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伶官传序?
《五代史伶官传序》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史论。
此文通过对五代时期的后唐盛衰过程的具体分析,推论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和“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结论,说明国家兴衰败亡不由天命而取决于“人事”,借以告诫当时北宋王朝执政者要吸取历史教训,居安思危,防微杜渐,力戒骄侈纵欲。
文章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主旨:盛衰之理,决定于人事。然后便从“人事”下笔,叙述庄宗由盛转衰、骤兴骤亡的过程,以史实具体论证主旨。具体写法上,采用先扬后抑和对比论证的方法,先极赞庄宗成功时意气之盛,再叹其失败时形势之衰,兴与亡、盛与衰前后对照,强烈感人,最后再辅以《尚书》古训,更增强了文章说服力。全文紧扣“盛衰”二字,夹叙夹议,史论结合,笔带感慨,语调顿挫多姿,感染力很强,成为历来传诵的佳作。
五代史伶官传序状语后置句?
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状语后置句有: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
即以锦囊盛,以锦囊做盛状语,后置。
②而告以成功 。
即而以成功告,以成功做告的状语,后置。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即方其以组系燕父子,以组做系的状语,后置。
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即而智勇多于所溺困,于所溺做困的状语,后置。
五代史伶官传序读后感?
“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不错的。一片完美的江山,呜呼,弹指一挥间,烟消云散。
李存勖,遥想当年,攻燕国,灭梁国,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就连天下豪杰都不能与他为敌。可是,庄宗并没有掌握这一盛世,后来的他,而是享受于安乐之中,宠幸伶人,不顾国家大事,只顾一己安乐。
后唐庄宗,本是一代枭雄,雄姿英发,平定了乱世,可最后,伶人擅权乱政,使朝廷上下互相猜疑,导致最后的“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衰败时,伶人们使他困顿,自己死了,国家灭亡了,被天下人耻笑。玩物可使人沉迷,沉迷可使人丧志,李存勖宠幸伶人,丧失理智。像当年的吴王夫差,原本有实力平定天下,却不听众臣劝告,宠爱西施,甚至丧志,最终导致被彻底打败。
关羽大意失荆州,项羽自刎江边。之所以他们都是失败者,是因为他们都没有谦虚地对待实事,他们和庄宗一样,骄傲自满,导致丢了性命,被天下人嘲笑。
唐代诗人杜牧,少年得志,而且自己位列三公。但是,他并没有骄傲,而是心无旁骛的工作,将名利置身于度外,虚心对待每一件事。
“满招损,谦得益”,祸患常在微小的地方积累,聪明勇敢的人多会被所溺的事困扰。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总把忽微不放在眼里,那么最终会酿成大患。(许皓翔)
五代史伶官传序主要批评对象?
主要批评对象是帝王,高爵重位者,沉泥于爱宠,玩物丧志,破国丧家。象红楼梦贾赦爱玩古扇,则不辨是非,只要能得其所爱,伤人害命尚且不问,还欣赏雨村其能。而帝王宠溺优伶宦官,不分时间地点不辨轻重是非到最后因几个人而亡国身死不更可笑吗?
五代史林官传序?
新五代史伶官传序,是欧阳修的名篇,写的是后唐庄宗李存勖宠信伶人导致身死国灭为天下笑的名篇
五代史伶官传序论证方法及举例?
1、《五代史伶官传序》文体是史论
2、本文中心论点:国家盛衰兴亡关键在人事。(开篇提出论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3、本文用的论证方法:对比论证(举例论证、道理论证、比喻论证、对比论证、演绎论证、归纳论证)。
4、本文的论据:事实论据与理论论据相结合。
五代史伶官传序一文中用来描述?
