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相思拼音版纳兰性德意思(长相思 纳兰性德注音版)

长相思注音版纳兰性德?

长相思

  cháng xiāng sī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

  shān yī chéng

  水一程,

  shuǐ yī chéng ,

  身向榆关那畔行,

  shēn xiàng yú guān nà pàn xíng

  夜深千帐灯。

  yè shēn qiān zhàng dēng

  风一更,

  fēng yī gēng

  雪一更,

  Xuě yī gēng

  聒碎乡心梦不成,

  guō suì xiāng xīn mèng bù chéng

  故园无此声。

  gù yuán wú cǐ shēng

注释】:

  ①程:道程,路程。山一程、水一程,即山长水远也。

  ②榆关:即山海关,古名榆关,明代改今名。

  ③那畔:即山海关的另一边,指身处关外。

  ④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⑤更:gēng,旧时一夜分五更,每更大约两小时。风一更、雪一更,即言整夜风雪交加也。

  ⑥聒:gūo,嘈杂搅人。

  ⑦故园:谓京师。

  ⑧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翻译】

  一路上爬山涉水,向榆关那边行进。夜深宿营,只见无数行帐中都亮着灯火。

  挨过了一更又一更,风雪声吵得我乡心碎乱,乡梦难圆。家乡没有这种声音。

  【赏析】

  纳兰性德(1655——1685):清词人。原名成德,字容若,号

  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大学士明珠之子。康熙进士,官一等侍卫。

  善骑射,好读书。词以小令见长,多感伤情调,间有雄浑之作。也能诗。有《通志堂集》。词集名《纳兰词》,有单行本。又与徐乾学编刻唐以来说经诸书为《通志堂经解》。

  山一程,水一程描写的是一路上的风景,也有了峰回路转的意思。一程又一程,就像一个赶路的行者坐在马上,回头看看身后走过的路的感叹。如果说山一程,水一程写的是身后走过的路,那么身向榆关写的是作者往前瞻望的目的地。查资料得知榆关乃是山海关,并不是我们的大榆树!“那畔行”三字是通俗化语言,犹如“那厮”“那处”,人在什么时候会脱口而出俗语,很显然是在放松和高兴的时候。这一句,表明了作者的心情是颇有些激动的,甚至有些豪迈的情趣。

  夜深千帐灯,写出了皇上远行时候的壮观。想象一下那副场景吧,风雪中,蓝的发黑的夜空下,一个个帐篷里透出的暖色调的黄色油灯,在群山里,一路绵延过去。那是多么壮观的景象!不过为什么不是万帐灯呢?我认为万字更体现诗人豪迈,直抒胸意的特点。而千字用在这里,既有壮观的意思,又不夸张,也表明作者是个谨慎,内向的人。如果是李白估计就用万字了。

  风一更,雪一更。一更是指时间,和上面的一程所指的路程,对仗工整。风雪夜,作者失眠了,于是数着更数,感慨万千,又开始思乡了。不是故园无此声,而是在故园有亲人,有天伦之乐,让自己没有机会观察这风雪,在温暖的家里也不会觉得寒冷。而此时此地,远离家乡,才分外的感觉到了风雪异乡旅客的情怀。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作者思想感情?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以及征人们对故乡的思念。《长相思》的上片写旅程的漫长与曲折,下片写塞外的荒寒景象,不仅突出了远行路途的漫长以及塞外的苦寒,更表现出了诗人心中浓浓的乡愁,也反映了词人渴望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

长相思纳兰性德应该写什么?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背后的故事简短?

纳兰性德奉命前往山海关,驻守边疆,抵御匈奴。纳兰性德和将士们跋山涉水,在酷寒中赶往前线。入夜后搭起帐篷,帐篷里亮起灯光,将士们赶了长时间的路,疲惫不堪,沉沉睡去。

纳兰性德在梦中梦见自己的家乡,怀念起了自己小时候的情景。他像小孩子一样笑了,笑得那么甜,那么开心……

长相思的意思全解?

清朝纳兰性德的《长相思》全文意思是:翻过一座座山,越过一倒倒水,我随同护驾的千军万马,浩浩荡荡地向山海关进发。天黑了,营帐中燃起了盏盏灯火,壮丽辉煌。夜深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营帐外忽然风雪交加,阵阵风雪声搅得人无法入眠。同样的寒夜风雪之声,却觉得和家乡截然不同。

1.

【原诗】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2.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边塞军旅途中思乡寄情的佳作。天涯羁旅最易引起共鸣的是那“山一程,水一程”的身漂异乡、梦回家园的意境,信手拈来不显雕琢,难怪王国维评价“容若词自然真切”。这首词更可贵的是缠绵而不颓废,柔情之中露出男儿镇守边塞的慷慨报国之志。一句“夜深千帐灯”不愧“千古壮观”。

长相思清纳兰性德背景资料?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

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多随驾出巡。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纳兰性德溘然而逝,年仅三十一岁。

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长相思的课文中心?

长相思中心思想为思乡的情怀。以白描手法,朴素自然的语言,表现出真切的情感。格调清淡朴素,自然雅致,直抒胸臆,毫无雕琢痕迹。

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

出自:《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

原文:

长相思·山一程清代:纳兰性德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译文:

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

长相思是林升写的还是纳兰性德写的?

是纳兰性德写的。

《长相思》是清初词人纳兰性德所作。这首《长相思》以具体的时空推移过程,及视听感受,既表现景象的宏阔观感,更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是即小见大的佳作。

公元1682年(康熙二十一年)二月十五日,云南平定,康熙帝出关东巡,祭告奉天祖陵。词人随从康熙帝诣永陵、福陵、昭陵告祭,二十三日出山海关。塞上风雪凄迷,苦寒的天气引发了词人对京师中家的思念,于是写下了这首词。

《长相思》原诗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翻译

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嘈杂的声音打碎了思乡的梦,想到远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长相思纳兰性德动静结合?

动态描写: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静态描写: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原词:

纳兰性德 〔清代〕《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纳兰性德辛弃疾?

《长相思》的作者是纳兰性德,不是辛弃疾。

《长相思·山一程》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创作的一首词。词作上片描写跋涉行军与途中驻扎,夹杂着颇多无奈情绪;下片叙述夜来风雪交加,搅碎了乡梦,倍觉惆怅。全词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发了情思深苦的绵长心情。语言淳朴而意味深长,取景宏阔而对照鲜明。

作品原文

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7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