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士奇结局如何?
高士奇善终。回顾高士奇的一生,不难发现,他是从考入太学才踏进仕途,凭的是自身的才学。他平生所受的皇恩钦赐,其荣耀实在令人羡慕。高士奇的一生是幸运的。因为他深得康熙的知遇。常言道: “ 忠孝不能两全。 ”
可高士奇受到了康熙御赐的印玺 “ 忠孝之家 ”(此印在平湖市博物馆)。
常言道: “ 伴君如伴虎 ” 。可高士奇即使在籍赋闲,还不失日理万机的康熙的思念。称其为 “ 故人 ” ,揣摩其 “ 气相 ” 。
高士奇是相国吗?
高士奇不是相国
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出生于浙江余姚樟树乡,清代学者。 早年家贫。康熙十年入国子监,试后留翰林院办事,供奉内廷。康熙十四年,授职詹事府录事,不久升内阁中书,领六品俸薪,住在赏赐的西安门内。 高士奇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
天下长河高士奇下场?
高士奇为人圆滑,诡计多端,心机深沉,他进入官场后一日七迁,成为御前行走,受到康熙帝的器重,高士奇这个人擅长揣摩别人的心思,特别是皇帝的,因为只有了解了皇帝的想法,官场上才能有他的一席之地。
康熙帝十分信任高士奇,到哪都带着他,即便高士奇有贪污之嫌,皇帝都没处置他,可见高士奇很受宠,最后他病逝于家中,寿终正寝。
高士奇为什么善终?
高士奇能得以善终是因为他能无条件的服从两任皇上的命令,康熙年间高士奇在最风光的时候选择辞官回家,雍正年间高士奇对雍正的话更是言听计从!
高士奇为什么和陈廷敬不对付?
高士奇和陈廷敬不对付是因为高士奇自视清高,恃才傲物,看不起陈廷敬。
陈廷敬,字子端,号说岩,晚号午亭,山西泽州府阳城人,清代大臣、学者。陈廷敬为1658年进士,官至文渊阁大学士兼吏部尚书,为康熙帝重用。他工诗文,器识高远,文词渊雅,曾任《康熙字典》总修官,著有《午亭文编》《午亭山人第二集》等作品。
高士奇主要成就?
高士奇一生勤奋好学,博览群书,精考证,勤著述。他的著作,收录在《四库全书》的就有《左传纪事本末》《春秋地名考略》《三体唐诗补注》等八部;收录在《四库存目》的就有《天禄识余》《塞北小钞》等五部。其他还有《读书笔记》《苑西集》《经进文稿》等十数种著作。高士奇的这些著作,大致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诗文集,二是为康熙活动的记述,三是学术著作,可谓品种丰富,琳琅满目。其中学术著作又分为两类,一为治春秋左传之作,二为治唐诗之作。《四库提要》对高士奇的学术著作评价较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书局曾出过《左传纪事本末》点校本,可见它的学术价值得到了当代史家的认可。
高士奇活了多少岁?
60岁。
高士奇生于1645年,死于1704,早年每日为康熙帝讲书释疑,评析书画,极得信任,历任翰林院侍讲、侍读、侍读学士、《大清一统志》副总裁官、詹事府少詹事。
1689年随康熙帝南巡,后解职归里,居平湖。
1694年奉召入京,充《明史》纂修官。
1696年三次随康熙帝西征,深得信赖。
1702年升礼部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加正一品。
1703年卒于家,追谥文恪,葬于县城南郊。
高士奇是康熙近臣,平生学识渊博,能诗文,擅书法,精考证,善鉴赏,深得康熙知遇,受到康熙御赐的印玺“ 忠孝之家 ”。
关于高士奇的故事?
高士奇自从在康熙身边服务后,工作勤奋,而且上班时间从不离开康熙半步,只有康熙有事叫他,他一定在,按说南书房侍奉康熙的是一群人,唯独高士奇独受宠信,史料中记载,高士奇在当值期间连厕所都不解,就好像是一个机器人,更为奇怪的是,即使是盛夏酷暑季节,高士奇连一点汗都不出,别人恨不得打着赤膊,他照常“西装革履,仪表端庄”。
他的同事们都认为高士奇“生有异质”,因而都感叹“侍从诸臣,俱莫能及”。
高士奇的这种现象其实很好解释,就是尽量少喝水或不喝水,自然也就不会出汗和上厕所了。不过这说起来也是有伤身体的,但这恰好也说明了高士奇的心机的确很重,同时也让人觉得非常可怜。
康熙死后的高士奇?
高士奇在康熙死前就去世了
高士奇(1645—1704年),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 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 他是清朝康熙皇帝的近臣,深受康熙喜爱,一生效忠于康熙帝,同时也是一位在文史哲诸方面都有贡献的学者。
高士奇原本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秀才,后在明珠家里任掌书书记,后来明珠把他推荐给了康熙。这才靠着自己的字画及学识得到康熙的宠爱。
高士奇退休之前,康熙不仅给他官升一级,而且在他退休几年之后,还给他提升实职,真是史所罕见。
康熙年间高士奇的介绍?
高士奇是康熙大帝的宠臣。
高士奇字澹人,号瓶庐,又号江村,是浙江绍兴府余姚县樟树乡高家村(今慈溪匡堰镇高家村)人,后入籍钱塘(今浙江杭州)。高士奇是一个有野心的人,他父亲早逝,因此只能靠着卖文以贴补生活,但是他依旧没有放弃学习,最终功夫不负有心人,进了太学(国子监),成了一个太学生(监生)。在后面的日子里,高士奇得以见到皇帝,并因为自己的学识而受到康熙的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