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晋崤之战?(秦晋殽之战的殽怎么念)

秦晋崤之战?

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左传义与不义是指什么之战?

崤之战。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春秋战国全部之战?

1.繻葛之战(公元前707年)

郑国在繻葛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开启春秋争霸序幕。

2.长勺之战(公元前684年)

鲁国以一比十人数比例打败齐国的战役,以后发制人、敌疲再打的防御原则取胜而著称,成为春秋史乃至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3.泓水之战(公元前643年)

此战规模虽不大,但是在中国古代战争发展史上却具有一定的意义,宋国在泓水之战战败后沦为二流国家,未能在历史中发挥重要作用。

4.城濮之战(公元前632年)

此战是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是开“兵者诡道也”先河的一次作战。战后,晋文公在践土朝觐周王,会盟诸侯,终于实现了“取威定霸”的政治、军事目标。

5.秦晋崤之战(公元前627年)

崤之战是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此战是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6.邲之战(公元前597年)

此战是晋、楚两国的一次著名会战。楚军一洗城濮之战中失败的耻辱,在中原争霸斗争中暂时占了上风,楚庄王也因此役的胜利而一举奠定了“春秋五霸”的地位。

7.鞍之战(公元前589年)

此战是齐、晋两国之间的战争,是晋国执政卿士郤子为报齐国戏辱之仇而发起的,尽管晋国最终胜利了,但大大消耗了交战双方的实力。

8.麻隧之战(公元前578年)

此战是以晋国为首的诸侯联军在秦地麻隧击败秦国的作战,该战役双方出动兵马达十八万人左右是春秋史上规模较大的战役。

9.鄢陵之战(公元前575年)

晋国和楚国为争夺中原霸权而展开的战役,战后,晋、楚两国都逐渐失去以武力争霸中原的强大势头,中原战场开始沉寂下来。

10.鸡父之战(公元前519年)

吴国为夺取淮河流域的战略要地州来而发起的战役,在战争中,吴军抓住战机,灵活用兵,以情报与谋略配合作战、出奇制胜,大败楚军,夺取州来。

11.越灭吴之战(前510年至前475年)

春秋末期吴和越之间进行的最后一次争霸战争,最终吴王夫差自杀,吴国灭亡,越王勾践称霸,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12.柏举之战(公元前506年)

吴王阖闾率军攻打楚国的一次战役,此战以吴国胜利而告终,柏举之战是春秋末期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大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以少胜多、快速取胜的成功战例。

13.晋阳之战((公元前455至前453年)

发生晋国四大卿族智氏、赵氏、韩氏、魏氏之间发生的一场城邑攻守战,此战后,中国历史也由春秋时代,逐渐过渡到了不以道义为重、而以成败论英雄的战国时代。

14.浊泽之战(公元前369年)

韩、赵联军在浊泽进攻魏军的作战,联军在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由于赵、韩的严重分歧,因不能协同而由胜转败,使魏国终免于分割。

15.桂陵之战(前354至前353年)

历史上一次著名截击战,孙膑在此战中避实击虚、攻其必救,创造了“围魏救赵”战法,成为两千多年来军事上诱敌就范的常用手段。

16.马陵之战(公元前341年)

此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设伏歼敌的著名战例,孙膑利用庞涓的弱点,制造假象,诱其就范,使战局始终居于主动地位。孙膑运用“围魏救赵”战法,直趋魏都大梁诱使魏军回救,以解韩国之困。此战,魏军损失惨重,从此魏国一蹶不振,失掉了霸主地位,而齐国经此一战,国力大增,成为东方大国。

17.宜阳之战(公元前308年)

秦军依靠强大实力,连续作战,最终攻占中原重镇宜阳,取得一个大胜利,从此,秦的疆域扩展到了中原,而且完全控制了崤、函之险。

18.赵灭中山之战(前307年至前296年)

此战中山国的灭亡,一方面结束了白狄鲜虞族二百一十多年的历史,另一方面扩大了赵国的领土,使赵国强大起来,为赵秦在战国晚期的激烈对抗建立了必要的条件。

19.垂沙之战(公元前301年)

齐国、韩国、魏国三国联军攻打楚国的一场战争,既是齐、韩、魏联合起来制楚的大规模的报复行动,也是因太子横亡归导致秦、楚关系破裂的直接后果。

20.伊阙之战(前294年至前293年)

秦国为打开东进中原通道,各个歼灭韩国、魏国、东周联军的作战,战后,韩国精锐损失殆尽,秦国则以不可抗御之势向中原扩展。

21.齐灭宋之战(公元前286年)

战国时代齐国攻灭宋国的一场战争,此战标志着齐国的兴盛的顶峰,齐国因亡宋不仅加剧齐同秦、赵的矛盾,也对韩、魏、楚形成严重威胁,因此导致齐与各国矛盾异常尖锐。

22.即墨之战(前284年至前279年)

战国后期,齐将田单凭借孤城即墨,由坚守防御转入反攻,一举击败燕军,收复国土的一次著名作战,成为中国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

23.阏与之战(公元前269年)

此战过程看上去并不复杂,然而简练的语言却包含着一段出奇制胜的战争谋略,秦国的战败,让秦国向东兼并的兵锋也因之受到一次挫折。

24.长平之战(前262年-前260年)

秦、赵之间的战略决战,此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围歼战。秦军长平之战的胜利,使得秦国从根本上削弱了它在中原的最后一个强大的对手,为其向东扩张、兼并六国、统一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5.邯郸之战(前259至前257年)

秦国与赵、魏、楚联军在赵国首都邯郸进行的一次城池攻守作战。

26.秦灭六国之战(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

秦国用了10年时间,相继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结束了春秋以来长达500余年的诸侯割据混战局面,并建立起中国有史以来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君主制朝代——秦朝。

秦晋崤之战译文?

