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度丨多地“催生”二孩 能破解不想生不敢生难题吗

文丨杨子实
最近辽宁省政府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奖励生育二孩的家庭,引发很多讨论。媒体发现在辽宁之外,其实全国已有多个地方还相继出台“催生”二孩的奖励政策,比如新疆石河子市、天津市、湖北省宜昌市、仙桃市等,给生二孩家庭发分娩补贴、奶粉补贴等。
可是看相关新闻后的跟帖,多数网友并不买账。“幼儿园学费都上万了,还敢生二胎”“房价成功抑制了生育率”之类的跟帖,比比皆是。这种生育意愿的网络表达,和现实严峻的人口形势基本一致。这也解释了全面放开二胎之后,生育率为什么没有实现预期,“不想生”“不敢生”已经越来越成为普遍情形。
(2017年3月23日,四川内江市市中区龙门镇白方路,不同年代的计划生育宣传标语。)
由此看来,提高生育水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应对“不想生”“不敢生”的现实,还需要更多有针对性的措施。
世界上很多生育率偏低的国家和地区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鼓励生育政策,俄罗斯等东欧诸国曾与我国同为社会主义国家,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在地缘、种族、文化上与我国接近,其所采取的鼓励生育政策对我国都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现在国内一些地方已经在开展有益尝试。据媒体介绍,《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提出了包括生育支持、幼儿养育、生育家庭税收、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多方面的二胎生育奖励政策,以减轻生养子女负担,这是非常可贵的。特别需要强调的是,除了物质奖励、经济刺激以外,还是要着重提高全社会有利于生育养育的服务功能。
比如,入托入园难、费用贵的问题,让很多家庭“望孩却步”。回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稍有规模的机关企事业单位都自办托儿所、幼儿园,职工上班时,可顺便送孩子先去托儿所、幼儿园,工作休息还可去看看孩子,哺乳期的妈妈还可抽空给孩子喂奶。不仅方便照料,方便接送,也大大节省费用。
(2018年6月8日下午,北京市东直门中学考点外,家长带着8个月的二胎弟弟迎接刚刚完成考试的大女儿。)
可是现在,很多地方年轻的父母们先要排多天的号才能到托儿所、幼儿园去给孩子报上名,高昂的费用以及接送时间成本,都制造了现实麻烦。每日为接送孩子疲于奔命,怎么还能有正常的生育意愿?无论从鼓励生育还是保障受教育权的角度,政府都有必要投入更多教育资源,大大扩容公立幼儿园,同时降低办学门槛,让社会资本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探索举办托幼机构。政府所要做好的是事后监督,而不是预先用不合理的门槛来“监管”。
在越来越多地方探索奖励生育的同时,也有必要尽快将全面放开生育提上讨论日程。一方面要鼓励生育,另一方面又要惩罚三孩及多孩,显然是不公平的。而且从国家的层面看,需要多算总账,在一部分人的生育意愿降低很难扭转的情况下,应该允许甚至鼓励愿意生育的家庭自由生育,这对于整个国家未来的人口形势有利无害。
当然,放开生育依然存在很大的观念阻碍,包括网上依然有人觉得适当控制人口是必要的,担心全面放开会造成失控。由于多年来过分强调人的消耗作用,贬低人的创造能力,“人口是负担”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要使人口及生育观念恢复常态,全社会特别是相关部门必须清醒认识我国人口面临的严峻形势,对人口的价值进行重新认识,推动全社会逐渐形成有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人口与生育观。
(2018年春节期间,湖北省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从农历狗年除夕零点至正月初七,迎来109个新生儿,其中二孩就有52个,占47.70%)
即便是不愿意生育的家庭,也要意识到生育问题事实上是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大问题。就从切身利益来看,不要以为自己有退休金、社保金就可以安度晚年,要知道只有全社会拥有充足的年轻劳动力,才能把你的退休金、社保金转化成生活用品和所需要的服务。否则,再多的钱也和鲁宾逊带到荒岛上的金币一样毫无购买力。
所以,对于各地鼓励生育的政策,有总比没有好。即便短期看不到效果,坚持时间长了,也可能慢慢转变人们的生育意愿。我们需要做的是不断完善,更加开放,而不是冷嘲热讽。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