,这确实令人遗憾。
其他网友回答
毕——眼——镜——毕瞎子!我因为跟你同是关中人感到耻辱!我怀疑你是敌人派遣的高级特务,或者是一个野心家阴谋家,一个纯粹的蠢货,一个穷凶极恶的无赖,一个狗屁不通的混蛋……你记住:你比我渺小一百倍!
这是白灵被活埋时的呐喊,她用天生的铁嗓子,在囚室里像母狼一样嗥叫了三天三夜。
白灵是白鹿村族长白嘉轩的唯一的女儿,是白家的掌上明珠,在白灵过百天的时候,白嘉轩曾经大摆宴席,向整个白鹿原宣布他对这位千金的珍爱。
逐渐长成的白灵骨子里的反抗精神被焕发,她拒绝像其她女孩子一样裹脚,坚持和男孩子一样上学,主张恋爱婚姻自由。
她亲自给婆家写信解除从小的婚约,不但让父亲脸面尽失,还赔上了比彩礼多出三倍的粮食和棉花,白嘉轩忍无可忍才把她扫地出门。
白灵参加革命后,和鹿子霖小儿子鹿兆海私定终身,后来因为政见不同而分手。
因为革命需要,白灵和鹿子霖的大儿子共产党员鹿兆鹏假扮夫妻,最后便真的走到了一起,成了真夫妻。
鹿兆鹏既是白灵的丈夫,是她入党介绍人,更是她革命的指路人。
在鹿兆鹏的安排下,白灵组织了一场学生运动。那一次她一砖头砸到了国民党教育部长的鼻梁上,因身份暴露被迫转入革命根据地工作。
转移到根据地,白灵积极投入革命工作,她给军官和战士上课,教他们学文化,让他们懂得革命道理。
由于一名西安来根据地的学生叛变投敌,白灵也都被误判为潜伏的叛徒活埋了。
首先,让白灵英勇牺牲在战场上,这种牺牲更有价值。
白灵去根据地前,她给地下党员郝县长送过信,她掩护过遇到麻烦了革命同志,她搞过推翻腐败政府的学潮,她和鹿兆鹏假扮夫妻,在革命处在低潮时,积极从事共产党的地下工作。
到达根据地后,她给红军游击队战士缝补衣服,教他们识字明理,为了革命工作忙前忙后。
像战士就应该马革裹尸,为自己热爱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 ,这样的牺牲才称得上“英勇”和“壮烈”!
所以,电视剧让白灵像一个真正的英雄那样,牺牲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
其次,对于白灵的死因和死的方式,战死沙场更容易让观众接受。
我们无论是看小说,还是看影视作品,对一些死在战场上、死在敌人手里的英雄肃然起敬,而对于一些因为误解而死在自己人手里的人,只是感到惋惜。
鹿兆海作为国民党军人在前线杀了几十个倭寇,他的名字传遍整个白鹿原,他的葬礼办得隆重而浩大。
他的老师朱先生为自己的学生杀倭寇牺牲而自豪。可是后来听说鹿兆海并不是牺牲在抗击侵略者的战场上,而是在被迫“剿共”时吃了枪子儿,朱先生之前的豪气马上消失了——这种死让人感到凄凉无奈!
当读者弄明白抗击倭寇的“英雄”鹿兆海,死在了“剿共”的行动中,是不是感到不好接受呢?
其实白灵的死也是这个道理,死在与敌人拼命的战场上是当之无愧的“英雄”,死得其所,更容易让人们接受。
再次,让白灵在战场上英勇牺牲,充满有正能量。
白灵是革命早期的共产党员,在短暂的一生中,她用极大的热情积极投身革命工作,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宝贵的贡献。
像这样的革命功臣,却被怀疑对革命不忠,在新中国成立前夜,还没有享受到胜利的喜悦就被处决了。她死得不甘,读者看着心寒!
