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谣言止于智者,所以谣言大行其道

这是思维补丁的第20篇文章
保证文章原创 保证抄袭必究
不定期更新 公号转载必须经过授权
“当谎言跨越半个地球的时候,真相还在穿鞋。” 马克吐温(Mark Twain)的这句名言,一百年来广为传颂。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现代个性心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奥尔波特(Gordon W. Allport)写过一本书,叫《谣言心理学》,里面有这样的一句话:每一则谣言都有忠实听众。

这句话值得所有人反思。

坦白讲,补丁君作为一名男公关能告诉你的是:谣言的历史,就是人类传播史的一个缩影。

今天,大家的朋友圈纷纷被一则微信公开课PRO版的H5页面刷屏了。就是下面这个H5,相信你已经玩过了。

然而,谣言随之兴起,各种版本的都有,还有图有真相:

这个H5显然没有任何问题,其实,稍微有点常识的,都应该看得出来,这是微信官方做的H5链接,不成想,竟然被一则则谣言刺的肮脏不堪。

我玩过之后,紧接着我在朋友圈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所以,不食言。补丁君奋笔疾书,第一时间,用严肃的公众号告诉你,为什么谣言不可避免,而且极易呈燎原之势。

1
我彻彻底底的信过谣言,尤其在未成年的阶段。

当我还是个孩纸,习惯用45°角仰望天空时,我曾做过一件把亲妈蠢哭了的事情:

小学时候有一门课叫《自然》,有一天上完课,有位同学悄悄和我说:慧超,我昨天捡到了一块几亿年前的化石。然后我们俩悄悄来到河边,他把那块藏好的石头找到,我看到上面石头上面确实有影影绰绰的图案,和《自然》课本里化石的样子很像。

当时我那叫一个羡慕啊!从此我放学之后就喜欢去河边“淘宝”了。

直到终于有一天:

我妈打开房门后,立刻又把门关上了。我估计她以为自己走错了房间,但马上反应过来,然后站在门口一副惊呆了的表情!是啊,这要搁现在手里攥个手机,肯定打110报警了:喂,110吗?我们家不知道被那个傻逼摆满了一地的大石头啊!

是的,我捡了无数的石头回家,而且一个个都十分巨大,上面斑驳的图案在我眼里,就是一只只小鸟或者史前生物的形状化石。

我想着,我他妈发财啦,再也不用上什么劳什子的《思想品德》课啦!

我妈打开门后,应该能看到她蠢萌的儿子一脸傲娇地望着她,小眼神里满满都是:妈妈,不用谢,你瞧我一下午捡了这么多宝贝回家,以后你可以不用上班了。

我初中的时候,还信过“女孩子双腿缝隙太大就不是处女”这类的谣言,后来我自己想明白了,如果按这个逻辑,那苍井空老师再努力一些,吃得胖乎乎的,岂不是会变成处女了?

我还信过“三年自然灾害”“太空上能看见中国的长城”和“咽下口香糖会黏住肠子导致死亡”这类的谣言。事实上,我上初中的时候,确实咽下过一粒口香糖,当时我整个人都被吓傻了,脑袋里一片空白的躺在宿舍里等死,等着肠子被粘住疼的满地打滚,后来终于发现:

噢!原来我竟然不是地球人!

可是这么多年了,外星人还不来接我,这让我至今有点小失望。

2
这篇补丁的第一个观点是:谁多多少少都传播过谣言,乃至相信过谣言。因为从在认知层面上,世界上根本没有人能够做到全知全能。

一个写代码的程序员不会理解一个基金经理口中的“常识”;宝马的公关总监也不可能对一名动力总成工程师去聊哪门子病毒视频营销,这岂止是对牛弹琴,简直是对牛弹电~子~琴。

而在社会职业高度细分的今天,即使两个人在同一个领域,“你说的那些我根本听不懂”也绝非笑话。譬如一名杰出的普外科医生面对脑动静脉畸形这样的手术,可能还不如一名神经外科的实习生有把握。现代社会需要的早就不是全才了,把全字底下的“王冠”摘下来,如今的社会只需要的是人才。

因此,很多群体,乃至很多职业多年来都饱受谣言的污蔑,比如很多男屌丝一向用有色眼镜看待空姐、模特和Showgirl这类的职业。

其实,多年来我也饱受谣言的苦恼,比如我至今回老家都不知道如何解释我公关的这个职业。

曾经我回老家和朋友聚会,别人问我,你在北京干什么呢?

我说我在北京做公关呢。

这哥们望着我那赛潘安的帅气脸庞(咦,这句话是作者本人写的吗,怎能如此不要脸?),非常认真的说了句:北京到底是大城市啊,需求多样,你像在咱们这儿,KTV里只有公关小姐……你在北京哪个KTV上班呢?

