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没人学褚遂良(为什么没人学褚遂良这本书)

为什么没人学褚遂良?

褚遂良的楷书明显带有行意,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

如果想学行书比如集王圣教序的时候,过渡学习一下褚遂良也是有点好处的,但是褚遂良的楷书法度不严,庄严欠缺,直接学习褚遂良就会学不到唐楷法度森严的正楷,毕竟是打基础阶段,虽然都是取法于魏晋南北朝,但是不建议初学书法就直接学习褚遂良了。

上林赋褚遂良全文?

  褚遂良,字登善。贞观中,累迁起居郎。博涉文史,工隶楷。太宗尝叹曰:“虞世南死,无与论书者。”魏征白见遂良,帝令侍书。帝方博购王羲之故帖,天下争献,然莫能质真伪。遂良独论所出,无舛冒者。

  迁谏议大夫,兼知起居事。帝曰:“卿记起居,大抵人君得观之否?”对曰:“今之起居,古左右史也,善恶必记,戒人主不为非法,未闻天子自观史也。”帝曰:“朕有不善,卿必记邪?”对曰:“守道不如守官,臣职载笔,君举必书。”帝曰:“朕行有三:一,监前代成败,以为元龟①;二,进善人,共成政道;三,斥远群小,有②受谗言,朕能守而勿失,亦欲史氏不能书吾恶也。”

  于时皇子虽幼,皆外任都督、刺史,遂良谏曰:“昔二汉以郡国参治,杂用周制。今州县率仿秦法,而皇子孺年并任刺史,陛下诚以至亲扞四方。虽然,刺史,民之师帅也,得人则下安措,失人则家劳攰③。臣谓皇子未冠者,可且留京师,教以经学,畏仰天威,不敢犯禁,养成德器,审堪临州,然后敦遣。惟陛下省察。”帝嘉纳。

  西突厥寇西州,帝曰:“往魏征、褚遂良劝我立麹文泰子弟,不用其计,乃今悔之。”帝于寝宫侧别置院居太子,遂良谏,以为“朋友深交者易怨,父子滞爱者多愆。宜许太子间还东宫,近师傅,专学艺,以广懿德。”帝从其言。

  帝寝疾,召遂良、长孙无忌曰:“叹武帝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亮,朕今委卿矣。太子仁孝,其尽诚辅之。”谓太子曰:“无忌、遂良在,而毋忧。”因命遂良草诏。

  高宗即位,封河南县公,进郡公。坐事出为同州刺史。再岁,召拜吏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监修国史,兼太子宾客。进拜尚书右仆射。

褚遂良和赵孟頫哪个水平高?

褚与赵谁的水平高?

这是个见人见智的问题,褚遂良笔法更加丰富,尤其是《阴符经》,相当于技法大全,等于是给喜欢练二王体系的人最佳范本,毕竟距离二王时间不是太长,再说褚也是重要传人。

赵孟頫更贴近现代大众审美观,无论真行草,且还有多种搭配,字帖又丰富,总有一款适合你的。所以刚入门的都想跃跃欲试。但入门就练赵体,会发现其实有点难度,怎么都写不出他那种飘逸的感觉,说白了,就是要有功底。

褚遂良的故事?

褚遂良(596年~658年/659年),字登善,杭州钱唐(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唐朝宰相、政治家、书法家,弘文馆学士褚亮之子。

出身河南褚氏,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期,追随西秦霸王薛举,担任通事舍人。归顺唐朝后,得到唐太宗重用,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累迁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贞观二十三年(649年),与司空长孙无忌同受遗诏辅政。唐高宗继位后,升任右仆射,册封河南郡公,历任同州刺史、吏部尚书,累迁右仆射,参知政事。反对册立武则天为后,贬为潭州(今长沙)都督。武后掌权后,迁桂州(今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清化)刺史,卒于任上。神龙革命后追赠右仆射,谥号”文忠”。天宝六载(747年),配享唐高宗庙庭,累赠太尉。

褚遂良工于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褚遂良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圣教序入门最详细的笔法:

