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极处无奇巧”,好故事抵达人心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说写稿》七十八
“文章极处无奇巧”,好故事抵达人心
陈亮 杨昕晨
  “笔力”是语言文字表达和驾驭能力,它是创作人员的政治素养、思想意识、认知能力和学识水平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增强“笔力”,要做到勤动笔,练好笔杆子,将文章写得好、写得巧,真正做到下笔有神,妙笔生花,让新闻作品独具韵味。  当前,信息纷繁,读者对优质内容的需求更强烈。纸媒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内容取胜是应有之义。实践不断证明,在信息时代,故事越打动人,就可能拥有更多受众、实现更好传播效果。  先进典型宣传就是要讲好典型人物的精彩故事,避免典型宣传落于窠臼,避免产生“高、大、全”的“全能”形象让读者反感。因此,新闻记者应创新话语表达方式,将有思想、有深度的内容通过“笔端”流露出来。要用鲜活、真实的事例说服人,用真情实感打动人,用正能量感染人。当作品上接“天线”,下接“地气”时,才能够真正传诵到百姓身边,让先进典型的精神力量入耳、入脑、入心。  记者在采写淮河琴书第五代传承人孟影的故事时,面对众多的素材一度无从下笔,最后选用了能反映人物性格特征的故事作为稿件主体内容:“三十页的稿子两天早晨就能背完”“用嗓过度患上声带小结却仍坚持真唱”“表演结束后收到群众送来的土鸡蛋”。这些细节描绘出一位对淮河琴书抱有满腔热情,具有扎实的专业功底,扎根基层为老百姓歌唱并深受喜爱的琴书表演艺术家形象。文章中呈现出的人物特征与宣传主题相符,达到了传播正能量、传递主流价值观的目的。  《菜根谭》有言:“文章极处无奇巧,人品极处只本然。”真正能够打动人的文字往往朴实不矫饰,所表达的主旨能够跨越时空距离,抵达人心。  新闻是一种抵达,好的新闻报道一定能触及人物内心深处,让读者产生共鸣与思考。新闻工作者要练好“笔力”,就必须加强知识积累,将终身学习作为职业追求,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勇于更新知识体系。  (作者陈亮为《江淮》杂志社政治理论部主任,杨昕晨为《江淮》杂志社编辑)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