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首发稿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说说我的首发稿
16
说说我的首发稿
陈特安
  我1974年初调进《人民日报》,当年10月就被派作为随团记者出访法国。这是我人生第一次出国,也是我作为人民日报记者第一次出国采访。这在当时是相当不容易的事。同事、朋友们都真挚地祝贺我,我自己也为能与《人民日报》—— 我心中的红色经典在一起,做一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感到何其幸运和开心。
  1974年11月5日至13日,为庆祝中法北京-巴黎航线开航,以外贸部副部长柴树藩为团长的中国友好参观团,应邀到法国参观访问。来自11个省市的59名代表,其中包括草原小英雄龙梅、内蒙古乌兰牧骑文艺工作者牧兰以及来自沿河水边的下乡知识青年杨格敏等,满怀中国人民对法国人民的深情厚谊,于5日晚10 时许乘坐中国民航机,从北京直飞巴黎。
  我随团的主要任务是报道中法航线开航的重大意义和影响。我心里打算着采写一篇中国友好参观团访法的通讯。这将是我踏上新闻工作者岗位后采写的第一篇国外通讯。
  理论上我明白:通讯是综合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细、深入而又生动形象地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新闻体裁,是集时效性、事件性、文学性于一体的体裁。而实践上则是“凡事开头难”的第一次了。因此,在采写过程中我时时提醒自己:要认真,再认真。
  首先,在标题的设置上,我拟定为《银鹰万里传友情》,这比较有针对性,又比较形象生动,能在一定程度上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在通讯写作中,紧接导言之后,就运用比喻的写作手法,把中法刚开通的航线比喻为新的“丝绸之路”。在久远年代早已闻名世界连结中国、西亚和欧洲大陆的友谊之路–“丝绸之路”也已闻名于法国。法国是首先同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也是最早同中国通航的西方大国。通讯写道:“今天,我们沿着前人的足迹,走着一条新的‘丝绸之路’:一座空中桥梁从北京横跨辽阔的欧亚大陆,伸向巴黎,它像友谊的彩带,焕发出新时代的光彩。”这样廖廖几笔,以古映今,直奔中国与第一个西方大国法国通航的重大意义的主题。
  通讯在具体写事件时,我比较注意找出事件的闪光点,详略有节。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准角度,如文章突出了法国总理希拉克和法中友协全国委员会成员马纪樵夫人热情友好的讲话内容,这样就加强了中法友好的分量,升华了通讯的主题。
  在写作的时候,可以适当运用描写、比较、夹叙夹议等写作手法。写作方法要灵活多样,除叙述外,可以描写、议论,也可以穿插人物对话、自叙。如通讯描写法中友协主席团成员德利普科夫斯基夫人亲切抚摸草原小英雄龙梅的肩膀和友好对话场面的细节,以及法中友协一位朋友与团内乌兰牧骑演员牧兰巧遇的故事等,还提及在法国也常放映的影片《草原英雄小姐妹》、《今日中国》,这就把中法友谊写得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无论什么写作手法,文章长短,都要以主题鲜明为重中之重,让读者一目了然。
  同时,写通讯更要注意细节。没有细节就没有艺术,细节就是品味,细节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深度……正是这三言两语的细节描写,是整篇通讯中的灵气所在,刻画出了人物和事情的特点,丰满了人物的个性,吸引和打动了读者,增强了感染力。正如 鲁迅先生所说:细节描写可以起到”借一斑略知全貌,以一目尽传精神”的作用。
作者简介
人民日报高级记者,国际部原主任。多年被聘为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兼职教授、中国太平洋经济合作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中国世界经济学会理事。人民日报金台书画协会副会长,中直机关书协会员,中国新闻出版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第四届韬奋新闻奖得主,获国务院颁发作出“突出贡献”证书专家。出版有“资 本主义的大地震” 、“欧洲文化思旅”、“美加采风”、“科学家的童年”、译著“妥协与卑劣妥协”等。书作入选“庆祝建国70周年”主题“中国邮册”并出版邮品。书作参加全国第三届书法、硬笔书法网络大赛获成年组一等奖。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