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古代那么多夭折的皇子 古代帝王谁的儿子最多

网友提问:

古代皇帝的长子,哪一位结局最惨?

优质回答:

汉武帝刘彻的长子刘据,整整做了三十年的太子,为人敦厚老实,也没有什么坏心,却惨遭诬陷,被逼造反,最后因为不想受辱而自杀。

太子刘据

刘彻当皇帝十几年间一直无子,朝中人心惶惶,田蚡甚至因此转向淮南王刘安,直到29岁才迎来了第一个儿子的诞生。

正因如此,刘彻非常看重他,不仅特命枚皋和东方朔作《皇太子生赋》和《立皇子禖祝》,还修建了婚育之祠,起名刘据。

也是因为刘据的出生,卫子夫才被立为皇后,刘据的身份也由庶长子变为嫡长子,年仅7岁就直接被立为皇太子。

“上年二十九乃生戾太子,甚爱之。及长,性仁恕温谨,上嫌其材能少,不类己。”刘据长大后,刘彻就逐渐不太喜欢他的性格,但还是十分宠爱。

巫蛊之祸

问题就在于刘彻后来又有了几个儿子,虽然“安有贤于太子者乎”,但是很多人很多势力却因此有了其他想法,卫青的去世,则更让人觉得卫氏可欺。

巫蛊之祸作为汉武帝在位时的重大政治事件,公孙贺一干人等的死只是一个开始而已。江充等人从一开始就没有站在刘据的那一方,为了保全自己的地位,以图更大的回报,他们就利用巫蛊构陷了刘据。

刘据已经当了三十年的太子,见惯了刘彻的手段,每日里如履薄冰,他根本没有办法去指望刘彻会保护自己。卫氏的失势也不断加深着他的不安,所以事情才会一步步走向绝路,最后逼到他造反自保不成,自缢身亡。

巫蛊之祸的起因未必没有汉武帝打压卫氏的意思,毕竟卫青的儿子卫伉和公孙贺都因此而死,但是太子刘据却本可以继承帝位,做一个好皇帝的,甚至都不用再托孤给霍光。

其他网友回答

扶苏!

其他网友回答

很荣幸能回答这个问题。

古代皇帝拥有无上的权力,也就造成了围绕皇权的血腥斗争,父子相残、兄弟阋墙屡见不鲜。皇长子作为距离皇权最近的人之一(甚至可以说没有之一,因为皇长子是嫡子和成为太子的比例是最高的),自然是皇帝们的重点防范对象,有时候也是重点打击对象。所以很多皇长子的结局都非常惨,我们先来看看中国古代最惨皇长子的几位有力候选。

1.秦朝-扶苏

扶苏是秦始皇的嫡长子,他生性仁慈,爱护百姓,反对其父的严刑峻法,当秦始皇焚书坑儒时扶苏还范言直谏。虽然扶苏没有被立为太子,但秦始皇一直是把他当做继承人来培养,即使在焚书坑儒后父子关系降到冰点,秦始皇还是将他派到蒙恬身边继续锻炼培养。且自西周以降至春秋战国,周礼规定的宗法制度是非常盛行的,嫡长子继承制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条,一直到三国时期袁绍刘表废长立幼还被认为是取祸之道。所以,如果秦始皇可以多活几年的话,扶苏应该可以自然继位,他至少不会干的比胡亥还突然差。但历史很爱开玩笑,秦始皇突然在沙丘去世,享年49岁,甚至没来得及正式立太子。历史学界公认的说法是,秦始皇遗言立扶苏为继承人,而赵高和李斯矫诏立傀儡胡亥,并命令扶苏自杀。扶苏很惨,本可以成为秦帝国的皇帝,针对秦始皇的严刑峻法进行改革,则秦帝国有可能避免二世而亡,但历史的玩笑让他身死而后国灭。

