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新闻 了解媒体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编采评》专栏
换个角度看标题
——报纸标题制作趋势解码(下)
何清平
02
客观事实与主观能动性
新闻报道总要遵守“事实为本,选择为用”的操作过程原则。新闻报道是新闻报道者依据所发生的事实这个“本”,选择并公开反映其中一些新闻信息的过程,而新闻接受者也只能依据所选择公开的事实这个“本”,即从已在新闻媒体上所公开的事实信息中选择一些来用以接纳。也就是说,新闻报道是一个事实之客观而见之于主观的统一的认识过程。新闻标题更是如此。
当好舆论引导者。人们看报,不仅仅是为了读新闻,更希望读到报社立场、观点和评价,把这个纷繁复杂的信息社会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顺应这种趋势,现代报业,不仅要当好资讯提供者,更要当好舆论引导者。通过标题等手段,亮出态度,让人们不再迷茫。
2013年3月7日,厦门日报发布一条消息,厦门翔安警方最近在翔安隧道查获的无牌车中,价值超百万的豪车占七成以上,当天见报标题为《豪车上路不上牌10分钟内抓三部》,报社老总不满意,评报改为《车牛人也牛?》,报社立场跃然纸上。2013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厦门日报标题《钱在银行人在天堂有什么用呢》,引人深思,催人抓紧治理好大气、水、土壤等突出环境污染问题。
喷薄最炽热情感。新闻传播学研究专家喻国明曾说过,一篇好新闻,绝不仅仅是漂亮的文字、敏锐的嗅觉和技巧的处理,最重要的是一种俯仰天地的境界、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一种大彻大悟的智慧。做题亦然。编辑做题时,一方面要根据报纸定位,紧扣图文内容,把最精彩的东西给人看;另一方面,要爱憎分明,饱含人文情怀,坚守底线,体现一份负责任有担当的报纸的温度。
2012年4月,厦门10岁男孩小鑫炫在家门口离奇走失,牵动着所有厦门人的心。4月21日,厦门警方传来消息,小鑫炫失踪案告破,两名犯罪嫌疑人落网,可是,小鑫炫已于案发当日不幸遇害。面对这一新闻猛料,厦门日报不煽情、不炒作,而是以一个充满人文情怀的标题——《如果能够换回他的生命我们情愿一切新闻归零》,感动了全厦门。
03
再现过程与揭晓结果
报纸新闻叙事策略已发生转化,对事件和人物的关注,由关注结果转向关注过程。报纸除了提供资讯,读者还要求记者不断追问现实世界的真相、还原新闻事实“是什么”的过程。报纸标题制作策略也要随之转化,既要关注结果,更要再现新闻过程。
拎细节。“细节决定成败”。美联社《记者手册》写道:“细节是金”。好的标题,依赖于对细节内容的运用,而不是抽象的。标题越具体就越生动,越生动就越好。2013年3月28日,小鑫炫不幸遇害已近一年,该案二审。厦门媒体高度关注,予以大篇幅报道,其中厦门日报题为《“小鑫炫”案二审开庭主犯自称“立功”》,海西晨报题为《凶手下跪欲赎罪母亲悲呼“受不起”》,相较而言,海西晨报从细节入题,带有感情,更胜一筹。
说故事。提倡“短实新”,克服“假大空”等弊病,以精彩故事述说人间温情,用细腻笔触展现人的精神,已经成为时下报纸新闻报道的一种自觉追求。写新闻就是“写故事”。做标题就是“说故事”。2013年3月10日,厦门日报报道盲人红针棉的传奇故事,他的坚强,为了生活练就了舌尖上穿针引线的绝活;他的乐观,吹了40年笛子,从不曾放弃寻找心中的光明,击中编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什么样的标题才契合这样的一个人?编辑灵机一动,从他的姓入手,借用诺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名作书名,好标题《我的名字叫红》一挥而就,内涵深刻,耐人回味。
讲平衡。标题拎细节、说故事,要避免失衡。那些先入为主、“贴标签”式的标题,会严重影响到报纸形象。如果是争议题材或批评报道,甚至可能引发官司。报纸标题讲平衡,要求在突出一种主要因素时,还要顾及其他因素,特别是相反的因素;在突出一种主要意见时,还要注意其他意见,特别是相反的意见。2012年10月24日,厦门日报报道《微博曝光“色狼”维权还是侵权?》一文,面对敏感题材,标题不偏不倚。同年12月1日,厦门日报报道四龄童疑被老师捏耳朵“鼓膜充血”一事,副标题“各执一词”:孩子说他一不听话,老师就打他的手和脸,还捏他的耳朵;家长说很心疼,幼儿园一定要给个说法;园方说经多方询问,确定老师没有打过小孩。报纸立场中立公正。
重核实。美国著名专栏作家黛博拉·波特在《独立新闻工作手册》中提到,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新闻采编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工作,报纸最基本的职能是传播权威、真实、全面的资讯,以减少和消除人们认识的不确定性。有鉴于此,随着网络兴起而勃兴的“网传……”和“传……”式标题,报纸并不宜照搬照抄。报纸的正确做法是,对这些传闻进行求证。2012年,厦门日报专门开设了《记者求证》专栏。2012年10月,厦门日报以《驾考三大猜想》为主题,以《本报记者采访公安部交管局求证》为副题,澄清相关传闻,很好地为读者解疑释惑。
(作者单位:厦门日报)
点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