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中国圣人那么多,为什么做人要学王阳明,做事要学曾国藩呢?
优质回答:
王阳明取儒释道之长创心学,讲致良知,要求人们知行合一,易学易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对做人做事很有帮助,曾国藩是一代枭雄,堪称完人,为人处事知进退,随心所欲而不越矩,位极人臣而谦卑自省,是做人之楷模和学习之榜样!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要了解二人。王阳明,原名王守仁,号阳明,浙江余姚人,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军事家、文学家、教育家,官至兵部尚书,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学、佛学、道家学说,而且能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心学流派的创始人。致良知学说,最终完成心学体系。在天阁讲学门人300余人,并作《中天客勉诸生》文书于壁。著有《王文成公全书》行世。
曾国藩字伯涵,号涤生,晚清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书法家。成就如是: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发起洋务运动,晚清四大名臣。
如何评价此二人,确实感到羞愧,真是鲁班门前弄大斧,孔子门前乱讲话。但只能引经据典,枉作议论。
明史讲,“终明之世”,文臣用兵制胜,未有守如者。黄宗羲称:王阳明可谓,震霆启牍,烈耀破迷,自孔孟以来,未有如此深切著名者也。魏禧说,阳明先生以道德之事功,为三百年一人。
曾文正,被誉为晩清圣人,毛泽东对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都略逊风骚,但对曾赞美有佳,独具推荐,赞叹曰,“愚于近日独服曾文正。”蒋介石评价曾国藩,“其为人处世,足为人师。”历史学家范文湅且另有所评,曾国藩为:侩子手。晚清奴才。如攻下天京后称帝,则为历史功臣。
可见,此二人确实是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代表,近乎世代完人,值得推崇,但曾国藩在其道德上确有欠缺,有其污点,但我们也不能过分苛刻求全。因此做人上要学王阳明,他几乎是完美第一人,是大众的楷模。做事要学习曾国藩,其虽有历史的局限性,但也是完人,修为的典范,应该效仿学习他善于做事的本领。
rl
其他网友回答
圣人,不是被神圣化的准人格神。而是实实在在的人,且一般饮食男女为人处世更通透,甚至能以天下苍生为己,并有所作为。做人学王阳明,做事学曾国藩,应该是他们俩身上“圣人”属性更典型些。
圣(聖)=耳+口+王。形声字,从耳,呈声。甲骨文字形。左边是耳朵,右边是口字。即善用耳,又会用口。本义:通达事理。在中华生命文化范畴里,称所谓人格最高尚的、智慧最高超的人。
孔子,之所以尊称为“孔圣人”,不是他有多高的原创学问,而是他把抽象的“易道”与具象的社会学意义的“人道”打通了。故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因为如此孔子语录,为解决“修身、齐家、治国和平天下”,提供了可操作性的方式方法,因为这些方式方法的通路,与市井小人建立起了技术性的链接,故谓之为圣。
接下来,我们观察一下王阳明在智慧通路方面有何不同?
其一,王阳明不是书呆子。十二岁时,王守仁正式就读师塾。十三岁,母亲郑氏去世,幼年失恃,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挫折。但他志存高远,心思不同常人。一次与塾师先生讨论何为天下最要紧之事,他就不同凡俗,认为“科举并非第一等要紧事”,天下最要紧的是读书做一个圣贤的人。
当时国家朝政腐败,义军四起。英宗正统年间,英宗被蒙古瓦剌部所俘。这件事情在王守仁幼小的心中投下了巨大的阴影。他发誓一定要学好兵法,为国效忠。
十五岁时就屡次上书皇帝,献策平定农民起义,未果。同年,他出游居庸关、山海关一月之久,纵观塞外,那时已经有经略四方之志。
其二,王阳明的学问,是短兵相接的本事。正德十一年(1516年)八月,兵部尚书王琼对王守仁的才能十分赏识,在王琼的推荐下,王守仁被擢为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巡抚南(安)、赣(州)、汀(州)、漳(州)等地。