2.西汉-刘据

刘据是汉武帝的嫡长子,其母是卫子夫,其舅是大司马卫青,其舅母是平阳长公主,其表兄弟是冠军侯霍去病和后来的托孤大臣大司马霍光,从这一连串的名字可以看出,他一出生就必然是作为汉武帝继承人培养的。刘据在6岁时立为皇太子。据《资治通鉴》记载,刘据长大后”性仁恕温谨”。刘据成年后,汉武帝每每巡游天下,便以国事交付太子刘据。太子为政宽厚,屡屡平反冤案,深得民心。但与扶苏一样,刘据的这种性格并不能得到一位武功赫赫而又好大喜功的父皇的喜欢,随着霍去病、卫青、平阳公主等外戚的去世,随着其母卫子夫年老色衰,刘据越来越不得汉武帝的喜欢。《资治通鉴》记载道:”群臣宽厚长者皆附太子,而深酷用法者皆毁之”。公元前91年,刘据在巫蛊之祸中被江充、韩说等人诬陷在寝宫使用巫蛊方式诅咒汉武帝早死,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诛杀江充等人,汉武帝误信谎情,以为太子刘据谋反,遂发兵镇压,刘据兵败逃亡,最终因拒绝被捕受辱而自杀。刘据死后,其母卫子夫也自杀而死,昔日强大的卫氏外戚彻底破灭。汉武帝在刘据死后才明白自己被江充等人所误而害死了自己的儿子,因而修筑起一座宫殿命名为“思子宫”。由于继承人刘据的死亡,汉武帝不得不立幼子刘弗陵为继承人,并托孤霍光和上官桀等人。

所以说,刘据也很惨,本有全明星阵容助阵,自身能力也很好,得到群臣的拥护,却因为汉武帝的猜忌和小人的诬陷而死,何其不幸。好在刘据还留存有一个孙子,后来被霍光迎立为皇帝,他就是大名鼎鼎的汉宣帝刘病已,这也算对刘据的一点点慰藉吧。

3.隋朝-杨勇

杨勇是隋文帝杨坚的嫡长子,开皇元年杨坚称帝时就被立为太子。杨勇容貌俊美,生性好学,善于词赋之道,个性宽厚温和且率真,为人不矫揉造作。与以上两位长子不同,杨勇缺点比较明显,生性好色,喜爱奢侈,有许多妾侍、珍宝,因此不被其母独孤皇后(中国古代一夫一妻制践行者)所喜。同时,他弟弟隋炀帝杨广又是个很善于伪装的主,在母亲面前表现不好女色、谦恭孝顺。隋文帝又是个惧内的主,就在独孤皇后的唆使下,废掉了已经当了二十多年皇太子的杨勇,改立其弟杨广为太子。而在公元605年杨广继位后,他马上矫诏杀死废太子杨勇和他的十个儿子。而强大的隋朝也在杨广的一次又一次折腾后迅速灭亡。

4.唐朝-李建成

唐朝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的嫡长子,在李渊起兵之后,他率军攻略西河,攻取霍邑,占据潼关,攻克长安。李渊建立唐朝后,册立李建成为皇太子,协助处理政事。李建成多次率军打退突厥的入侵,武德五年擒斩刘黑闼,平定山东。武德九年六月四日,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李建成为其所射杀,时年三十八岁,五子一并遇害,其弟齐王李元吉也被杀死。王夫之曾评价他说:太原之起,虽由秦王,而建成分将以响长安,功虽不逮,固协谋而戮力与偕矣。国学大师陈寅恪也曾点评道:然高祖起兵太原,李建成即与太宗各领一军。及为太子,其所用官僚如王珪、魏徵之流即后来佐成贞观之治的名臣,可知李建成亦为才智之人。足见李建成是一个很有能力的太子,也会识人用人,但他比李世民少了点狠辣,所以满盘皆输。

从以上四位候选人的故事看来,我觉得最惨的是李建成。对于扶苏,他毕竟没有被正式立为皇太子,相比其他三位要差上半分。对于刘据,他毕竟与汉武帝父子猜忌,尽管他自身清白,也知道汉武帝一直将他作为接班人培养,汉武帝并未下令杀死他,但他并不信任汉武帝会还他清白,因而畏惧自杀。对于杨勇,他毕竟自身缺点还是比较明显的,奢侈而好色,他的缺点也正好被对手利用并因此而被废身死。再来看看李建成,他自身能力很好,作为太子有声有色、尽职尽责,其父李渊对他也信任有加,身边也有王珪、魏征、薛万彻、冯立等名臣为其效力,只可惜被其弟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所以他从始至终都是合法且唯一的王朝继承人,这是其他三位所没有的。

占据法理和道德,自身也非常优秀,却被其弟政变杀死,因此李建成是最惨的皇长子。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橦霖,那我来回答

死的最惨的应该是五胡时期后赵武帝石虎的两个宝贝儿子。具体事迹如下:

