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太平公主 如何评价太平公主 知乎

网友提问:

如何评价太平公主?

优质回答:

太平公主人很美,名号也叫的挺好,但她本人的所作所为却实在称不上“太平”。总的看,她为人残忍骄横,奢华无度,生活放荡不羁,一度权倾朝野,把大唐王朝搅得不甚太平,是个弱化版的武则天。

一、参与政治。太平公主是武则天和李治的小女儿,据说名字叫李令月。因她自小聪明伶俐,又是武则天和李治最小的孩子,所以受到父母的万般宠爱,养成了十分骄横的性格。武则天在世的时候,就时不时地让太平公主参与朝政,但为了避人耳目,未曾张扬。武则天晚年时,太平公主因她和李家武家的联姻关系,慢慢从幕后走到了台前。三哥李显复位后,太平公主受到重用,成为韦后和安乐公主最为忌惮的人物之一。710年,李显被韦后和安乐公主毒杀,太平公主同李隆基合力诛灭了韦后一党,拥立四哥李旦复位,李隆基被立为太子。

太平公主作为功臣,权力达到顶峰。这时唐朝的国家大事都要经过太平公主的允许后才会得到睿宗李旦的批准,所以朝廷内遍布太平公主的党羽。而随着李隆基不断成熟,对太平公主控制朝政产生了威胁,所以太平公主竟想着废除侄子李隆基的太子位,多次和李隆基发生冲突。712年,睿宗李旦眼看无法控制妹妹和儿子的矛盾,便禅位给李隆基,自己当了太上皇。713年,孤注一掷的太平公主预谋叛乱,被李隆基发现,诛灭了太平党羽。太平公主面对败局自尽而亡。大唐王朝在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动荡后,终于回归稳定,开始步入开元盛世的盛唐时期。

二、私人生活。在这一点上太平公主和她的母亲武则天是一样样的,就是身边从不缺男人。未满十岁的太平就曾被吐蕃使者点名提亲,因心疼女儿远嫁,武则天和李治竟让太平出家为妮,道号太平,拒绝了这门亲事,太平公主又是得名。可见太平公主这命中注定是“犯桃花”的。

太平公主有两任丈夫。第一任丈夫是薛绍,此人是李治的嫡亲外甥,两人于681年成婚,武则天和李治为她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太平和薛绍的婚姻还算幸福,两人育有两子二女。可惜的是薛绍因牵连谋反案,被饿死于大牢,这段婚姻在维持了7年之后就此结束。

第二任丈夫是武攸暨,此人是武则天的堂外甥。武攸暨当时已经成家,武则天为了不让

太平受到欺负,便逼死了武攸暨的前妻。太平和武攸暨的感情应该不错,两人有二子二女,四个孩子。但此时已经年近30的太平却在婚姻期间学着她母亲的样子大肆包养男宠(面首)和朝臣通奸,武攸暨对此也是敢怒不敢言。当然太平公主这样做也不完全是出于释放荷尔蒙,她不仅把最喜欢的男宠张宗昌献给了武则天,还通过亲密接触来笼络朝臣。

据说,太平公主还对大诗人王维有好感,太平对求官心切的王维说,只要你从了我,就能保你官运亨通、荣华富贵。但佛系青年王维却不吃太平公主这一套,任凭太平如何进攻,王维就是不就范。太平本来是喜欢王维的人才,但愈加佩服王维的人品,所以也没有为难王维,放他去了。

武攸暨在太平被李隆基赐死的前一年过世。太平死后,除薛崇简站在李隆基这边外,其余子嗣都被处死。

其他网友回答

太平公主是高宗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本名不详,推测为李令月,“太平”只是其出家时的道号。作为中国历史上较为出名的一位公主,她生长在深宫,两次婚姻令其性格大变,更是亲眼目睹诸多勾心斗角,最终自己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曾因“神龙政变”和“唐隆政变”权倾一时,终因“先天政变”死于非命。太平公主一生与国无功,只能勉强算个政客。

