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在冬季大扫荡中不幸病逝的国际主义战士是?
1939年11月12日,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生诺尔曼·白求恩在中国河北省唐县逝世,年仅50岁。
白求恩1890年出生于加拿大安大略省,1938年春来到中国革命根据地延安,担任军医,援助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后在抢救伤员时感染病毒不幸逝世。
1939年12月21日,毛泽东撰写《纪念白求恩》一文,号召中国人民学习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关于白恩求大夫的故事?
白求恩大夫被称为群众血库:1938年6月,白求恩在山西五台县松岩口军区后方医院讲授输血技术。“输血”在当时是一个比较新鲜的技术,中国在大城市只有少数几家医院才能开展。
白求恩首先详细讲述了采血操作、标准血型制作、血型鉴定、配血试验、储存、运输、保管等基本知识,接着推来一名胸部外伤的患者,34岁的卫生部部长叶青山第一个献了血。
第二个病人推来了,白求恩主动躺在了病人的身旁不容置否说:“我是O型血,抽我的。”白求恩因此被群众称赞为“群众血库”
延伸阅读
白求恩名字的由来
白求恩是一名苏格兰裔加拿大人,原名Henry Norman Bethune,如果按音译应该翻译成亨利·诺尔曼·贝塞恩。之所以被冠以“白求恩”这样一个非常中国化的名字,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遗物。当时,流行把外国人名翻译得很中国。比如高尔基、萧伯纳。如果你觉得这些名字,因为太过熟悉而显得不那么中国。建议你看看历任港督的名字:彭定康、罗富国、司徒拔……这可都是正儿八经的英国人。
末代港督彭定康
不过,现在的人名翻译已经不流行中国风了,更习惯直接音译——起码在大陆地区。
早年在加拿大的从医、从军经历
白求恩是一个非常热血的人,从年轻就热血,一直到死。
早年在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读书,正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热血一沸腾就休学去了前线。1914年(24岁)秋经英国到达欧洲大陆,转战法国、比利时,负伤后被送到英国养了3个月的伤。之后回到学校完成学业。
1916年(26岁)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毕业后,参军,成为一名正式的军医。
一战后,他去苏格兰爱丁堡大学接受了外科训练。
1923年(33岁)时,娶了一个22岁的苏格兰姑娘。然后来到美国底特律行医。但这段婚姻只维系了3年。
1926年(36岁)夏,离婚不久的白求恩染上了肺结核。那时候,肺结核约等于绝症,基本只能靠养,没什么治疗方法。但开挂的人生是不同的,住院修养的患者白求恩自己查文献,自己设计了一个手术,求医生给他做了。开始医生不同意,因为他的医生并没做过这个手术。但禁不住白的再三请求,结果手术竟然成功了。1927年底,白求恩病愈出院。
1928年(38岁)初,白求恩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的一所大学附属医院担任胸外科医生。期间发表论文14篇,设计了12种胸外科手术器械,各种荣誉、头衔加身。
今天的麦斯吉尔大学,白求恩在蒙特利尔的工作单位
但是他却很快在医院混不下去了。因为受到左翼思潮的影响,白求恩同情穷人,甚至不收穷人的诊费——这与保守的医院管理层显得格格不入。
从西班牙到晋察冀的战斗
1935年(45岁)底,白求恩加入了加拿大共产党。
1936年(46岁)7月17日,西班牙内战爆发。斯大林号召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到西班牙去,帮助西班牙人民打击叛军和外国侵略者,国际纵队孕育而生。热血青(中)年白求恩立即辞职,赶赴西班牙,和毕加索、海明威、聂鲁达等人一起并肩作战。期间还发明了移动血库,用于伤员战地输血。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8年(48岁)初白求恩来到中国,加入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场战斗。他从温哥华启程,乘船至香港,经武汉、延安,1938年8月来到晋察冀边区。在这里,救治了大批伤员,并为我军培养了一批卫生人才。还留下了很多佳话,比如用自己的O型血输给伤员,把自己特供的牛奶等营养品让给伤员,为日军俘虏治病……
1939年底,在一次手术,手术刀割伤了白求恩的左手中指。他本人并未在意,并继续抢救伤员。但此后发生了伤口感染,引发全身败血症——青霉素1943年才在美国实现量产。11月12日,白求恩死于败血症,享年49岁。
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不仅在中国,白求恩在当时的加拿大也是一名出色的医生,职位的高度大概相当于北大医院胸外科主任吧。知名的程度不算家喻户晓,也绝对属于人生赢家。
他一生都是一个充满热血的青年——24岁参加一战时是,到了46岁奔赴西班牙时也是。每当有战争爆发,他不愿留在安逸的加拿大,而是逆流而上冲到第一线,支持他所信仰的左翼政权。
他绝不口是心非,不是键盘侠,是一名真正的战士。在我心中,他和巴顿一样,为战争而生,为信仰而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