当时,南中地带盗贼蜂拥四起。谢志山占领横水、左溪、桶冈,池仲容占领浰头,各自称王,与大庾的陈曰能、乐昌的高快马、郴州的龚福全等遥相呼应,攻占、剽掠各处府县。而福建大帽山的盗贼詹师富等又起兵。前任巡抚文森托病去职。谢志山联合乐昌的盗贼夺取大庾,进攻南康、赣州,赣县主簿战死。
守仁到任后,知道官府中有不少人是盗贼的耳目,于是责问年老而狡黠的仆役,仆役浑身哆嗦不敢隐瞒,如实坦白。守仁赦免了他们的罪过,让他们侦探叛军的情报,守仁因此掌握了盗贼的动静。随后他传檄福建、广东会兵一处,首先讨伐大帽山的盗贼。王守仁用兵“诡异”、独断,素有“狡诈专兵”之名。
仅从从这两点来看,王阳明之心学,与那种“四体不勤不谷不分”的过往圣人,着实有过人的智慧好胆量。
“知、仁、勇三者,天下之达德也。”“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王者守仁,智勇兼备,修身而达济天下。效法乎上。我们普通百姓,要学做人,效法王阳明应该是乎上之选择。
曾国藩是贵为人臣,堪为公知典范,做大事效法曾国藩也是一个不坏的榜样。仅知人善任一项,就值得后人学习。
曾国藩主张:“行政之要,首在得人”,危急之时需用德器兼备之人,要倡廉正之风,行礼治之仁政,反对暴政、扰民。”
石达开:虽不以善战名,而能识拔贤将,规划精严,无间可寻,大帅如此,实起事以来所未见也。左宗棠:谋国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辅;同心若金,攻错若石,相期无负平生。足可见,曾公识人用人非同一般。
蒋介石非常钦敬曾国藩,自认是曾氏的私淑弟子。1917年毛泽东曾表示:“愚于近人,独服曾文正。”在延安,毛泽东还向一些干部提议阅读《曾文正公家书》。后来有专家考证:毛泽东制定的供红军使用、后来唱遍全国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就曾受过曾国藩《爱民歌》一类作品的影响。
人生三界内,行在五行中。做人和做事,本来就不分的,多向古之圣贤学习为人处世的智慧,总是没坏处的。
?
其他网友回答
道路条条通长安,走自已的路,茫茫人海,各有所志。
其他网友回答
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被大众公认的圣人只有两个半,分别是一个孔夫子,一个王阳明,和半个曾国藩,他们之所以能够被定义为圣人,在于迎合了中国知识分子对至善至美完人的人格追求,对国家、社会层面而言,也树立了一个积极的人型典范。我最早接触阳明心学是在大学的时候,当时在读《明史》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明朝的不少名臣都是阳明心学的门徒,给我的感觉就是这门学问很高深玄奥,然后我就专门找了相关的书进行学习,从《王阳明传》到《传习录》,王阳明给我的感觉就是这个人很全能,不光思想境界高,能谈哲学能谈宗教,还懂军事,应用在实践中也是百战百胜,此外在政治、文学、书法各个方面也都是集大成者,一个人几十年的时间里就成为了顶级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着实令人敬佩。
至于说为什么做人要学王阳明,大概是因为心学对人心的塑造意义深远,能够帮人变的内心强大,能够给人树立正派的三观,心学并非是空洞的空谈主义,相反它倡导“知行合一”,把丰富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当中,并且心学是灵活多变的,并不像传统儒学的理论那样死板僵化,只要能够做到致良知,对的起天地良心,那么即便是用一些极端的手段也是可以被理解的,像明朝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张居正就是一个很典型的心学弟子。曾国藩作为距今不远的晚清名臣,创建了湘军,平定了著名的太平天国运动,还写过一本影响深远的《曾国藩家书》,其文学著作和书法作品也堪称经典,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但是由于曾国藩心狠手辣,杀的无辜的人太多,后世对其褒贬不一,所以给定义为了半个圣人。
曾国藩对做人做事都有很高的个人见解,曾写有格言十二首,概括了他的处世交友之道,写过家书,对待家庭教育也很细致严苛,以今人的视角来看,曾国藩是一个精益求精的管理学家,做事情不光滴水不漏,而且看的透想的深,像中国第一艘轮船、第一所兵工学堂,翻译第一批西方书籍、安排了第一批赴美留学生,都是曾国藩在了解西方国家后,第一个向清廷提出建议的人。所谓的圣人也不是绝对的完人,只是比起普通人有更多的悟性和技能,比我们更接近完美,我们可以对比他们找到自身的不足之处,从而促进自己的进步,王阳明和曾国藩确实是个不错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