【香茗史馆,专注中国古代史,欢迎关注交流】

长在深宫,两次婚姻致其性格大变

太平公主大约生于麟德二年(665年),是唐高宗李治和武则天的小女儿,深受高宗和武则天的疼爱。

太平公主8岁时,为替去世的外祖母荣国夫人祈福,出家为女道士,“太平”便是她的道号。虽出家却一直住在宫中,直到吐蕃使者前来求婚,高宗为避免爱女远嫁,这才修建太平观让其正式出家。

(太平公主和驸马薛绍)

永隆二年(681年),太平公主16岁时,下嫁高宗的嫡亲外甥,城阳公主二儿子薛绍。两人婚后生活幸福,但武则天对这门婚事却并不满意,甚至曾以薛绍嫂嫂萧氏和成氏出身低微为由,逼学家修齐。第一次婚姻期间,太平公主很是安分守己,堪称贤妻良母,并未有何不轨。

垂拱四年(688年),由于薛顗参与唐宗室、博州刺史李冲的谋反,失败之后薛顗被处死。薛绍虽未参与其中,但由于武则天对这个女婿并不满意,薛绍被杖责一百,最终被饿死狱中。此时太平公主的小儿子才刚刚满月。

(太平公主和驸马武攸暨)

载初元年(690年),太平公主改嫁武攸暨,而为了将太平公主嫁给武攸暨,武则天甚至处死了武攸暨的妻子。正是在嫁给武攸暨之后,太平公主性格大变,开始大肆包养男宠,甚至将男宠献给母亲武则天,莲花六郎张宗昌便是太平公主献给武则天的。

参与朝政,逐步开始夺取权势

都说太平公主“喜权势”,但是她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喜欢上权力的,我猜应该就是在第一任丈夫薛绍被母亲处死,而自己又被逼嫁给武攸暨之后,这恐怕也是其性格大变的原因之一,而她采取的手段就是利用武则天的宠爱,进献男宠不过是她固宠的手段而已。

(武则天)

根据史料记载,太平公主正式参与朝政是在武则天称帝之后,武则天经常和太平公主商量政事,不过由于较为畏惧母亲,所以这一时期太平公主还较为收敛。

武周末年,武李两家矛盾全面爆发,武则天无奈之下召回庐陵王李显,立其为继承人,并通过联姻想要促使武李两家联合。为了在自己百年之后保住武家,她开始让太平公主和上官婉儿、张宗昌、张易之逐步掌握权力,正是在这一时期,太平公主权力、地位得到了较大提升。

神龙政变、唐隆政变,开始权倾一时

大足元年(701年),张宗昌、张易之进谗言,导致李显的儿子邵王李重润与女儿永泰郡主李仙蕙、妹婿魏王武延基被杀,这次事件导致二张同时得罪了武李两家。

长安三年(703年),张宗昌诬告魏元忠与司礼丞高戬,致使武则天将魏高二人下狱,而高戬正是太平公主的情人,这次事件导致二张与太平公主势力彻底破裂。

(唐中宗李显)

神龙元年(705年),太平公主配合李隆基、宰相张柬之等人发动“神龙政变”,逼武则天逊位给太子李显,诛杀武则天的面首张宗昌和张易之。太平公主因功被封为“镇国太平公主”。

李显继位为帝后,太平公主开始走到幕前,积极参与政治,但却与同样对权力拥有极大欲望的皇后韦氏和安乐公主产生矛盾。

景龙元年(707年),太子李重俊由于不是韦后亲生,导致颇受猜忌,最终与李多祚、李承况、独孤祎之等人谋反,杀死了武三思父子,随后攻打宫城打算诛杀韦皇后和安乐公主,但最终失败。而安乐公主则趁机陷害太平公主参与谋反,不过没能成功。这次事件导致太平公主和韦皇后、安乐公主全面敌对。

