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游洞庭全文?
这首诗名为《登岳阳楼》,杜甫五十六岁时所作,两年后杜甫便离开了人世,诗歌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这首诗充满着浓重的感情色彩,杜甫写这首诗时已经是晚年了,身心俱疲地他登上了神往已久的岳阳楼,叹岳阳楼景致的磅礴大气,叹自己晚年的漂泊不定,叹自己的一生碌碌无为。历史上杜甫在写这首诗后大约两年便离开了人间,这首诗里面便暗含着杜甫的境况,令人动容。
登岳阳楼孟浩然?
<登岳阳楼>> 是杜甫的
杜甫的<<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
孟浩然也去过岳阳楼,他做的诗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作者: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洞庭古诗杜甫?
《望洞庭》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写的,不是杜甫的作品。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不过,杜甫也写有关于洞庭的诗《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不要把这两首诗弄混淆了。
登云阳楼杜甫?
诗句全文如下:
昔闻洞庭水,今上云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以前的日子就听说洞庭湖波澜壮阔,今日如愿终于登上云阳楼。浩瀚的湖水把吴楚两地撕裂,似乎日月星辰都漂浮在水中。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
这首诗是杜甫诗中的五律名篇之一,前人称为盛唐五律第一。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
登岳阳楼白居易?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题岳阳楼》是唐代诗人白居易作的一首诗。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白居易自江州赴任衷州刺史,经过岳州时,登上了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着烟波浩渺的无边春景,写下了这首著名的诗。
刘禹锡岳阳楼记的诗?
一、岳阳楼1、《登岳阳楼》唐代: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释义:很早听过闻名遐迩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2、《登岳阳楼·其一》宋代: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限悲。释义:巍巍岳阳楼矗立在洞庭湖之东长江之西,夕阳黄昏,没有晚风卷起,楼阁上的招牌静止不动。
登临当年吴国和蜀国的分界之处(荆州),在湖山黄昏下徘徊。行程万里,今日登高远望是什么心绪?为避战乱我奔波三年。
登楼凭吊古人,我自己已是两鬓如霜,看着远山的古树,青苍中,隐含无限的伤悲。3、《登岳阳楼·其二》宋代:陈与义 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
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
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释义:平湖映着天空的影子,晴空万里,波澜不惊,大雁在空中飞来飞去。
杜甫的出生岳阳楼记原文?
原文如下:
登岳阳楼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白话译文
逐句
全译
从前只听说洞庭湖茫茫大水,如今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
大湖浩瀚像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像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
没有得到亲朋故旧一字音信,年老体弱之身只剩一叶孤舟。
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栏遥望胸怀家国泪水横流
《登岳阳楼》是唐代诗人杜甫的诗作。这是一首即景抒情之作,前两联写登岳阳楼所见,用凝练的语言,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和宏伟壮丽的形象真实地描画出来,勾勒出一幅气象万千的画面。颈联表现自己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尾联抒写出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这首诗意蕴丰厚,抒情虽低沉抑郁,却吞吐自然,显得雄浑大气,气度超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