这当时要是有根钢管的话,我就跳起来了好吗?

我回老家时,和行业外的人聊天时,至今也不敢说自己是做公关的,毕竟这个词汇曾广泛存在于电线杆和公厕小广告上,赤裸裸地写着:“急聘男女公关,日薪千元,工资日结”,或者“丈夫身家千万车祸后丧失生育能力,诚意寻找身强力壮的男公关一名,重金求子,怀孕后立刻重金酬谢50万元。”

我只能说,我是做广告的。

对方恍然大悟,十分了解的样子。噢,那天帮忙给我做个LED的广告牌子呗,对了,你们那儿发一天“包小姐”的广告,能给100不?

真的,是可忍孰不可忍!快快快,快给我根鞭子,我心里那些可爱的马儿们又跑起来了!

3
谣言为何屡禁不止?谣言又为何一旦形成,便呈燎原之势?

这首先在于“真相”的残酷性或者缺乏戏剧性,真相往往并不美好,真相往往枯燥、乏味、平凡,缺乏理想、梦幻和浪漫的色彩。因此,讲述者在传播时,为了吸引受众,就会不自觉地在主观上对“真相”加以修饰,从而使之产生轰动、趣味、恐怖或者浪漫的效果,最终迎合听众的口味,也就是传播学中讲的“迎合受众的口味。”

同时,人们之所以愿意自主的、乃至不计回报地去传播一些谣言,在社会心理学层面,这多少包含着“炫耀”的动机。

信息分享也是一种利益,主动传播谣言在很大程度上的驱动力来源于心理炫耀,这和大哥出门带个20斤的金链子所形成的物质炫耀没什么区别。传播别人不知道的消息,可以在某种程度上显示自己的“见多识广”,显示自己“朋友多,消息灵”,这类的炫耀心理无疑加速了谣言的传播。

“这事儿你不知道?哈哈,我知道!”这样的“炫耀性知情”的心态抬高了一个人在社交中的隐性地位,使他感觉自己更接近事实的真相,并成为话题的主导人物从而受到人群的关注,这使得他开始妄自尊大,而一旦人群中有自己重视的人(比如垂涎已久的女神或男神),他讲述谣言时改编谣言的动力性会变得更强,比如一个原本死亡10人的灾难,他可以不假思索地说成死亡了100人。这样的心理状态令谣言的讲述者觉得自己在听者面前居高临下,这种满足对于那些生活平淡无奇和心态不平衡的人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根据奥尔波特的人格理论:“所有的精神生活都是主观意识反映外在世界的过程。我们主要是按照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去生活的。我们常常在我们感知的东西里掺入我们自己的个性,然后,依照我们已有的理性和情感的本性向我们自己及其他人解释我们的所感所知。”

显然,奥尔波特是对的,你会发现,我们在接受、解释、传播谣言的时候,有我们自己全部的情感、经验和心理取向的参与。

比如,一个具有严重的“处女情结”的人,在讲述一个姑娘换了新男朋友的时候,很容易掺杂自己的主观感情和价值观,而把本来稀疏平常的恋爱分手和重浴爱河,描述成这个姑娘的滥交与滥情。

同样,一个好吃懒做的人,在讲述一个身边朋友发大财的故事时,也会很自然地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心理趋向掺杂进故事中,即便他知道这个朋友创业时四处碰壁深夜加班身体亚健康,但在描述时,这些讲述对象自身的努力,在好吃懒做的人心中都会刻意弱化,而在讲述时去强化甚至编造那些贵人提携,干爹照顾,借床上位的片段。

中国人常讲:谣言止于智者。但在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的今天,谣言似乎并没有因为全民教育水平的提高而减少。

我常常想:正是因为谣言止于智者,所以谣言大行其道。

事实在那儿赤裸裸地摆着,这世上哪儿有那么多智者啊?别说智者了,恐怕连日常中能够保持理性思考的人都没几个,如果大多数人都是善于独立思考拥有独立人格和自主意志的人,文化大革命这事儿只会发生在小说中,而且会被文学评论家批评为“荒诞不经的魔幻主义小说”。而在“三年自然灾害”期间,又有多少人脑子里依然相信着亩产万斤的神话,嘴上却吃着刚刚死去的自己的孩子的心肝?

我曾经在文章中说过:最可怕的愚昧不是无知,而是无知却不自知,无知却不求知!

面对谣言,这句话再放在这里一次。就像之前一篇文章中说的那样:人生难免吃屎,但不能适应而习惯,更不能吃上瘾。

这里是思维补丁,谢谢你的阅读。的确,有人的地方,就会有谣言,流言蜚语永远不会消失,但谣言与流言可以在你这里“终结”。

—End—
别愣着啦,读完还不转发到朋友圈
思维补丁仅提供观点,不提供救赎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