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的故事50字(关于奉献的故事)

奉献的故事?

焦裕禄奉献的故事

1.焦裕禄,1922年8月16日出生在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县崮山乡北崮山村的一个贫苦家庭。日伪统治时期,焦裕禄家中的生活越来越困难。焦裕禄曾多次被日寇抓去毒打、坐牢。后被押送到抚顺煤矿当苦工。1943年秋天,他终于逃出虎口,到江苏宿迁给地主当长工。

2.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从宿迁回到家乡。当时他的家乡虽然还没有解放,但是共产党已经在这里领导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在焦裕禄的主动要求下,他当了民兵,并参加了解放博山县城的战斗。

3.1946年1月,焦裕禄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参加区武装部工作,领导民兵坚持游击战。之后,调到山东渤海地区参加土地改革复查工作,曾担任组长。

4.解放战争后期,焦裕禄随军离开山东,来到河南,分配到尉氏县工作,一直到1951年。他先后担任过副区长、区长、区委副书记、青年团县委副书记等职。而后又先后调到青年团陈留地委和青年团郑州地委工作,担任过团地委宣传部部长、第二副书记等职。

5.1953年6月,焦裕禄到洛阳矿山机器制造厂参加工业建设,曾任车间主任、科长。1962年6月任尉氏县委书记处书记。同年12月,焦裕禄调到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6.兰考县地处豫东黄河故道,是个饱受风沙、盐碱、内涝之患的老灾区。焦裕禄踏上兰考土地的那一年,正是这个地区遭受连续3年自然灾害较严重的一年,焦裕禄从到兰考第二天起,就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跑遍了全县140多个大队中的120多个。

7.在带领全县人民封沙、治水、改地的斗争中,焦裕禄身先士卒,以身作则。

8.1964年5月14日,焦裕禄被肝癌夺去了生命,年仅42岁。

“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我立志成为像焦裕禄一样的人民公仆……”焦裕禄纪念园里,一群又一群青年党员面向焦裕禄的墓碑,庄严宣誓。新华社记者 王烁

据新华社郑州5月27日电

焦裕禄精神历史背景?

兰考县的干部群众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三害“内涝、风沙、盐碱”得到有效治理。

焦裕禄带领群众为了防风固沙栽种的泡桐树,已培植成了河南的一个特色产业,截至2014年,兰考泡桐产业年产值已达60多亿元,全县泡桐从业人员达6万多人。

焦裕禄成为了未来所有为官参政者学习的优秀楷模,焦裕禄精神感召、鼓舞了一代又一代党员干部和普通群众,焦裕禄精神成为了我国为官参政者最基本的道德坚守,国家主席习近平倡导坚持把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紧密结合起来。

代表中国精神人物事迹?

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普系,焦裕禄精神:心里装着百姓,一切为了人民。

55年前,一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一一焦裕禄》,让焦裕禄这个名字传遍了大江南北。焦裕禄虽在河南兰考只工作了475天,却留下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宝贵精神财富。半个多世纪以来,焦裕禄的事迹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焦裕禄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诠释。

焦氏名人及事迹?

焦裕禄,人民的好干部,作为兰考县委书记,带领大家治理沙害,积劳成疾,患肝癌逝世。

为人们送去温暖践行以人为本的人物事例?

1、焦裕禄

焦裕禄刚到兰考时,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侵袭,焦裕禄没有犹豫,更没有退缩,迎难而上,经受着天灾和人心的双重考验,为百姓默默耕耘、无私奉献,成为了百姓心目中的“孺子牛”。

2、孔繁森

1979年作为援藏干部赴日喀则地区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1988年第二次进藏,跑遍了全地区106个乡中的98个,行程8万多公里,与藏族群众结下了深厚友谊。1994年11月29日,在新疆考察边贸工作途中因车祸不幸殉职。

3、廖俊波

在政和县工作的几年,在群众最关切的脱贫攻坚、教育医疗、基础设施等方面都交出了一份出色答卷,全县贫困人口减少了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把群众当亲人,用心用情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

三斤棉花票的故事

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他在第二批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的联系点河南兰考县之际,“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的事迹再一次见诸媒体。重温这些感人事迹,一则关于焦裕禄退还“3斤棉花票”的故事,让人久久难以忘怀。

  那是1964年2月,国家给兰考拨来一批救济棉花。县救灾办公室的同志看到焦裕禄的棉袄很破,决定照顾他3斤棉花,让他换件新棉袄。同志们怕焦裕禄不要,就把3斤棉花票送到他家里。焦裕禄知道这件事后,硬是让家属把棉花票退了回去。