石宣因不满其父石虎较宠爱石韬而要除掉石韬。不久之后,两兄弟经常发生冲突,石宣于是把石韬砍掉手足、双眼刺烂、破肚惨死。石宣并计划在石韬的丧礼上弑父,以夺去皇位。 石虎得知爱儿石韬死了,昏迷了好一段时间,他本想出席儿子的丧礼,幸而大臣的提醒,没有出席丧礼。后来,石虎得到知情人的报告,得知皇太子石宣杀了石韬。愤恕到极点的石虎下令用铁环穿透石宣两额锁著,又将他的饭菜倒入大木槽,使石宣进食时像猪狗般。石虎用舌头舐著杀石韬的剑上的血,发出了震动宫殿的哀声。于是下令在邺城城北埋起柴堆,上面设置了木竿、竿上安装了辘轳将他纹起来。并让石韬生前最宠的宦官,郝稚和刘霸二人拽着石宣的舌和头发,沿着梯子把石宣拉上柴堆,之后用辘轳把他纹起来,再用回一模一样的方法向石宣施刑。当石宣已奄奄一息时在柴堆四处点火,石宣被烧成了灰烬。这还未能平熄石虎的怒火,再下令把灰烬分散到名门道中,任人、马、马车的辗踏,又将石宣的妻、子九人杀死,又把石宣的卫士、宦官等数百人车裂,将尸体投进漳河。石虎与石宣是父子仇恨的典型。

其他网友回答

李世民的哥哥李建成最惨,被立为太子,可他父亲李渊却天天想着把皇位传给李世民,最后被自己的弟弟一箭射死在玄武门之前。

而且还是李渊暗中将他逼上绝路的。

司马光的《资自通鉴》里面记录了这么一段:

“建成、元吉与后宫日夜谮诉世民于上,上信之,将罪世民。”后来李渊和大臣陈叔达说了这件事,陈求书达说:“秦王有大功于天下,不可黜也。且性刚烈,若加挫抑,恐不胜忧愤,或有不测之疾,陛下悔之何及!”上乃止。元吉密请杀秦王,上曰:“彼有定天下之功,罪状未著,何以为辞?”元吉曰:“秦王初平东都,顾望不还,散钱帛以树私恩,又违敕命,非反而何!但应速杀,何患无辞!”上不应。”

这一段话能够看出在面对没有实证的情况下,李渊在面对李建成和李元吉的诬告时,先是相信,没有查明就要给李世民问罪。但他又告诉了一个人,就是陈叔达。陈叔达是谁?他是李世民的人,因为跟随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的人中就有陈叔达,难道李渊不知道他和李世民的关系吗,这不可能,所以李渊这是通过陈叔达再向李世民传递信息。

后来李元吉又向李渊进言杀李世民,同样这一次的罪名还是没有实证,李渊说李世民平定天下有功,罪证不明显,用什么说辞呢?

这句话是一个关键,就是给李元吉一个信号,这句话说的太耐人寻味,“罪证不明显,用什么说辞呢?好像是李渊也想杀李世民,但是迫于没有实证而已。

这让李元吉看到了李渊的态度,就是杀李世民的事情在李渊那里有可能得到默许。于是李元吉又说:“秦王征战东都的时候发散钱财勾结朋党,这不是造反是什么,反正得尽快杀,哪怕找不到理由”。此时李渊的态度是“上不应”,就是没答应,这是超出我们逻辑的。

按理说不管哪一个父亲看到自己儿子之间如此陷害自相残杀,并且说出了“反正尽快杀了,哪怕找不到理由”这样大逆不道的话。李渊的态度仅仅是一个“上不应”?所以李渊是有意克制自己的情绪,那么目的是什么呢?我认为还是在给李元吉传递信号,让李元吉回去和太子加快收集李世民的罪证。

历史记载了李渊起兵造反的主意是李世民提出来的,当时李渊就向李世民承诺过,如果事情成功了,这个天下都是因为你才得到的,按理应当立你为太子,但是李世民再三推辞,最后只做了唐王。后来大家又让李世民接受太子之位,李世民坚决不肯。

因此根据上面的所有内容,李渊确实有让李世民取代太子的想法。但他又支持李元吉收罗李世民的罪证,是为什么呢?是因为他要用这些罪证来清除李世民的羽翼。因为李渊对大臣裴寂说过:“这孩子长期在外掌握军队,受人教唆,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儿子了”。此时李渊已经开始控制李世民的势力发展。

李世民越推辞太子之位,李渊就越担心李世民的想法,他只希望李世民老老实实做个太子,这样天下还是李渊的天下,而李世民手握重兵,大将谋士数不胜数,名望又高,所以他一直担心李世民不满足于太子之位。但他没想到自己李世民会下手杀了两人。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