《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出自《左传》。按照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由开头至“秦师遂东”为第一部分,主要写卜偃传命、杞子密报、蹇叔哭师三个情节,这是战争的酝酿阶段。从“三十三年春”至“灭滑而还”为第二部分,包括王孙满观师、弦高犒师、皇武子辞客三个情节,主要写秦军的骄纵无礼及袭郑未遂的情况。

从“晋原轸曰”到篇末为第三部分,包括先轸论战、秦军败师崤山、文赢请三帅、先轸怒唾于朝、孟明谢赐、穆公悔过等情节,主要写崤之战的爆发和结局。这篇文章善于通过对话和行动塑造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外交辞令也写得委婉含蓄,表面上谦恭有礼,实则暗寓讥讽,意在言外。

崤山之战?

一般指秦晋崤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周襄王二十五年(公元前627年),秦穆公趁晋丧而派兵偷袭郑国,后因郑有备而退回。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隘道设伏全歼回师的秦军,俘虏秦军三帅。

秦晋崤之战全文讲解?

《秦晋崤之战》先秦,左丘明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招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崤之战原文?

,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三十三年春,秦师过周北门,左右免胄而下,超乘者三百乘。王孙满尚幼,观之,言于王曰:“秦师轻而无礼,必败。轻则寡谋,无礼则脱。入险而脱,又不能谋,能无败乎?”及滑,郑商人弦高将市于周,遇之,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曰:“寡君闻吾子将步师出于敝邑,敢犒从者。不腆敝邑,为从者之淹,居则具一日之积,行则备一夕之卫。”且使遽告于郑。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曰:“吾子淹久于敝邑,唯是脯资饩牵竭矣。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杞子奔齐,逢孙、杨孙奔宋。

??孟明曰:“郑有备矣,不可冀也。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灭滑而还。

??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纵敌患生;违天不祥。必伐秦师!”栾枝曰:“未报秦施而伐其师,其为死君乎?”先轸曰:“秦不哀吾丧而伐吾同姓,秦则无礼,何施之为?吾闻之:‘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谋及子孙,可谓死君乎!”遂发命,遽兴姜戎。子墨衰绖,梁弘御戎,莱驹为右。夏四月辛巳,败秦师于崤,获百里孟明视、西乞术、白乙丙以归。遂墨以葬文公,晋于是始墨。

??文嬴请三帅,曰:“彼实构吾二君,寡君若得而食之,不厌,君何辱讨焉?使归就戮于秦,以逞寡君之志,若何?”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公曰:“夫人请之,吾舍之矣。”先轸怒曰:“武夫力而拘诸原,妇人暂而免诸国,堕军实而长寇仇,亡无日矣!”不顾而唾。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释左骖,以公命赠孟明。孟明稽首曰:“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若从君惠而免之,三年将拜君赐。”

??秦伯素服郊次,乡师而哭,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不替孟明,曰:“孤之过也,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秦晋崤之战的起因经过结果?

春秋中期,秦在穆公即位后,国势日盛,已有图霸中原之意。但东出道路被晋所阻。周襄王二十四年(公元前628年)秦穆公得知郑、晋两国国君新丧,不听大臣蹇叔等劝阻,执意要越过晋境偷袭郑国。晋襄公为维护霸业,决心打击秦国。为不惊动秦军,准备待其回师时,设伏于崤山(xiao二声”)(今河南省洛宁县东宋乡王岭村交战沟)险地而围歼之。十二月,秦派孟明视等率军出袭郑国,次年春顺利通过崤山隘道,越过晋军南境,抵达滑(今河南偃师东南),恰与赴周贩牛的郑国商人弦高相遇。机警的弦高断定秦军必是袭郑,即一面冒充郑国使者犒劳秦军,一面派人回国报警。孟明视以为郑国有备,不敢再进,遂还师。

晋国侦知,命先轸率军秘密赶至崤山,并联络当地姜戎埋伏于隘道两侧。秦军重返崤山,因去时未通敌情,疏于戒备。晋军见秦军已全部进入伏击地域,立即封锁峡谷两头,突然发起猛攻。晋襄公身著丧服督战,将士个个奋勇杀敌。秦军身陷隘道,进退不能,惊恐大乱,全部被歼。

崤之战又叫什么?

崤之战被称为《秦晋崤之战》。

崤山之战是春秋时期发生在晋秦争霸战争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

周襄王二十五年,晋襄公率军在晋国崤山隘道全歼偷袭郑国的秦军的重要伏击歼灭战。秦在肴之战中轻启兵端,孤军深入,千里远袭,遭到前所未有的失败。从此秦国东进中原之路被晋国扼制,穆公不得不向西用兵,”益国十二,开地千里,遂霸西戎”。

崤山之战标志晋、秦关系由友好转为世仇。

秦晋之战谁赢了?

就秦晋崤之战来说,晋国战胜了秦国。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楚国却成为了赢家。

在晋楚争霸时,秦国曾经是跟随晋国的。不过,在崤之战后,秦晋之间正式决裂。对于秦穆公来说,选择联合楚国来共同抗衡晋国的策略。

在此基础上,晋国为了维持中原霸主的地位,不得不在春秋时期分别抵挡来自于秦国和楚国的挑战。由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楚国虽然没有参加崤之战,但却成为崤之战的最大赢家。

此外,在春秋后期,楚国都城被吴国大军攻破,秦国因为和楚国之间的同盟关系,选择出兵相救,成功帮助楚国复国。

而这,无疑是崤之战带来的深远影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