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为什么叫战国?
因为西汉末年刘向编辑《战国策》,才开始把“战国”作为特定的历史时期的名称
战国时期是即春秋结束,开始于公元前475年(即周元王一年),止于公元前221年秦王政二十六年,齐国临淄被秦攻破,秦统一六国一共255年。当时战国时期形成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大诸侯国,就是历史上的“战国七雄”。
战国是什么国?
战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持久的时代之一。以三家分晋的结果为标志,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
战国七雄人物排名?
一、吴起
吴起(前440年-前381年),战国时期鲁国人军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家代表人物著有兵书《吴子兵法》!公元前412年, 齐国 攻打鲁国鲁国无论是人口还是疆域,都远远逊于齐国,自然兵微将寡,处于战略劣势,而吴起为将之后,不但击败齐国,还是“大破之”。但此战过后吴起并未受到鲁国重用,故离开鲁国前往 魏国 后受到魏文侯重用;开始大刀阔斧的对魏国军队改革,创建了中国历史第一个职业军人魏武卒!公元前409年,吴起率领魏军攻秦占据河西之地;公元前389年,秦惠公率领五十万 秦军 攻打河西,吴起只用五万魏武卒在阴晋一带就将 秦国 五十万军队击败吴起和魏武卒一战成名天下震动!关于阴晋之战一直有争议因为这个战斗只有吴起自己写的《吴子兵法》上记载。魏武侯时期吴起被魏国庙堂排挤前往楚国,后在楚国进行变法使楚国从被吴国攻破国都阴影中走了出来。吴起的变法但得罪了楚国贵族,楚悼王死后吴起也被楚国贵族射杀!
二、白起
白起生年不详是战国时期秦国名将,战国四大名将之首;一生征战三十多年攻破城池七十余座无一败绩。公元前293年,白起率领秦军在伊阙击败魏韩联军斩首二十四万一战成名;白起升国尉爵大良造。公元前279年,白起攻楚水淹鄢城攻破楚国国都郢。楚顷襄王被迫迁都逃往陈,从此鄢郢成为秦国南郡。公元前273年,白起率领秦军千里奔袭在韩国华阳击败赵魏联军,斩首魏军十三万赵军两万兵卒被沉于黄河。公元前260年,秦赵两国在长平开始一场决定战国命运的大决战,白起采用后退决战,迂回包抄等战法歼灭赵军四十五万。从此,山东六国再无一国抗秦之力。公元前256年,白起被秦昭襄赐死于杜邮。
三、孙膑
孙膑(生卒年不详),本名孙伯灵,孙武的后代,战国时期齐国军师。著有兵书《孙膑兵法》。公元前353年,齐王派田忌为将,孙膑为军师率军救赵。孙膑认为魏以精锐攻邯郸,国内空虚,于是派小股部队围攻魏都大梁,使魏将庞涓赶回应战。魏军回救本国,孙膑率主力部队在桂陵伏袭,大败魏军,并生擒庞涓。公元前341年,齐王派田忌为主将,田婴、田盼为副将,孙膑为军师,攻魏救韩,在马陵大破魏军,魏将庞涓自杀,俘虏魏军主帅太子申,奠定了齐国的霸业。经典战役:桂陵之战——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马陵之战——魏国由盛转衰,国势从此一蹶不振,失去了中原霸权。齐国则声威大振,威服诸侯,称霸于中原。
战国几大家?
春秋战国(先秦)有五大家,分别指: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
我们常说诸子百家,其实其中影响最深远是是以上五家。诸子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管子、老子、孔子、庄子、墨子、孟子、荀子等学术思想的代表人物;百家指的是
儒家、道家、墨家、名家、法家等学术流派的代表家。诸子百家是后世对先秦学术思想人物和派别的总称。春秋后期已出现颇有社会影响的法家、道家、儒家、墨家、阴阳家等不同学派,而至战国中期,许多学派纷呈,众多学说丰富多彩,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定了宽广的基础,中国术语上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或百家争鸣时期。
战国是什么时期?
