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描写了什么样的情景(长相思纳兰性德描写了什么情景)

读了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我仿佛看到了哪些画面?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仿佛看到了(将士们跋山涉水行进,还伴随着冷风冷雨)听到了(风雪声)感到了(思乡情)呈现出了:将士们不辞辛苦地跋山涉水,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外面正刮着风、下着雪,惊醒了睡梦中的将士们,勾起了他们对故乡的思念,故乡是多么的温暖宁静呀,哪有这般狂风呼啸、雪花乱舞的聒噪之声的画面。

词中描写将士在外对故乡的思念,抒露着情思深苦的绵长心境。全词纯用自然真切、简朴清爽的白描语句,写得天然浑成,毫无雕琢之处,却格外真切感人。

长相思3字的意思纳兰性德?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比较有代表的一首词作,这首词本身是描写纳兰性德在军旅跋涉当中的艰难曲折,还有一些思乡的愁苦情绪,但纳兰性德却将它写出了一种美感。

长相思本身是词牌名,每一个词牌都有规定的字数和韵律。前半部分,山一程,水一程,指的当然是在行军过程中路途的遥远,跋山涉水十分艰难。榆关指代今天的山海关。畔,也就是边的意思。榆关那畔,这里就是指山海关的另一边。千帐灯,这里也是虚指,说明营帐之多。行军人数之众。后半部分,风一更雪一更,指天气风雪交加。聒就是指声音嘈杂的意思,故园和前面的乡心相呼应,都指故乡,也就是北京。此声是代词,即指前面提到的风雪之声。

整首词的大意是:这一路行军的路上,跋山涉水,路途遥远,旅途艰难,但众将士们一心向着山海关那边进发。等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千万营帐里都点起了灯。本来应该是休息的时刻,因为账外风雪交加,声音不绝于耳,让战士们无法入睡,也无法在梦里进入久别的家乡。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让我不禁想起故乡。昔日在我温暖的家乡北京城,是没有这般风雪之声,严寒之苦的。

整首词不仅描写了塞外行军的艰难,旅途天气的恶劣,并且通过夜间莹莹灯火,账外凄凄风雪,烘托内心强烈的思乡之情。作者情绪之所以如此复杂,也和他本人的生活经历有关系。纳兰性德,字容若,他本身就非将门,而是出生于书香世家,又是皇上的贴身侍卫,可以说并没有吃过什么苦,反而少年才子,春风得意。也正是在这一重身份下,离开温暖宁静又美好的家乡,远赴塞外。在外越是苦寒,就越是引起内心浓烈的思乡之情。两相对比之下,情感也产生激烈的碰撞,达到高潮。整首词语言朴实无华,看似白描的手法,却表现出真挚的情感,自然而然,有感而发,毫无雕琢痕迹。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小令吗?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是小令。

长相思是纳兰性德随康熙出关东巡时写下的一首小令,抒发的是游子(战士)远离家乡的愁苦和对家乡的思恋,应该算是一首思乡诗。这首词也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

纳兰性德最受人推崇的便是其小令,时人评价他的小令“所为乐府小令,婉丽凄清,使读者哀乐不知所主”、“容若长调多不协律,小令则格高韵远,极缠绵婉约之致,能使残唐坠绪,绝而复续,第其品格,殆叔原、方回之亚乎?”等等。

纳兰性德的长相思从哪出发的?

从山海关出发。

康熙二十一(1682)年,纳兰性德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在随扈东巡、去往山海关途中,写下了这首思乡之曲,成就千古名篇。

原文如下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