  在当时,3斤棉花票只是允许购买棉花的凭证,既不能兑成现金,也不能直接换棉花,能有多大回事?即便是3斤实打实的棉花,也不过是做一件棉衣的原料,远远够不上拿来“说事”的份。况且,这事焦裕禄从一开始就是无意的,如果他自己不说,又有谁会在意那3斤棉花票?可焦裕禄却不这么看,他对救灾办公室的同志说:“救灾物资是给群众的,我们不能要。虽说我的棉衣破点,但还能穿,比起没有棉衣穿的群众强多了。作为领导要时刻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生活上向低标准看齐。”

  看似不起眼的“3斤棉花票”,既是一笔良心账,更是一笔民心大账,彰显着一位共产党人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高风亮节。

  “优秀是一种习惯”。党和人民的好干部焦裕禄,在兰考担任县委书记期间,尽职尽责,鞠躬尽瘁,为兰考的发展奉献了他的全部,自己却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作风,“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焦裕禄长期有病,家里人口又多,生活困难,可是他坚决拒绝给他救济。有一次,焦裕禄发现孩子看戏回来,问道:“戏票哪来的?”孩子回答:“我说‘焦书记是我爸爸’,收票的叔叔没收票就让我进去了。”焦裕禄听了非常生气,当即命令孩子把票钱如数送给戏院。还有一次,焦裕禄的小孩找他要钱买新铅笔,他看看铅笔头说“还能用”。过了几天,铅笔用到如一粒花生米那样长了,孩子又要换新的,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笔帽往铅笔头上一套说:“这不是还可以用吗?”

  “3斤棉花票”就像一把“尺子”,不仅“量”出了50年前焦裕禄的无私与崇高,还“量”出了当下那些蜕变官员的贪婪与渺小。在物质极大繁荣的今天,少数党员干部醉心于富足安逸的生活,滋长了奢靡之风,忘记了当初为何而出发。他们出门把车坐、吃饭把单签、过节把礼收;“一盒烟一壶油,一顿饭一头牛,屁股坐着一座楼”;享的是人民赋予的权利,受的是纳税人的俸禄,干的却是只为自家添砖、不为群众捡瓦的活。那些动辄以“父母官”自诩的官员,在焦裕禄的清贫与奉献面前,该是“厚颜”还是“汗颜”呢?

  焦裕禄的“3斤棉花票”,给广大党员干部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里面有责任、有担当、更有使命。这种精神,与焦裕禄的名字一样跨越时空,历久弥新,给人力量,催人奋进。一名党员干部,如果官衔的大小与财产的多少成正比,那不仅毁了干部本身,也泯灭了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信念;只有职位的高低与贡献的多少成正比,那才是为官的本份,也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希望所在。

1949年到1978年的先进人物事迹?

焦裕禄。1962年12月,焦裕禄调到河南兰考县,先后任县委第二书记、书记。

1962年12月至1964年间,时值该县遭受严重的内涝、风沙、盐碱三害,他坚持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领导工作方法,同全县干部和群众一起,与深重的自然灾害进行顽强斗争,努力改变兰考面貌。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铸就了“焦裕禄精神”。

1964年5月14日,因肝癌病逝于郑州。他临终前对组织上唯一的要求,就是他死后“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堆上。活着我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

2017年3月,兰考成为河南首个脱贫“摘帽”的贫困县,利用焦裕禄当年带领大家栽下的泡桐树制作乐器、家具等,也成为兰考致富奔小康的一项重要产业。

写出1位守护国家安全的代表人物事迹?

1、吴玉章维护国家尊严

老革命家吴玉章,年轻时东渡日本留学。

1904年元旦,因清朝末年中国贫弱,日本帝国看不起中国,在悬挂的万国旗中,故意不挂中国国旗。

为维护国家和民族的尊严,吴玉章挺身而出,代表留日学生向学校当局严正提出:必须立即向中国学生道歉并纠正错误,否则,就要举行罢课和绝食以示抗议。

学校当局在中国爱国留学生的强大压力下,只得认错道歉。

2、焦裕禄忠心耿耿付出

他参加革命工作十八年间,一贯听党的话,对党的工作忠心耿耿,为人民鞠躬尽瘁,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奋斗了一生。

焦裕禄同志不愧为党的好干部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

最后死于因建设兰考,不顾身体患的肝癌。

3.钱学森坚持回国

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