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秋的意思?
晒秋就是指秋天庄稼成熟后,打下的粮食,需要在场地上晾晒。
晒秋需要什么条件?
晒秋,在农村山区是一个季节性的农活。
具体条件如下:
一是,要在乡村,尤其是以有坡度的梯次乡村为佳。
二是,要有秋收果实。比如,稻谷、玉米、辣椒、蕃薯干,以及柿子、菊花等等。
三是,要有晒秋的工具。即搭建架子或者棚子,以及筛子,还有扫帚、竹耙、梯子等配套工具。
晒秋民俗是为了什么?
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立秋晒秋的正确方法?
众所周知,在二十四节气当中,排在第十三个,就是我们所说的立秋,又被称为七月节。一般来说,在立秋之后二三十条,天气就会渐渐转凉,正式进入秋高气爽的秋季,而这个时候,也会有很多从古时候就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
晒秋
每年立秋,随着果蔬的成熟,篁岭进入了晒秋最旺季节。晒秋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在湖南、江西、安徽等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村庄平地极少。
只好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这种村民晾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逐步成了画家、摄影家追逐创造的素材,并塑造出诗意般的“晒秋”称呼。
发展至今,全国不少地方的这种晒秋习俗慢慢淡化,然而在江西婺源的篁岭古村,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篁岭晒秋被文化部评为“最美中国符号”之后,其更演变成乡村旅游提升的“图腾”和名片,每年吸引数十万人去篁岭赏秋拍摄。
秋忙会
秋忙会一般在农历七八月份举行,是为了迎接秋忙而做准备的经营贸易大会。有与庙会活动结合起来举办的,也有单一为了秋忙而举办的贸易大会。其目的是为了交流生产工具,变卖牲口,交换粮食以及生活用品等。
其规模和夏忙会一样,设有骡马市、粮食市、农具生产市、布匹、京广杂货市等。现今把这类集会,都叫做“经济贸易交流大会”。过会期间还有戏剧演出、跑马、耍猴等文艺节目助兴。
秋收互助
秋忙开始,农村普遍有“秋收互助”的习俗,你帮我我帮你,三五成群去田间,抢收已经成熟的玉米。一料玉米要搬四次:头茬、二茬、三茬、捞空茬。妇女、老人、十来岁的小孩,他们手提竹笼,一排接一排,一株接一株,挨着个儿去搬。
切忌“猴子搬玉米,搬一个撂一个。”而是搬一个放在笼子里,然后放在地头玉米穗堆子里,最后用大车拉回家。头茬先搬已经成熟了的玉米穗,未成熟的玉米穗,留下来二茬再去搬。二茬、三茬是用同样的办法去搬。
最后捞空茬,把剩余的玉米穗,不管老嫩、一齐搬回家中。看谁家的玉米成熟的早,先给谁家搬,既不违农时,又能颗粒归仓。
总结:总的来说,二十四节气都是老祖宗们用智慧和总结出来的历史,这其中的文化习俗自然是有它们的道理存在的。
凤阳晒秋有什么讲究?
所谓“晒秋”是指:农民在秋季丰收时节晾晒丰收的农作物和果实的行为,具有极强的地域特色,是一种典型的农俗现象。秋天到了,菊花开了。有红的,有黄的,有紫的,还有白的,美丽极了!
晒秋主要晒什么东西?
晒秋习俗是指晒架或者挂晒农作物,是一种典型的农家习俗现象,具有强烈的地域文化特色。生活在山区的村民,由于地势复杂多样,平地稀少,只能利用房前屋后以及自家的窗台、屋顶这些地方,架晒或者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一种传统的农俗现象。
一般晒秋晒谷物如:高粱、苞米(玉米)、大豆、谷子(小米)类的颗粒作物。
也有的地方晒一些过冬的干果:木耳、蘑菇……
晒秋俗语?
晒秋意思就是在秋天艳阳高照,阳光特别的温暖。在外面晒晒太阳,看看秋天欣赏美景。
什么是晒秋晒秋的景象又是什么?
下半年也是秋收丰收的季节,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家家户户的院子里都晒满了各种颜色的农产品,可谓是这个季节最美丽的颜色了。丰收之后都会首先放在自家院子里,进行第一次晒,这个晒叫做脱水的环节,然后就是暴晒,直到晒干,晒干之后还会有一个自制的大风车,将没用的碎屑之类的清理掉,这个环节一般只有玉米和稻谷以及黄豆等能用到。
除了谷子、玉米之外,还有辣椒,以及一些干菜,这些都是乡里人自己储备好的相当于过冬的食物。在冬天,很少会有新鲜的蔬菜之类的,就可以吃这些晒好的干菜,这些干菜可以单独吃,也可以和腊肉一起吃,晒干的干菜里,尤其喜欢梅菜,味道尤其好闻。
晒秋什么意思?
晒秋的意思是生活在山区的村民,利用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的特殊生活方式和场景,称晒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