这篇文章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中的《伶官传》所作的序.文章总结了后唐庄宗李存勖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历史教训,阐明了国家盛衰取决于人事,“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道理,讽谏北宋统治者力戒骄奢,防微杜渐,励精图治。,可以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盛衰由于人事的论点,并举出后唐庄宗得天下而又失天下的事例作为立论的根据。
文章以“呜呼”的感叹突兀而起,引发出对历史的沉痛追问和感慨:“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叹一问,为全文奠定了叹惋的感情基调.而“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的历史事实则是“盛衰之理”的最有力的证明.这一“得”一“失”与一“盛”一“衰”相照应,领起下文。
第二部分(第2、3段):叙述庄宗得天下的艰辛过程,并对庄宗的“成败之迹”做了理论概括。
第2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受并执行晋王遗命的经过.关于庄宗得天下的过程已经被写入《新五代史》中的《唐本纪》,此处再写未免重复,也会造成文势的拖沓,而且不合序论的体制.所以这一段选用了晋王三矢的故事,这个故事属于传说,不能确定为史实,因此,包括《新五代史》在内的正史均未收入.但是这个故事在当时有相当的影响,宋初王禹偁在《五代史阙文》中对此事亦有记载.这个故事有一定的典型意义,所以欧阳修把它写入文中,为了慎重起见,在前面又加了“世言”二字,以强调这个事情的传说性质.这个事情是本文中心论点的主要例证,也是下文展开议论的基础。
第三部分(第4段):引出教训,总结全文。
此段继续展开议论.“故”承接上文,归纳庄宗盛衰之理.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人手,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逆”的经验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中,忘记忧劳兴国的至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作者在这里含蓄地批评朝政,讽谏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这就使得文章阐述的事理更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五代伶人序原文?
五代史伶官传序
宋代:欧阳修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书》曰:“满招损,谦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作《伶官传》。
五代史伶官传序文言归纳?
《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欧阳修所作《新五代史·伶官传》,是一篇史论,文言知识点归纳:重点词语
①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 原:推究
②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组:绳索
③及仇雠已灭 雠:同“仇”,仇人
④抑本其成败之迹 本:推究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一词多义
(1)盛
①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兴盛)
②请其矢,盛以锦囊(读chéng,装)
③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振作、豪迈)
④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强盛)
(2)告
①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告诉)
②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祭告)
(3)归
①而皆背晋以归梁(归附)
②君臣相顾,不知所归(到)
(4)其
①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副词,应当,一定)
②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语气词)
③故方其盛也(代词,他)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词类活用
(1)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
①函梁君臣之首 函:用匣子装
②誓天断发,泣下沾襟 泣:眼泪
(2)名词活用为状语
①负而前驱 前:向前
②仓皇东出 东:向东
③一夫夜呼 夜:在夜里
④乱者四应 四:在四面
(3)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①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忽微:微小的事
②而智勇多困于所溺 智勇:智勇兼备的人 溺:溺爱的事物
(4)使动用法
①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 亡:使……灭亡
②数十伶人困之 困:使……陷入困境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古今异义
①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官职名;今义:干某事)
②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古义:指政治上的得失;今义:人情事理,关于工作人员的录用、培养、调配等工作)
伶官传序文言知识点归纳:特殊句式
(1)判断句
①梁,吾仇也 (梁,(是)吾仇也)
②燕王,吾所立 (燕王,(是)吾所立)
③此三者,吾遗恨也(此三者,(是)吾遗恨也)
④自然之理也 ((这是)自然之理也)
(2)省略句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省略主语、宾语,(庄宗)请其矢,盛(之)以锦囊)
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省略主语、介词、宾语,(庄宗)还矢(于)先王,而告(之)以成功)
③乱者四应,仓皇东出(省略主语,(庄宗)仓皇东出)
④岂独伶人也哉 (省略主谓短语,岂独(庄宗溺爱)伶人也哉)
(3)被动句
①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为,被)
②智勇多困于所溺(于,被)
(4)状语后置句
①请其矢,盛以锦囊 (以锦囊盛)
②而告以成功 (而以成功告)
③方其系燕父子以组(方其以组系燕父子)
④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而智勇多于所溺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