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学校该如何对待青春期学生的性教育?
优质回答:
昨天颁布的《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对预防性侵害、性骚扰的现有制度进行了反思和进一步明确和强调,但是仍有很多其它配套工作要做。
明确要求学校对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性教育,提高学生们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意识和保护能力。
作为未成年人,尤其是小学阶段的儿童,对性侵害、性骚扰没有 明确的认识,也没有保护的意识。有的小学生虽然身体发育达到青春期的水平,但是心理还是没有到达青春期。另外小学生因为受到身体的限制,对抗能力弱,就算有心反抗,也大多力不从心。
《规定》划定了一条红线,明确禁止教职工和校内人员有6项行为。
有些怀有不轨的“老师”以各种正常的与学习相关的理由,与学生进行身体接触,实施猥亵等行为,还有部分“高智商”的老师,会假装喜欢学生,以谈恋爱的手段,对学生性侵害、性骚扰,其主要原因还是学生对相关“诱骗手段”了解不清,知晓不细造成的。所以我认为,这些禁止的6项行为,应该公之于众,尤其是未成年学生,应当像课本那样,进行仔细学习,做到了然于胸。
《规定》要求学校要建立报告制度,首问负责制度,权益保护机制,如有学生受到伤害,应当及时便捷地进行报告,让家长、教育部门和学校知晓。
近几年的相关报道,可以看出,很多学生把遭受性侵害、性骚扰的事情,不告知学校,甚至连家长都隐瞒。他们主要是怕事情暴露,自己在同学面前无法抬头做人,被同学指指点点,无法做人。所以,实施报告制度,还要实行保密制度、泄密处罚制度,保护住这些已经心力憔悴的受害者,否则,即使报告了,各个部门、人员都知道了,反而会对受害者造成二次伤害。
《规定》进一步明确了,对实施性骚扰、性侵害的教职工开除或者解聘,还要撤销其教师资格,纳入从业禁止名单,终身不得进入教育领域。
纳入从业禁止名单,终身不得进入教育领域,这对于公立学校是能够及时遵守的。但是一旦跨地区,恐怕就不那么好施行了。比如有些初中老师被开除后,他可以去别的地区、省,进入一些不要教师资格证的培训班、小饭桌,甚至是一些私立幼儿园,那么可能又会有新的受害者。所以,从业禁止还是需要尽快建立相关制度,是否可以像学信网那样,只要需要的单位就可以查询某个老师是否有性侵害、性骚扰的行为,从而提前预防“问题老师”重新变相从事教育。
所以,《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只是从大方向上进行了强调,还需各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和家长,通力配合,共同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给孩子一个安全的校园。
其他网友回答
正规教材与专业师资力量的匮乏,是摆在中国开展性教育的难题。虽然性教育课程不是主课,但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归根结底,性教育课程不是性知识的传递,而更应关注性道德传递,如何树立正确的恋爱观等。所以,就现有形势而言,可以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家庭、二是学校。
一、家庭
家长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到了青春期孩子们对性本身就是懵懂的,这时候就需要家长能够站出来,毕竟你是过来人,有这方面的经验,而且你是孩子的亲人,关于性通过你的言传身教,让孩子知道并了解,无疑是比较稳妥的方式。
而且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碰到父母正在“偷欢”的事,设身处地想一下挺尴尬的,早点让孩子明白性是什么,并没有什么不好,因为可以给他们树立一个比较正确和安全的观念,不会一冲动做错事。
二、学校
现有系统性教育课程匮乏,学校需要告诉学生知道什么,但知道什么并不是鼓励他们去做什么。性教育应是综合、立体、积极的,既应该有针对所有学生的“必修课”,也应该有针对个别学生个别问题的“选修课”;既应有学校心理健康中心、卫生院、计划生育办公室等多方面参与,也应有专题讲座、研讨班等多种形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学会正确处理生理及心理问题,建立正确的性观念,达到性教育最终目的。
当然啦,课程也只是性教育的一不部分,它更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联动,这不是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社会的,只有真正的去了解性,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对待性,才能防患于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