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倾覆焉有完卵这个词的来源
原话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这句话竟然是出自一个7岁的小女孩之口,而且是在被处死之时,小小年纪毫无惧色。她是谁呢?
建安十三年八月二十九日(208年9月26日)曹操以“谤讪朝廷”、“欲图不轨”、“招合徒众”,“不遵超仪”等罪名下令处死孔融,并且株连九族。那一年孔融56岁。
至于曹操杀他的原因笔者认为大概归于孔融生性狂傲、口无遮拦,而且多次和曹操对着干,让曹公下不来台,此处暂不细述。
话说孔融被株连九族时,他的两个孩子正寄养在别人家。
据《世说新语·言语》记载:“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 琢钉戏 ,了无 遽容 。融谓使者日:‘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意思是:孔融被捕后,朝廷内外都很惶恐。当时他的一个儿子9岁,一个女儿8岁,两人在正在玩“琢钉”,没有一点儿惊慌害怕的样子。孔融向曹操求情说罪责全在于我,希望能放过这两个孩子。两个孩子知道逃脱不了,他们平静地对孔融说:“您见过一个被捣烂的鸟-巢里还有完好的卵吗?”
.曹操听闻后,命令全部杀掉,8岁的小女孩的对哥哥说:“如果人死后还有感知,那么我们去和父母相见团聚,也是一件好事!”于是,他们毫无惧色,引颈就刑。得知此事的人,无不扼腕感叹。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这句妇孺皆知的成语正是源于孔融的这两个8、9岁的孩子!
大厦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意思?
1、“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
2、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一个汉语词汇,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不能乱了阵脚的意思。
3、原文是:孔融被收,中外惶怖。时融儿大者九岁,小者八岁.二儿故琢钉戏,了无遽容.融谓使者曰:冀罪止于身,二儿可得全不。儿徐进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有完卵乎寻亦收至。
4、译文: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希望罪责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父亲难道见过倾覆的鸟巢下面还有完整不碎的鸟蛋吗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也到了。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什么意思?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是说,鸟巢都从树上倾覆掉到地下了,还会有摔不破的完完整整的鸟蛋吗!比喻一损俱损。
该句的原句是“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出自《世说新语·言语》。说的是孔融犯事被捕,孔融问差役,他的两个小儿是否能免罪。于是他的其中一个儿子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是,家里顶梁柱都倒了,其他人也不能幸免了。
倾巢之下安有完卵的典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刘义庆的笔记小说《世说新语·言语》。孔融被逮捕,朝廷内外非常惊恐。当时孔融的两个儿子大的九岁,小的八岁。两个儿子仍然在玩琢钉游戏,一点惶恐的样子都没有。孔融对使者说:”罪责可以仅限于自己一身,两个儿子可以保全性命吗?”他的儿子从容地进言说:”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不一会儿逮捕他们的差役果然也到了。
后比喻整体遭殃,个体(或部分)也不能保全。也有面对必然要发生的事情,要从容地面对它。不能乱了阵脚的意思。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典故?
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出自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言语》,这句话是孔融的儿子所说的。
孔融是孔子的后人,在汉朝未年与王粲、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六位文学家相提并论,被列为“建安七子”,孔融小时候聪慧敏捷,有则”孔融让梨”的故事,说的就是孔融尊老爱幼的懂礼貌、知谦让的良好美德。
可是后来孔融变得恃才傲物,口无遮拦,妄自尊大,孔融还写了一篇《父母于子无恩论》,他甚至说:“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这种言论,表明孔融认为所谓的孝道是不足以守的,这种离经叛道的言论也与孔融让梨的美德大相径庭,这在当时与汉代统治者所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道德要求就是悖逆行为,这又谁能想到这种言论竟然出自他这位孔圣人的后世子孙之口呢,这在当时简直就是大逆不道,孔融又因为多次祸从口出,屡次冲撞嘲讽挖苦曹操,从而被曹操假借不孝之名予以杀害。这也是孔融不识时务咎由自取的教训。
曹操派人去抓孔融的时候,孔融的大儿子才九岁,小儿子八岁,两兄弟正在下棋,孔融害怕祸及家人,孔融便向衙役请求说:“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希望我犯了罪,只处罚我自己就是了,能让我的两个孩子留下来吗?”他的两个孩子听见了,便走到父亲跟前说到“大人岂见覆巢之下,复有完卵乎?”意思是说鸟巢从树上摔下来,还能有完好的鸟卵吗?
这句话引申为整体遭难,个体也受牵连,难以幸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