如果在与敌人拼刺刀的战场上牺牲了,她会无怨无悔,活着的人也会从她的英雄事迹中汲取前行的力量,前赴后继,讲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综上所叙,电视剧把原著中白灵被活埋改为战死,从观众的接受程度来看,个人认为更好一些。
需要补充的是:据《白鹿原》原著记载,白灵在历史上确有此人,执行她的两个游击队员后来牺牲在山西抗日阵地上,那位“毕眼镜、毕瞎子”后来到了延安向毛泽东、周恩来检讨了错误,然后改名换姓、下落不明……
陈忠实在写到白灵被活埋后说:
烈士死亡的细节和具体过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发生这一幕的历史悲剧的根源的反思。
所以,今天我们也不用斤斤计较白灵死亡的真正原因和方式,只要记住这段历史,特别是正视这段历史,记住这些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献出青春和生命的英雄就足够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里先谈一下原著,小说《白鹿原》可以说是很大胆的,作者不仅对人性之恶进行了深刻的剖析,还对男女肉欲的搏杀进行了露骨的描摹和展现。同时对鹿兆海和白灵都死在自己人手里的悲惨结局,也毫不留情地进行了揭穿和反省。
那么,从电视剧来说,可以看出,该剧尽量做到了忠于原著,改编是非常成功的。但白灵这个物没有按原著将其活埋,而是让白灵牺牲在了战场上,或许是因为电视剧目前还没有勇气面对我们的时代和战争创伤。以下尝试从两个方面进行一些梳理:
一、舆论环境的考量
①回顾一下:原著中的白灵是被毕政委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当特务活埋了,包括白灵在内一共活埋了二十一个人,而为此抗议的志士们,也全被这个姓毕的抓了。
②本来是一次正当的抓特事件,最后让这个姓毕的演化成了排除异己、公报私仇的个人行为。而由于白灵的“野性子”,她被抓得最晚,却被处决的最快。但胜利后,这个姓毕的并没有受到惩罚,只做了检讨,后来改名换姓,无从查找,这个罪人就像空气一样从人间蒸发了。
③因此,这样的敏感问题,电视剧是有意回避的,或许跟舆论环境还没有完全放开有关。不过,从另外一部话题剧黑马《人民的名义》中,我们已然看到了国家敢于自我揭露伤疤的勇敢,这是电视剧的希望。
二、安全播出的考虑
①电视剧的播出,从最初的立项到取得拍摄许可证,到最后的发行许可证,除了故事审核,还有政审。所以,为了能够顺利播出,有些线是不能压的。这就跟咱们在网络平台发文一样,都要审核。
②所以,电视剧在人物处理和观点表达上就会保守一些,表现上也略显“畏首畏尾”,这是很多从业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现象。
③另外,小说和电视剧是两种不同文化类别的东西,就电视剧来说,它是以人物对白、动作和场景为主的视觉产品。因此,小说里写的,不一定都适合视觉表达。所以,这里又涉及到创作等多方面的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
不可能那样拍的,过审不了。看过书的都知道,白灵是被哪些些人活埋的。
其实不单单白灵这个角色,就整部《白鹿原》,当初出版后也因为立场问题和大量的X描写而遭禁,陈忠实后来回忆说,当时书出来后,有几年被规定不能改编影视,万幸的是,留下了出版这一条活路。这种情况直至该书得了矛盾文学奖后,才有了改变。
所以说,陈忠实是真敢写。不过白灵这个角色,跟书中每个人物一样,存在着诸多争议。一方面,她敢于冲破封建桎梏,读书,闹革命,退婚,反对旧思想,是新时代女子的楷模;但于父母亲人而言,她始终是自私的,从不肯从父母家人的立场看待问题,在她身上,只要挡了她前进、搞事业的路,谁都可以打倒,包括她的父亲白嘉轩。
正因为她鲜明的个性及做事方式,才让她的死显得更具讽刺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我就感到不理解,现在观众为什么对《白鹿原》那么吹毛求疵。文学作品在变成影视作品,舞台作品时都需要进行改编或再创作,将符合影视作品的部分提取出来,再经过编排反映在屏幕上,带给广大观众。类似情况很多,远的有如四大名著,金庸的武侠剧等,近的有《亮剑》,《激情燃烧的岁月》等。很多人多是就戏论戏,评好评坏暂不用说。没见到这么对《白鹿原》这么苛求的。还要拿着原著每个情节,每个细节的对照来鸡蛋挑骨头。我不认为这是关注。按理说这部剧就够良心剧了,比那些神剧,卖脸的垃圾剧强了许多。观众对别的剧都认可,为什么盯住这部剧不放,放过她吧!现在好作品不好遇。俗话说瑕不掩瑜,每部作品不十全十美,要客观地看待。致于为什么没把白灵的死按原著写,这还用讨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