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读起来的感觉是 读古诗词的感觉

网友提问:

为何以前背起来没什么感觉的古诗词,现在却觉得很有一番滋味?

优质回答:

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小时没有阅历,读诗时引不起共鸣,自然就没感觉了。

随着年龄增长,阅尽世间沧桑,感触加深,当遇到跟自己情境吻合的诗句时,不由得百感交集,引起了强烈的共鸣。

比如你在外地,过年不能回家,又没有知己好友,当你读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时,你肯定伤心不已。

再说一下我的感受,我小时在农村里度过,一边放牧一边读书。长大后四处飘泊,最后定居杭州,在古街上以卖字画为生。

由于是商业街,人声鼎沸,嘈杂万分。店铺林立,吆喝四起。再夹杂着震耳欲聋的电子音乐,还时不时飘来阵阵油炸臭豆腐的味道。哎!真是要了命了,心里跟疯了一样。压抑到了极限。

每到这个时候,我便想起了王维的诗:“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觉的马上就心静了很多。

再想想自己放牧时曾作的诗:

谷底泉声脆,山腰岚霭重。

何处牧歌起,飘过野桃红。

眼泪都簌簌不止,夺眶而出。可见读诗词于自己的心境是多么重要!

其他网友回答

“初读不知文中意,再读已是文中人”来形容少年时读古诗感觉不深,成年后再读却另有一番滋味的感受是很真实的。

古诗词是很重要的叙事抒情文学体裁。而这种感情常与年龄、体验、生活经历有直接联系。在没有足够的人生经历时,理解比较空洞、表面化,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没什么感觉、不觉得优美。读诗词有三个境界:1、第一层境界:处于感性认识。处于背诵吟唱的阶段,更便多地只是理解诗词的表面意思,形成诗词的情景、意象。

比如送别的场景,知道写友情、惜别;田园诗,写田园风光等,知道在诗词里表达一定的、与景相关的情感。此时读诗词更多地关注场景、景色的描写的感性认识;

2、第二层境界:处于理性理解。能从感性的情景上,去联想或品读作者的情怀情感,关注到诗词的主题。

这时,读诗词就比第一境界停留在意像上更有深度,深入到作者的心理。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情感的有更相通的认识。此时读古诗词有一种可意会的感觉在里面,另有一番滋味。

3、第三层境界:能与作品情感相融。通过诗词的情景能联系到自己的现实生活经历,内化诗词的情理。,可意会可言传了。

读者的情感经历、理解深度与作品在同一水平,完全充分地接受作者的情感表达,与之共鸣。作者诗词中的意境就像一幅画、一场剧似的,写入读者的心里一样,读者能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思想感情。

总之,读者念诗词的理解,随着情感经历的丰富、生活实践的多彩,慢慢能从表面情景、到诗意表达、到情感共鸣,品味的诗词的内在心灵、情感相通。从此,读词诗不但另有一番滋味,而且似乎和作者交流对话。

其他网友回答

古诗词多是诗人在经历过一些人生阅历后,在一定的情境下,有感而发,深藏着诗人的智慧和学识,所以,也需要相当的一些人生感触和阅历,才能读得懂吧!

我女儿暑假后升五年级,现在享受阅读上一些需要背诵的诗词,就觉得她不可能理解的。比如李清照的《一剪梅》,她怎么可能理解的聊其中的无计可消除的愁情呢?实际上,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她都体会不出那种慵懒,孤独,美丽,但是,只能硬着头皮背诵,至于说是感觉,体会其中的滋味,应该是完全无从谈起吧。

还有陆游的《钗头凤》,真的只能当成和尚念经一般去背诵了,这种生离死别的痛楚,遗憾,孤独,于她来说,还远在天边呢。

所有这些诗词中的意境,年少时最多读取用词的美轮美奂,至于个中滋味,需要未来经年对人生疾苦的体会方可。

可是,有些诗词太过悲凉,真的希望究其一生,也不要体会其中的滋味才好呢。真到了“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那天,人生的一些悲欢该让她断肠了。

最无忧是童年,最洒脱是少年,而等中年,老年时,就会背负太多人生的悲欢,体味太多人间的滋味,觉得不是很好的体验。

惟愿人人一生无忧,无需读懂古诗词里的滋味才是。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话说“初生牛犊不怕虎”;它为什么不怕虎?因为它没有经历过啊!只有经历过,才能有认知,只有经历过才知道什么是“古诗词”。

如果你从来都没有离开家乡出过远门,是不会体会到“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样的内涵的,尽管现在的衣服已经不需要千针万线密密缝了,但是离开家人之前,不会不感觉到母亲的爱。

如果你没有谈过恋爱,又怎么可能感受到“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的思恋呢?如果你曾经热恋,才能体会到“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古诗词的理解体会,必须学会设身处地,也就是“换位思考”;换言之,现在的社会与古时候完全不一样,有的我们可能会经历,有的恐怕一辈子都不会碰到。

比如说古人的“被贬谪”流放,远离当时的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从繁华的都市来到一处穷乡僻壤,人生地不熟,而且生活环境极差。

这时候就需要换位思考,比如说高考落榜,比如说被老板炒了鱿鱼,这样的话,再读那些苏东坡的此句,就会明白什么才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体会古诗词,还必须张开想象的翅膀,在诗人的带领下遨游,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如果缺乏想象力,怎么可能触及诗人的浪漫主义灵魂!

露从今日白,月是故乡明。没有对大自然的观察,没有对家乡的热爱,很难体会到这两句诗的意境;因此,学会观察,也是欣赏古诗词的标配。

少年不知愁滋味,只有生活的磨难,工作的历练,爱情的打击,失意或者得意,经历过这些,方能更加走近古诗词。

其他网友回答

“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年少之时,没有阅历没有生活,最多也只是被古诗词的文字之美,韵律之美所吸引罢了,至于诗词中表达的情感,蕴含的意韵则根本无法体会。有时候只是为完成背诵任务而背诵而已。

当你到了一定的年纪,有了更多的生活经历与人生阅历,你经历的事情多了,你懂得人生中酸甜苦辣咸滋味的复杂性了!你慢慢就会体会到古诗词中蕴含的人生哲理,无论是缠绵悱恻的情感,还是国恨家仇的担当,无论是花团锦簇歌舞升平的愉悦,还是以天下之忧而忧,以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都会在古诗词中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好像初起“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到如今“识得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这种人生感受,才是重读古诗词识得的不同滋味。

关注@微言戏语 一个有思想的自媒体,这里有您需要的问题解决方案,觉得我的回答对你有所裨益,点个赞回复一下,让我知道你来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