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被女儿猛踹6脚:为什么有的孩子心疼父母,有的孩子殴打父母?

了解更多育儿知识,戳蓝字一键关注蓝莓妈妈
回复“晚安”,即可获得一条特别推送
最近看到一则视频:10月12日,武汉地铁2号线上,一女孩双手插兜,两手空空,同行的妈妈拿着大包小包的行李,女孩疯狂用脚猛踹妈妈,疑似是因为妈妈带着她坐错了地铁。
连踹了6脚后,旁边的路人看不下去了,上前挡了一下,女孩差点动手打了这名路人。后经妈妈劝阻,两人上车离开。
谁知事后妈妈一点也没有生气的样子,甚至还安慰女孩说没事,让她别生气。
这段视频在网上引发网友热议:“这孩子也太过分了!”“这是家庭教育的失败,家长有绝对的责任”······
在央视《新闻周刊》节目中,主持人白岩松也借由这段视频提醒家长们:
“绝不是生理上当了父母,就天然是合格的父母,父母是需要终身学习的。不要总是埋怨别人,先改变自己,否则‘熊孩子’会越来越多。”
同样是孩子,网上曾有另一段视频温暖了很多人:在成都地铁二号线上,一个小男孩在妈妈休息时,用手给妈妈垫着当枕头,还帮妈妈背包。
据车上的乘客说,男孩一开始是坐在妈妈旁边的,但他把座位让给了另一位推着婴儿车的阿姨。
还有一个孩子,在地铁上为了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就踮起脚尖,尽全力抓住头顶的扶手,让妈妈可以靠在他的身上,即便这动作会让自己很不舒适。
对比之下,我们不禁会想,为什么有的孩子懂事体贴,会关心父母,可有的孩子,却非常自私专横,甚至会辱骂殴打父母?
01溺爱,宠坏了孩子
不懂得心疼父母、不尊重父母的孩子,很多不是因为父母对他们很不好,而是对他们太好,被过度的“爱”宠坏了。
当一个孩子被宠坏了,就容易出现打骂家长、随意发脾气、霸道蛮横等行为。
在家里,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有求必应,百依百顺;家长包揽一切,不用孩子动手做事,看不得孩子吃苦,付出全部给孩子创造优渥舒适的条件;舍不得管教孩子,孩子的地位高于一切······
这样无原则、没有分寸的“爱”,会助长孩子的“受之无愧”感,让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看不见父母的辛苦和付出,眼里只有自己。
曾经有一个大一女孩的求助帖在网上火了,嫌妈妈给的每个月2000元生活费太少了。
“女孩本来就花钱多啊,护肤品什么的,还要买新衣服······同宿舍的我感觉她们都挺有钱的,用的也都是好的,为什么妈妈偏偏就不给我呢?”
这种心安理得地花着父母的钱,觉得父母就应该满足自己所有要求的孩子不在少数。
上学时问父母要钱,长大了让父母帮忙买房,父母满足不了自己就心生怨恨,这是一种没长大的“巨婴心理”。
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
“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了孩子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这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
永远的快乐、舒适,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这不是生活的真相。
真实的生活是,有得到满足的快乐,也有无法实现自己愿望的痛苦、挫败,有改变不了的事情,需要学习去接受。
父母不能把孩子保护地太好、宠爱过头,而是让孩子过真实的生活,这才是真正有分寸的爱。
合理的需求满足孩子,但过分的、不合理的,就不能满足,即便孩子哭闹、难过,那是他成长必经的过程:体会挫折感、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
只有父母能够坚持原则,守住底线,把握好爱的界限,孩子才能得到真正的成长,达到心智上的成熟。
该有的规矩必须给孩子树立好,行为不当就需要接受合理的“惩罚”、承担责任;让孩子尽量独立完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学习各种生活技能,这才是为他的成长负责。
此外,父母不要把自己“包装”地好像无所不能、特别强大,偶尔累的时候,心情低落的时候,可以正常表现出来,也是给孩子关心你、付出爱的机会。
02缺乏爱和情感的教育,推开了孩子
教育家夏丏尊先生在《爱的教育》中强调:
“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0-3岁,是孩子最渴望来自父母无微不至的爱和关注的时候,也是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期。
如果这段时间,父母没能把孩子带在身边,孩子长大后,又有没有及时地弥补这一空缺,那么就无法建立起良好的亲子依恋关系,孩子对父母的感情淡漠,甚至产生抗拒心理。
还有很多父母爱着孩子,可对待孩子的方式简单粗暴,忽略了孩子的情感需求。
比如语言暴力,常常斥责、否定孩子;不重视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只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要求、控制孩子。
就像曾经刷爆网络的新闻“北大毕业留学生发万字长文数落父母,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事件的主人公,本科北大的留美研究生王猛在文中称:
“我用‘情感的孤儿’来描述自己。”
他在万字长文中,详细记叙了从童年开始,父母对他情感上的忽视、过度的干涉和控制。
包括对他性别的不接纳;跟父母说自己的感受时不被安慰、甚至反被挖苦嘲讽;被父母按他们的喜好包办事情,自己主观意志得不到尊重。
这样缺乏爱和情感的教育,终于让王猛在自我意识觉醒后,走上了反抗的道路,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
父母教育孩子,不能只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外在表现,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好,事实不是这样的。
孩子的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情感需求,尤其是感受到来自父母对自己的爱和接纳、积极的关注、肯定与欣赏。
如果孩子从父母那边感受到的,绝大多数都是各种评判、要求、高期待、命令、控制,他只会觉得父母并不爱自己,和父母心与心的距离很远,容易走向反抗、叛逆的道路。
只有感受到被父母无条件爱着的孩子,才能有足够的心理能量去反馈爱,学会爱别人,懂得感恩。
做一个会爱的父母,在陪伴孩子学习、成长的过程中,不要忘了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比起总是关心学习,也要关心孩子的情绪、想法、喜好,有没有什么烦恼、愿望······
用真诚的陪伴、平等沟通、温暖的鼓励,向孩子传递爱与欣赏。
情感需求得到充分满足的孩子,会更自信,和父母的关系也会更好,愿意配合父母,让自己不断进步,朝积极的方向发展。
愿我们都能成为懂爱、会爱的父母。
推荐阅读孩子被同学欺负,家长千万不要和孩子说这些话……“哭哭哭,不准哭”,孩子哭泣时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四个游戏帮助孩子养成沉浸式思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