圣:“圣”字上下动静结合,上部灵活,下部稳健,对比清晰;最为精彩的橫钩,注意用腕,顺势发力,借势侧锋弹起;下部“王”字线条方向变化明显,起笔角度也各有不同,注意观察;竖划落在中轴线上,最后一笔凝重的横划压住整体。

教:“教”字开张灵动,姿态潇洒,而且笔划之间承接关系较强。撇划使用上翻的方式,注意灵活提笔;“子”字的提划采用弹跳笔法,使其动态十足;整个左部上下错位,制造险态;“反文”紧贴左部,形成空间咬合关系。

序:“序”字神韵十足,仅“广”部的笔划变化就极其丰富,撇划舒展灵动,长横连续提按波动;上下两部形成繁简对比,下部笔划相对简洁,竖钩沉稳扎实,钩处不必提笔,直接向外推出;结构上,上下两部轴线错位。

褚遂良学书是师承谁的?

褚遂良学书是师承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的书法在欧阳询和虞世南的指导下,青出于蓝,自成一家。

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唐朝政治家、书法家,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他的书艺在欧阳询、虞世南的指导下,出类拔萃,后自创一体。李世民对褚遂良多有好感,每有大事都与之商量。

为什么褚遂良书法不叫褚体?

因为褚遂良不是楷书四大家,没有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影响大。

在唐代,以楷书出名的书法家有很多,像是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虞世南以及褚遂良等这些大家耳熟能详的著名书法家。褚遂良写楷书,速度感明显,不便仿照和临摹,风格更是不好学。、但是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都是法度森严的正楷,运笔十分从容。后人学褚遂良不易,如此下来名气相对就没有那么大了,,影响没有四大家深远。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是死对头吗?

褚遂良和长孙无忌不是死对头,长孙无忌和褚遂良是忠臣,他们虽有不足之处,但他们对唐朝是绝对的忠心。

长孙无忌,是唐太宗时期凌烟阁24功臣之首,在李世民夺取皇位继承权的兵变中,长孙无忌是首功之人。

无论是其辅佐唐太宗时期,还是辅佐唐高宗时期,其目的都只有一个,就是维护皇帝的中央集权。后因反对武则天,被诬陷谋反。长孙无忌毕生忠于大唐王朝。作为唐朝的开国元勋,他不居功,不自傲,尽力协助唐太宗、唐高宗治理朝政,为唐朝的稳定与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不愧为一代忠臣。

最终仍旧没有逃过“泰极否来”的规律,死于宫廷斗争之中。

褚遂良(公元596年-公元659年),字登善,唐朝政治家、书法家,杭州钱塘人 ,祖籍阳翟(今河南禹州);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隋末时跟随薛举为通事舍人,后在唐朝任谏议大夫,中书令等职。

唐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与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后坚决反对武则天为后,遭贬潭州(长沙)都督,武后即位后,转桂州(桂林)都督,再贬爱州(今越南北境清化)刺史,唐显庆三年(公元658年)卒;

褚遂良工书法,初学虞世南,后取法王羲之,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并称“初唐四大家”;传世墨迹有《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等

为什么不建议学褚遂良楷书?

褚遂良的楷书明显带有行意,介于楷书和行书之间,如果想学行书比如集王圣教序的时候,过渡学习一下褚遂良也是有点好处的,但是褚遂良的楷书法度不严,庄严欠缺,直接学习褚遂良就会学不到唐楷法度森严的正楷,毕竟是打基础阶段,虽然都是取法于魏晋南北朝,但是不建议初学书法就直接学习褚遂良了。

褚遂良活了多少岁?

活了63岁。

褚遂良是唐代著名书法家,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颇有治世才能,深得唐太宗赏识。

李治继帝位后,欲立武则天为皇后,褚遂良坚决反对,被贬为潭州都督,也因此得罪了武则天本人。

褚遂良身陷绝境,写信给高宗李治,向他求情诉说自己曾长期为高祖与太宗效劳,并坚决地支持高宗继位等,无果。显庆四年(659年)禇遂良客死异乡,时年63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