战国时期,亦称战国时代,简称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继春秋时期之后的大变革时期。关于战国的起始年份,有多种说法,而战国时期结束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
经过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旷日持久的争霸战争,周朝境内的诸侯国数量大大减少,公元前453年,韩、赵、魏推翻智氏,三家分晋,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二年),周威烈王册封三晋为诸侯,公元前386年(周安王十六年),田和列为诸侯,七雄格局正式形成。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秦国灭齐国,统一六国,标志着战国时代的结束。
战国是中国的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与此同时,图强求存的各诸侯国展开了许多举世闻名的变法和改革,如吴起商鞅的变法图强,而在兼并战争过程中,如张仪、苏秦的纵横捭阖,廉颇、李牧的战场争锋,春申君、孟尝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成语和典故。在统一中国的过程中,正经历着君主专制社会取代分封制社会的划时代的变革。
春秋战国是谁提出来的?
春秋战国是由孔子提出来的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
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
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
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
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战国千年境界划分?
第一阶段:战国伊始到公元前403年
处于“高光期”的国家:暂无
如果要用一个名词来命名这一阶段,我们姑且将其称之为“战国早期”或者是“战国酝酿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战国七雄渐渐形成,如赵魏韩三家于公元前453年完成了实质上的“三家分晋”,田陈氏也已经彻底掌控了姜齐政权,正在积极谋划篡国事宜,各国为了强大自身迅速吞灭弱国、小国,天下渐渐形成了以战国七雄为主导的局面。
在这一阶段里,晋国卿族魏氏,在其首领魏斯的率领下,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李悝变法”,国力迅速强大。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见“三家分晋”已成事实,便给赵魏韩三族一个顺水人情——将三族首领分封为诸侯,魏斯便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国开国君王、一代雄主魏文侯。随着魏国的建立,天下迎来了一个魏国一家独大的新阶段。
02
第二阶段:公元前403年到公元前341年
处于“高光期”的国家:魏国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将魏斯、韩虔、赵籍三人分封为诸侯,赵、魏、韩三国正是各自称孤道寡,开始建国。
魏国因为此前的“李悝变法”,加上魏文侯奉行的“任人唯贤”、“三晋一家”的国策,使得魏国在赵、韩两国的协助下,南征北战,无往不利,秦、齐、楚等老牌强国皆苦不堪言。值得一提的是,公元前386年,齐相田和罢黜齐康公,自己登基继位,建立起了“田齐”政权。
在魏文侯去世后,他的后继者魏武侯、魏惠王先后将“任人唯贤”、“三晋一家”的国策废止,掀起了三晋内耗,给了秦、齐、楚等国喘息的机会,各国纷纷掀起以强国为目的的变法。
各国强大之后,不约而同地打击魏国,魏国于公元前341年在马陵之战中惨败,魏国的精兵强将损失殆尽,而后又被秦、赵、楚等国落井下石,魏国霸业由此轰然垮台。
03
第三阶段:公元前341年到公元前312年
处于“高光期”的国家:齐国、楚国、秦国
经历马陵之战以及此后的一系列战争后,魏国从天下霸主的神坛跌落,齐国取而代之,成为了当时的天下霸主,但是经历了“商鞅变法”的秦国与正处于“宣威盛世”的楚国国力也不容小觑,齐国并不能如同魏国一般,做到一家独大。
公元前334年,迫于秦、楚、齐、赵四国的压力,魏惠王不得不选择倒向齐国,并且组织了一场“徐州相王
战国时期有哪109个国家?
春秋战国时期有?百零九个诸侯国,包括:齐、晋、秦、陈、吴、楚、越、韩、赵、魏、宋、鲁、卫、郑、曹、钜、邾、杞、杨、蔡、剡、任、滕、费、倪、曾、缯、邳、巢、随、钟吾、刘、六、召、周、道、房、沈、申、苏、温、廖、舒、舒鸠、舒庸、舒廖、燕、南燕、许、徐、虞、虢、黎、?终、中?、安陵、邓、贾、邢、?、荣、巴、蜀、单、州、胡、唐、赖、权、莱、逼阳、纪、遂、谭、代、黄、项、耿、霍、息、梁、芮、滑、薛、邿、章、顿、陆浑、肥、?、?狄、潞国、江、根牟、应、罗、樊、?、程、宿、詹、焦、祝、吕、聂?百零五国,另有义渠、?荔、孤?、?戎。共计?百零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