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寺大殿在五台山景区吗?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五台县的佛光新村,距县城三十公里。因为此寺历史悠久,寺内佛教文物珍贵,故有“亚洲佛光”之称。寺内正殿即东大殿,于公元857年建成。从建筑时间上说,它仅次于建于唐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的五台县南禅寺正殿以及芮城县广仁王庙(公元831年),在全国现存的木结构建筑中居第三。佛光寺的唐代建筑、唐代雕塑、唐代壁画、唐代题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都很高,被人们称为“四绝”。
五台山佛光寺文殊殿属什么山?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千米。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
佛光寺位于五台山县城东北32千米的佛光山山腰,距离台怀镇30多千米。据史料记载,北魏孝文帝在位期间(471-499)曾路过这里,看到一团佛光,于是下令鼎新寺院,名为“佛光寺”。到了唐代,武宗皇帝大灭佛教,佛光寺被毁为一片废墟。现存的东大殿,则是唐宣宗大中十年(856)重建的。
佛光寺柱子名称?
山西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建于唐代,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结构建筑。
大殿柱子分:外檐柱子和内槽柱子两种,柱子同样分内外两圈排列,它们由平均高达5m,直径约0.5m的圆木组成,共计36根柱子的柱网,柱子头部有梁架相连接,使柱网形成“回”字形。
五台山佛光寺有常住僧人吗?
佛光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相关部门负责管理,没有僧人,也没有香火。
寺内第一进院落中有一座雕工精致的平面八角形石经幢,系唐乾符四年(公元877年)所立,当年林徽因爬梯测绘留有工作照,网上可见。东大殿是佛光寺的正殿,坐落于寺院第三院落中,位置最高,与第二院落通过石门洞中的一道极陡砖砌台阶相通。
拾级而上,大殿真容自上而下逐渐显现在面前。平台后面的山势如弓形环护于殿后和左右两侧,整个大殿犹如静坐在太师椅一般,佛光真容禅寺匾悬于大殿檐下,两株粗壮的古松分列殿前,直矗蓝天,与大殿长相厮守已千余年。
据记载,佛光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公元471-499年),唐武宗会昌五年大灭佛教,寺内除几座墓塔外,寺宇全部被毁。唐宣宗继位后重复佛法,唐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布施重建东大殿,现存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距今已1160年。
大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佛、药师佛、弥勒佛、文殊、普贤菩萨、胁侍菩萨、金刚等塑像布满整个佛坛,尊尊体态丰满,神情安详,衣着华丽、轻薄贴身,殿中昏暗的光线下更显色彩艳丽。
佛光寺大殿在中国古建筑的地位是什么?
佛光寺大殿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建造时间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
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佛光寺大殿为中国现存排名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
佛光寺正殿分为哪三部分?
佛光寺大殿立面主要是由屋架层、铺作层、柱网层三部分组成。
佛光寺大殿(又称“佛光寺东大殿”):
建筑时期:晚唐时期,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
建筑级别:世界文化遗产(五台山)、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建筑位置:山西五台县东北三十二公里,佛光寺中轴线东高台上。
建筑简介:单檐庑殿顶。面阔七间,34米;进深四间,17.66米。其柱网由内外两周柱组成,形成面阔五间,进深两间的内槽和一周外槽;内槽后半部建有一巨大佛坛,对着开间正中置三座主佛及胁侍菩萨,坛上还散置菩萨、力神等二十余尊,都是唐代塑像,而山墙和后壁列置的罗汉像则是后代添置的。
殿前面中央五间设有板门,二尽端开窗,其余三面围以厚墙,仅山墙后部开有“扇面墙”。
建筑评价:佛光寺大殿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建造时间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
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
佛光寺建筑赏析?
