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刷一季,还是不过瘾

为了抓住连环杀手,FBI探员选择跟变态杀手“谈心”···Netflix自制美剧《心灵猎人》(又名心理神探)第二季终于回归了。
多部老牌犯罪剧接连跟观众告别后,连载了十多年的《犯罪心理》也将在今年秋季完结。犯罪美剧的黄金年代早就一去不复返,但Netflix却迎难而上,甚至找来了大卫·芬奇。当年,正是大卫·芬奇的《纸牌屋》让Netflix一炮走红。被委以重任的《心灵猎人》首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大卫·芬奇的档期有点繁忙,第二季也一拖再拖,终于在本月回归。《心灵猎人》跟以往看过的任何一部犯罪剧都很不一样,它讲述的是70年代的两位FBI探员比尔和霍顿一起深入了解罪犯心理的故事。
说《心灵猎人》特殊是因为它的卖点不是那些重口味犯罪现场,也不是智力高超的主角。这部剧更像是一部严肃剧,展现比尔和霍顿尝试着运用犯罪心理破案的故事。第一季的主线就是比尔和霍顿不断约谈全美各地的连环杀人犯。因为想要把理论运用在破案上,最好的方式就是跟那些臭名昭著的杀人犯“交朋友”,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比尔和霍顿负责约谈,小组的另一位成员温蒂博士来归纳总结。
到底是什么样的恶人,才会选择做一个连环杀手?但是让学长没有想到的是,连环杀手也可以看上去非常面善,比如这位,艾德·坎普。健谈,彬彬有礼,甚至还有点幽默。
这样的一个人却残忍的杀害了自己的母亲并砍下她的脑袋,在此之前,艾德疯狂谋杀了五位女大学生。想让连环杀手乖乖配合是一项费时费力的工作,何况比尔和霍顿的这个想法并没有得到高层的太多认可。不止是高层,很多警察也不理解这样做的理由。如果可以的话,他们早就把那些连环杀手枪毙了。除了这些看点,在建立用犯罪心理科学的同时,比尔和霍顿也在跟进现实中的案件,边学边用。
《心灵猎人》没什么高燃刺激的剧情,但这样冷峻的故事配上大段的对话,却让观众欲罢不能。制作上太用心了。片头是比尔和霍顿工作时的录音机,通过把犯罪现场的图片穿插在其中,就巧妙的向观众说出了两人的工作。
镜头和布景上跟大卫·芬奇的电影别无二致,暗黑风。在《心灵猎人》中几乎找不到鲜艳的场景,整齐的构图和大量的冷色调让整部剧极具质感。
剧集改编自约翰·道格拉斯创作的回忆录《读心神探——FBI心理侧写术》,书中是约翰在FBI的成长经历和他经手的一些著名案件。约翰·道格拉斯的命运(帮助FBI成立行为分析小组)已经不是秘密,但编剧还是在努力让故事充满悬念。在第一季中,穿插了一个陌生男子的故事。(下图是首季最后一幕)
这极大的激起了剧迷的好奇心,第二季也终于点破这个悬念。
此人正是连环杀手丹尼斯·雷德,自称BTK,是Bind(捆绑)、Torture(折磨)、Kill(谋杀)的简称。
《心灵猎人》相对隐喻的给观众展现了他作案前后的心路历程,包括踩点、重温犯罪时的感觉等。
BTK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多次作案,直到2005年才被捕。剧组在选角色也是非常非常用心了,跟现实中的那些连环杀手神似。
艾德·坎普。
理查德·斯佩克
查尔斯·曼森
韦恩·威廉姆斯
喜欢《心灵猎人》的,强烈推荐去检索一下这些人,补充一下背景知识。最后简单说下第二季,不知是不是等太久,这季在国内并没有延续之前的火热。之前的上司被迫离职,新来的这位十分激进,并且很欣赏他们在做的事。FBI“内忧”这条线虽然没有完全断掉,但明显没有之前那么精彩。编剧这季更是拆开三人组,这样温蒂博士的作用就没那么明显了,甚至她都开始面谈连环杀手 了。霍顿的心魔似乎彻底消除,转而变成了身体上的原因,但这点也只是前两集提到了一下,后面没有过多呼应。争议比较大的就是,前期的诸多铺垫后,最后却大篇幅都在亚特兰大儿童案上。学长觉得这是为了体现主角已经在把积累的犯罪心理运用在现实中了,讽刺的是,影响抓住凶手反倒是现实中的诸多因素,比如官僚主义。本季基本延续了之前的诸多优点,不过面谈连环杀手的戏份倒少了很多,尤其是查尔斯·曼森 这样的“传奇”人物,应该多谈几次啊。即便如此,还是让人有一口气刷完全季的冲动。本季最后依旧是BTK的故事埋坑,好奇这个故事该怎么结束,难道从70年代一直拍到新世纪?那就很爽了。第三季还没续订,希望这次别让我们再到两年了。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