景龙四年(710年),李显被韦皇后和安乐公主毒死,李重茂被立为太子,相王李旦被立为太子太师,李家势力被全面架空。七月,太平公主派儿子薛崇简配合李隆基等人发动“唐隆政变”,清除了韦氏党羽,并亲手将李重茂拉下皇位,拥立相王李旦复位。太平公主因功被封万户。

唐睿宗李旦继位之后,太平公主权势开始达到顶峰,全面参与朝政大事的决断。为了长期把握朝政,在发现李隆基不好对付后,甚至谋划废立太子之事。

先天政变,事败后被迫自杀

(唐睿宗李旦)

李旦知道太子李隆基和太平公主之间的矛盾,但或许是由于性格的原因,加上之前多次发生政变,他试图在两人之间寻求政治平衡,避免双方矛盾激化。然而事与愿违,这种斗争根本无法有效化解。

从景云二年(710年)开始,太平公主与太子李隆基之间的矛盾不断深化,两人暗中的各种较量从未中断。

(唐玄宗李隆基)

延和元年(712年)八月,唐睿宗李旦传位太子李隆基,自己退为太上皇,改元先天。这令太平公主感觉到了不安,于是她利用李旦的宠信开始大肆夺取权力,到先天二年时,朝中七位宰相之中竟然有五位都是出自太平公主门下。而李隆基也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开始采取一系列反制措施,双方矛盾全面爆发。

先天二年(713年)七月,太平公主以羽林军从北面、以南衙兵从南面起兵发动政变,企图夺取皇权。却不想这个计划早已被李隆基获知,李隆基与郭元振、王毛仲、高力士等人先发制人,假传召见左、右羽林将军和宰相窦怀贞等人,引五百羽林军诛之。

太平公主见党羽被诛杀殆尽,不得不逃入南山佛寺,三日后返回。太上皇李旦出面请唐玄宗恕其死罪,被唐玄宗拒绝,太平公主最终被赐死家中,其夫武攸暨坟墓也被铲平,她的儿子以及党羽被处死的达数十人。不过其子薛崇简因为平日屡次谏阻其母太平公主而受到责打,所以被免于死刑,李隆基赐他姓李,并准许他留任原职。

其他网友回答

太平公主是中国历史上知名度最高的公主之一。

太平公主原名不可考,太平只是她名义上出家时的道号,她是李治和武则天的女儿,厉害了,爹妈都当过皇帝。

太平公主的一生其实很不太平,围绕在她身边的只有两个词,权力和混乱的生活。

婚姻的不幸

太平公主16岁时嫁给了自己的表哥薛绍,7年时间,共生育了两子两女,可见这段时间太平公主的主要工作就是生孩子。

不幸的是在婚后第七年薛绍被其兄连累,饿死在狱中。

或许是丈夫去世受了打击,或许是看到母亲称帝唤起了心中沉睡的自我,太平公主在和武攸暨的第二段婚姻中开始放纵自己的私生活,相传武则天最中意的男宠张宗昌就是太平公主用剩下的。

权倾朝野

太平公主在政治上颇具眼光,拥立李显复位,以及诛杀韦后拥立相王登基,太平公主都展现了独到的眼光。

也正是因为这样,太平公主的权利在唐睿宗李旦时期达到了巅峰。

悲惨结局

也许是血液中流淌着武则天的权力基因,已经拥有至高权利的太平公主还不满足,她多次劝李旦废了太子李隆基,怯懦的李旦既不想得罪太平公主,又不想对不起儿子,于是自己退位做了太上皇,李隆基顺利继位。

李隆基虽然继位,但是太平公主仍旧握有实权,双方矛盾越来越尖锐,太平公主曾计划毒死李隆基,没想到事情败露,李隆基先下手为强,为太平公主一生画上了句号。

总结:作为武则天的女儿,太平公主继承了母亲的权力欲望,他为李唐恢复江上社稷立过功,诛杀韦后更是她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对于权力的过于追求最终导致身败名裂,她天生是一个政治家,但是却是政治斗争的失败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