佛光寺位于五台县城东北32公里处的佛光山山腰,至今已有1200多年的历史,有”亚洲佛光”之称,被誉为“中国古建第一国宝”。
如果从高空俯瞰,五台山宛若莲花。台怀是深藏其中的花蕊,五台是遗世独立的内层花瓣,台外是交相掩映的外层花瓣。佛光寺坐落在重瓣之间,千载光阴,白云苍狗,留下的不仅是佛风遗韵,还有珍贵的建筑遗产。
佛光寺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隋唐之际,已经是五台名刹,不幸的是唐武宗时期大举灭法,五台山佛教寺庙被大量摧毁,佛光寺也未能躲过这次灭佛浪潮。唐大中十一年(公元857年)由长安城里 的富贵女子宁公遇出资,在佛光寺内东面的台地上兴建一座木结构大殿,这座大殿仍完好保留了1000多年前的样子。
这座看起来普普通通的建筑,身上究竟藏着多少秘密,为什么能相继被人们赋予如此殊荣,今天,让我们将走进佛光寺一探究竟。
东大殿居高临下,雄伟古朴,气势壮观,是五台山最大佛殿之一,无论在构造做法上,还是在造型比例上,都集中地反映了唐代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我国乃至世界建筑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东大殿是我国现存的唐代木结构建筑中规模最大的一座,也是现存的唯一的殿堂式庑殿顶唐构。东大殿坐东朝西,依山势雄踞于10米多的高台之上,大殿建在低矮的砖台基上,平面柱网由内外二圈柱组成,这种形式在宋《营造法式》中称为“金厢斗底槽”。内外柱高相等,但柱径略有差别,柱身都是圆形直柱,仅上端略有卷杀,檐柱有侧脚及升起,阑额上无普拍枋。
从外部来看,东大殿屋顶的高度几乎占到了整个建筑的一半,硕大的屋檐就像振翅欲飞的大鸟,粗犷有力。
屋顶之下,是设计严谨的斗栱,分内外两圈排列,里面的被称为内槽斗栱,外面的一圈是外檐斗拱。外檐斗拱又分为柱头斗栱、补间斗拱、转角斗拱三种。作为中国古建筑中的独特构件,斗拱在整个建筑衔接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柱头卷杀作覆盆样,前檐诸柱的基础上均有覆盆,以宝装莲花为装饰,每瓣中间起脊,脊两侧突起椭圆形泡,瓣尖卷起作如意头,为唐代最通常的作风。
大殿屋面坡度较平缓,正脊及檐口都有升起曲线,屋面筒瓦虽是后代所铺,但鸱尾式样及叠瓦脊仍遵旧制。柱高与开间的比例略呈方形,斗拱高度约为柱高的1/2。粗壮的柱身、宏大的斗栱再加上深远的出檐,都给人以雄健有力的感觉。
此外,大殿的屋顶比较平缓,且用每块长五十厘米、宽三十厘米、厚二厘米多的青瓦铺就。殿顶脊兽用黄、绿色琉璃烧制,造型生动,色泽鲜艳。
在东大殿前,有一座唐代唐代石幢,轮廓秀美,雕工精致。幢总高 3.2米,下设束腰六边形基座,刻有狮兽壶门及仰覆莲瓣,幢身刻佛顶尊胜陀罗尼经,末尾刻有“女弟子佛殿主宁公遇”之名,与东大殿内墨书题记可相印证,是该殿建造年代的依据。
佛光寺东大殿只是中国建筑史上的沧海一粟,却成为留存至今的孤例。佛光寺在漫长的时光中,一直处于发展与变化之中。每一个较为稳定的格局,都可以理解为贯彻当代规划理念与利用过去建筑遗产的平衡;每一次成功的平衡,都是连接古今的接力与传承。
佛光寺东大殿有多高?
佛光寺,位于山西省五台县豆村镇佛光新村。原为五台山名刹,北魏孝文帝时(公元471年——499年)创建,唐武宗“会昌灭佛”时毁坏。
公元857年(唐大中十一年)重建,佛光寺坐东朝西,东大殿是其正殿,在全寺的最后一重院落中,位置最高。
佛光寺东大殿建在高约0.9米的台基上,面宽七间、30.48米,进深四间、18.12米,由檐柱和内柱各一周合成,面积552.3平米。大殿为八架椽,单檐五脊顶,殿身四周柱头上和补间处皆设斗拱承托屋檐,斗拱巨大,断面面积约为晚清斗拱的十倍,殿檐探出达3.96米,这在宋以后的木结构建筑中也是找不到的。建筑大师梁思成认为此殿:斗拱雄大,出檐深远,是典型的唐代建筑特色。
五台山的佛光殿是哪个年代的建筑?
唐代五台山的佛光殿是唐代的建筑。
公元857年,也就是唐代大中十一年,京都女弟子宁公遇和高僧愿诚主持重建佛光寺。现存东大殿及殿内彩塑、壁画等,即是这次重建后的遗物。
佛光寺在唐代重修以后,即随着佛教的衰败而一同沉沦,以后除了宋代有一点壁画,跟后来建的文殊殿以外就没有任何记载,佛光寺大殿建因此基本被外界遗忘。
佛光寺大殿现为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唐代木构建筑暨第二早的木结构建筑(仅次于五台县的南禅寺大殿)它打破了日本学者的断言,在五台山及中国没有早期的木构建筑,因此被建筑学家梁思成誉为“中国建筑第一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