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狐涂丨你的命值得被人救吗?

如果有一天,某人遇到生命危险,如果不马上施以援手,他有极大的可能会失去生命。幸运的是,你刚好路过事发现场,而你刚好有能力可以救他。但是,去救他也会使你处于险境,你可能受到伤害,甚至牺牲自己的性命。救他之前,他有事,你没事,救他之后,很可能就变成你有事,他没事——你代替他承受了苦难或者灾难。
另外值得注意的,你与那个遭遇危险的人素昧平生,没有交情,也没有恩怨,更不知道他的出身、职业、经济状况、家庭状况、社会地位、道德品质、有无犯罪记录等等,你无法判断他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对社会有用的人还是社会的累赘,是人民的功臣还是人民的罪人,换句话说,你不知道他值不值得救,值不值得豁出自己的生命,去挽回他的生命。
遇到这样的情况,你会怎样做?是冒险救人还是袖手旁观?
这是一种极端的假设,同样的情况,绝大多数人可能一生也不会遇到,但总有一些人会被冥冥之中的“算法”选中,去面对那个极端困难的选择,比如29岁的重庆汉子徐前凯。
7月6日下午,成渝铁路重庆荣昌段火车站值班员徐前凯,用不到10秒钟时间给出了上述问题的答案——救人。结果是以牺牲自己一条腿为代价,让一位68岁的农村孤寡老人死里逃生,几乎毫发无伤。
人的道德选择有底线和高线,底线是与法律平齐,徐前凯选择了高线,而且是远远高于平均水准的那条高线,所以他是真正的英雄。
徐前凯在那短短数秒当中,肯定来不及思考本文开头那一连串的问题,所以,当他的事迹通过新闻报道为更多人所知的时候,当他作为一个英雄受到人们称赞的时候,当有关方面为他今后的生活做出担保的时候,也有人站出来帮他重新思考:这样到底“值不值”?
即使徐前凯在遇到当时的情况之前,早已有了明确的答案——才会在千钧一发之际,毫不犹豫地做出选择——这也不妨碍人们帮他进行一次验算:用自己一条29岁小伙子的健康的腿,去换回一个已经半截入土、可能纯属社会累赘的孤寡老人的性命,到底值不值?
值与不值,很难有一个统一的答案。但问题既然提了出来,就必须努力寻找一个答案,而不能像某些惯于“道德维稳”的评论者那样,急匆匆地用不容置疑的大道理去否定问题的“合法性”。
既难以回答,又不能逃避,究竟该怎么办?
个人觉得,不妨像数学老师常常示范的那样,把问题变个形:把被救和施救的人交换一下位置,把我该不该救别人变换成别人该不该救我。这种变形绝对合理,因为在不可知的危险面前,每个人身陷其中的机会都是均等的。猛虎可能落平阳,蛟龙也会游浅滩,虽然不同的人规避风险的水平有高低,但谁都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避开风险。
经过变形之后,问题突然变得简单多了。每个正常人,也就是还有求生欲望的人,都会希望自己在落难之时,能有“好心人”拍马赶来施以援手。那位潜在的好心人未必是亲朋好友,在某些糟糕的情况下,可以指望的,还就只有素昧平生的陌生人。
我为什么值得被别人救?是因为我自认为是个好人,我人畜无害,我上有老、下有小,我还有很多小目标没实现吗?肯定不是。因为这些理由都不管用。你是一个好人,你生命金贵,你还不能死,但有谁可以证明?尤其是在那电光火石的一瞬间?显然,无人证明,也没有时间证明。唯一一条站得住脚的理由只能是:今天你救了我,可能某一天你也需要我来救,或者今天我救了张三,他日即使张三不救我,也有李四来救我。这就是那条几乎人人都知道的朴素道理,一条在理论上可以永不断裂的“道德利益链”——人人为我,我为人人。
当然,坐而论道很简单,当今世界,最不缺少的就是聪明人,这样简单的推导,但凡智力正常的人都会做。最困难的,是付出行动。这种行动,并不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举手之劳”,在“举手之劳”的廉价交换中,绝大多数人其实都在遵守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契约。最困难的,是付出徐前凯那样的行动,只有在如此极端的条件下,才能真正检验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条“道德利益链”究竟有多牢靠。
幸运的是,徐前凯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一位绝对真实的英雄——现实版的“超人”,不幸的是,在这个万物皆可量化的“大数据”时代,英雄主义也要被放到“精致利己”的系统里进行测算。
很显然,这不是属于英雄的时代,随着人类“脑洞”和行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我们“征服”自然、对抗风险的能力也变得越来越强,适合英雄生长的土壤则不断收缩,我们的时代越来越不需要英雄了,只要做个遵纪守法、循规蹈矩、独善其身的普通公民就好,自有强大的政府、军队、医院、银行、保险公司和各种商业巨头来解决一切额外的问题。
然而,世界上没有绝对完美的系统,也没有绝对理性的个人,我们身处险境且无法自救的风险虽然不断降低,却始终不能归零。那么,当下一次危险发生,并且偏偏就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你是寄希望于又一位徐前凯式的英雄,还是愿赌服输地让自己被“精致利己”系统的漏洞所吞噬?
点击“原文链接”,查看更多有深度有质量的好文。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