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什么是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网友提问:

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优质回答:

当时天下分为九州,魏国独占其六,吴国占其二,蜀国仅有其一。因此对蜀、吴两国来说,结盟具有关乎生死存亡的意义,具体表现为如下几方面:

其一,两家单凭自己的实力根本无法与曹魏相比,必须联盟与曹魏对抗,增加反魏的力量,使得曹魏不敢轻举安动,主动进攻。其二,两家联盟可以使双方不必对对方有太多的顾虑,可以专心致志地搞好内政,充实国力。其三,联盟之后,蜀、吴两国可以相互交流,互通有无,各取所需,促进共同发限。事实上在两家联盟确立期间,双方的使者直往来不断,民间交往更是极盛。其四、人军事上说,两家联盟之后,迫使曹魏陷入东西两线作成的被动局面。通过联盟,蜀国解除了自己的“东顾之忧”,也使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西”,可以专心北伐。吴国也是一样,没有了“西顾之忧”,曹魏“河南之众,不得尽南”。例如建兴六年十二月,吴魏两国大战诸葛亮乘机率蜀军出散关,将陈仓围住,在西线也给曹魏造成很大压力。再如建兴十二年二月,诸葛亮率十万大军再次北伐,从斜谷口出击。两个月后,蜀军驻扎于五丈原,与魏军形成对峙之势。又过了一个月,孙权也率军北上,由巢湖进攻合肥。三国鼎立期间,蜀吴两国多次这样相互配合,分散曹魏的兵力。

正是因为联盟的存在,才使“三国鼎立”可以延续四十多年。如果两家没有联盟,恐怕天下早就被魏国统一了。因此,“三国鼎立”绝不是三国实力相当,相互攻伐,而是南北对立,孙刘联盟在南,曹魏在北,其中又以吴国为主,蜀国不过是小弟。

其他网友回答

汉末形成三国是必然也是偶然。

汉末大乱,大量中原人口南迁江南、荆州、益州以躲避战火,无形中增加了人口,带动了南方的经济科技发展。

所以,赤壁大战前南方人口已经略微超过北方了。曹操所占九州登记在册人口约128万,江东荆州益州合计约150万。

这是大家没有注意到的问题,南方不愿意投降曹操的世家力量不比曹操差距多少,这是曹操赤壁大战失败的根本原因。

反过来说,北方虽人口损失九成,但农业基础还在,恢复发展几十年,人口就轻松地压倒南方,最终统一也就是水到渠成,无可抗拒。

所以,赤壁大战时期即便没有刘备也会有其他势力填补空白,依旧会形成三国。但最终还是会被北方统一。

其他网友回答

笑侃一下,这三个人来自中原周边不同的地方,曹操安徽人擅长权谋,刘备是河北人哥们义气重,孙策湖北人狡猾聪明,举例说明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权谋吧,孙策拿一块石头换了袁术一支军队,但是别人太强了他就回自己老家长江边,凭险而踞,割据一方。够狡猾吧。。。刘备呢像黑社会一样拜几个把子,这几个把子是相当牛逼的人物,硬生生的占据巴蜀。所以形成三国鼎立的局面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此题,不妨发表一下愚见。当年诸葛亮隆中对时,针对刘备当时的政治困局,指出北让曹操占天时,南让孙权占地利,将军(刘备)可占人和,由此不仅可以看出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也反应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东汉末年,群雄逐鹿,皇权衰落,所谓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诸侯割据一方,称王称霸之人遍布全国。政治短见者如袁术之辈,妄自尊大,自以为玉玺在手便急于称帝,殊不知帝王之道岂非拥有一块石头这么简单。袁术之兄袁绍比其弟略有远见,但也只属于一代枭雄,统一河北之后便趾高气昂却又安于现状,对于沮授提出: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的策略不予采纳(因为担心迎奉天子后,无法摆正自己的位置),失去了最佳政治资本,便宜了曹操。曹孟德,雄才大略,充分认识到汉朝虽然衰败,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人民心中位置正统,而其对汉天子的态度也比袁氏集团高明:奉天子以令不臣。至于吕布,张绣陶谦之流,在那个年代纯属打酱油的。曹操平定中国北方后,也一直以汉丞相自居直至魏王不敢偸窥神器,因为刘备孙权马腾张鲁刘璋等势力未灭,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抛弃政治初心。孙权秉承父兄之志,据守长江天堑,水军独步天下,联合刘备共拒曹魏不在话下,但要北伐却受制于国力不足,也算是隔江兴叹。至于刘备,创业之初,捞了个皇叔的政治资本,像个搞传销的,在全国范围内到处宣扬其匡扶汉室的思想理念,因为政治路线正确,在其周围凝聚了一批像关羽张飞诸葛亮这样的死忠粉,利用忠君爱民的儒家思想,将人和之力发挥的游刃有余,最终三分天下有其一。总得来看,得人心者的天下,曹孙刘三家公司对百姓都很不错,但有一点,曹操集团的文臣武将,基本属于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高官厚禄在奋斗。刘备的手下基本是为了实现刘备的政治抱负在奋斗。孙权手下的将官政治意识比较low,就为了保住江东这一亩三分地在奋斗。此乃在下浅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