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区别是什么(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区别在哪)

元数据和数据标准区别?

1.元数据

元数据是描述数据的数据,所以在数据资产管理平台上建设就可以了(元模型管理、元数据采集、元数据查询、元数据管理(血缘分析、一致性核验等)),不涉及源系统表改造。

元数据分两大功能:描述数据静态信息和描述数据动态信息

静态信息:业务元数据、技术元数据、管理元数据,也就是元模型管理的东西、元数据需要记录的信息。业务元数据记录的是数据中英文名称,来自哪个业务领域等信息;技术元数据记录的是数据的数据类型、是否为空、是否唯一等信息;管理元数据记录的是对字段的操作和访问记录。

动态信息:数据从哪来、到哪去,如何去的(加工逻辑)。

2.数据标准

数据标准解决的问题是统一数据语言:统一命名规范,统一对数据的理解,完成数据的定义和规范。

数据标准分为数据标准制定、标准维护。其中,

标准制定:数据标准一般是从数据最小颗粒度开始定义和规范,先有词根,词根组成字段,然后有编码规则,制定好标准(规定中英文名称、数据类型、文本长度、是否为空、是否唯一等)。

标准维护:事后检查,事前预防。事后检查:将标准下发至目标数据模型中进行贯标评估,将不符合标准的进行修改;事前预防:建模时,引用定义好的数据标准。

3.两者区别

元数据和数据标准的区别在于:元数据是记录/描述数据的数据,数据标准是规范/定义数据的数据。即使数据是错的,元数据不管,只负责记录,而数据标准就是定义数据对与错。

从 从0-1新建数据模型 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先制定数据标准,在制定元数据采集。

从数据治理这个角度来说,应该是先制定元数据采集,在制定数据标准。因为元数据记录了数据操作记录,是一个留痕的动作,再者,元数据一般是自动采集,相对于数据标准制定,经历的时间会比较短。

基础数据标准主体域分类原则?

1、现实性原则:是指类目所代表的事物必须是客观存在的

2、稳定性原则:类目的设置要考虑它在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是稳定的。类目的稳定性是分类编码稳定的基础

3、持续性原则:保证分类编码标准的稳定性,设置类目时应以发展的眼光,有预见性地为某些新事物编列必要的类目

4、均衡性原则:分类表中类目应均衡展开,使分类类目长度不致相差悬殊,以方便使用

5、揭示性原则:分类和编码应尽可能反映科学数据集的内容、对象和属性特点

6、规范性原则:所使用的语词或短语能确切表达类目的实际内容范围,内涵、外延清楚

7、系统性原则:指类目的层层划分、层层隶属要有严密的秩序,划分应有单一、明确的依据

8、明确性原则:同位类间应界限分明,非此即彼,这对分类标引和检索都是必要的

9、扩展性原则:采用线分类法的过程中,由一个上位类划分出来的一组下位类的外延之和应等于上位类的外延

移动数据标准套餐是什么?

移动数据流量套餐业务资费如下:标准套餐即基本GPRS功能,无包月费,按0.29元/M收费。如您所用资费中有国内通用流量赠送,则按照0.29元/M收费。5元手机上网套餐含30M流量;10元手机上网套餐含100M流量;20元套餐含300M流量。4G流量可选套餐:30元套餐含500M流量,40元含700M流量;50元含1G流量;70元套餐含2G流量;100元套餐含3G流量;130元套餐含4G流量;180元套餐含6G流量;280元套餐含11G流量。如您在每月15日24点后申请,业务包价格及赠送流量优惠均减半。(温馨提示:“国内”不含港澳台地区)。

真空严密性试验数据标准?

真空严密性评价标准如下: 1)优:0.133KPa/分(1mmHg/分)。

2)良:0.266KPa/分(2mmHg/分)。

3)合格:0.399KPa/分(3mmHg/分)。 负荷应在80%额定负荷(有的机组是在额定负荷)下进行。

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包括?

会计数据包括以下体系:

一是加快建立会计数据标准体系,推动会计数据治理能力建设;

二是制定会计信息化工作规范和软件功能规范,进一步完善配套制度机制;

三是深入推动单位业财融合和会计职能拓展,加快推进单位会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四是加强函证数字化和注册会计师审计报告防伪等系统建设,积极推进审计工作数字化转型;

五是优化整合各类会计管理服务平台,切实推动会计管理工作数字化转型;

六是加速会计数据要素流通和利用,有效发挥会计信息在服务资源配置和宏观经济管理中的作用;

七是探索建立共享平台和协同机制,推动会计监管信息的互通共享;

八是健全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标准,加强会计信息安全和跨境会计信息监管。

九是加强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繁荣会计信息化理论研究

光盘数据标准有哪些?

光盘数据标准有以下几点:

GB/T 30540-2014 文件管理应用 电子数据的存档 计算机输出缩微品(COM)/计算机输出激光光盘(COLD)

GB/T 19729-2005 电子成像 数字数据光盘存储数据验证用介质错误监测与报告技术

GB/T 18807-2002 信息技术 130mm盒式光盘上的数据交换容量;每盒1.3G字节

GB/T 18140-2000 信息技术 130mm盒式光盘上的数据交换 容量:每盒1G字节

GB/T 17234-1998 信息技术 数据交换用90mm可重写和只读盒式光盘

GB/T 16969-1997 信息技术 只读120mm数据光盘(CD-ROM)的数据交换

基础数据标准六要素?

1 完整性:主要包括实体不缺失,属性不缺失,记录不缺失和字段值不缺失四个方面

2 唯一性:指主键唯一和候选键唯一两个方面

3 一致性:指统一数据来源、统一数据存储和统一数据口径。

4 精确度: 指计量误差、度量单位等方面的精确程度。

5 合法性:主要包括格式、类型、域值和业务规则的有效性。

6 及时性:指数据刷新、修改和提取等操作的及时性和快速性。

定义数据标准的目的?

数据标准是进行数据标准化的主要依据,构建一套完整的数据标准体系是开展数据标准管理工作的良好基础,有利于打通数据底层的互通性,提升数据的可用性。简述之,即数据标准(Data Standards)是指保障数据的内外部使用和交换的一致性和准确性的规范性约束。

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讲,我们需要在组织内定义一套关于数据的规范,好让我们都能理解这些数据的含义。比如在银行业,对于“客户”这个字段,往往不同部门的理解都会出现偏差,可能客户部就认为“客户”就是办了他们银行的卡的人,而网银部认为是在他们的银行网站注册过、或者通过这个银行转账的人都属于客户。就这样没有统一标准的话,不仅增加沟通成本,而且项目实施、交付、信息共享、数据集成、协同工作往往会出现各种问题,这些花了大代价的数据就体现不出应有的价值。

而数据标准管理就是将这一套数据标准,通过各种管理活动,推动数据进行标准化的一个过程,是数据标准落地必不可少的过程。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