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一般什么时候出(一号文件一般什么时候出2022)

一号文件一般什么时候出?

一般在2月份发布,但2022年2月1日-6日期间是春节,所以预计2022年中央1号文件具体发布时间在2月下旬左右,但也不排除提前发布的可能。但具体以官方发布时间为准。根据历届中央一号文件发布时间上来看,大多都是在2月上旬颁布的。

2019年一号文件原文?

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全文:(2019年1月3日)

今明两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三农”领域有不少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党中央认为,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做好“三农”工作具有特殊重要性。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不动摇,进一步统一思想、坚定信心、落实工作,巩固发展农业农村好形势,发挥“三农”压舱石作用,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奠定基础。

一、聚力精准施策,决战决胜脱贫攻坚。

二、夯实农业基础,保障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三、扎实推进乡村建设,加快补齐农村人居环境和公共服务短板。

四、发展壮大乡村产业,拓宽农民增收渠道。

五、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发乡村发展活力。

六、完善乡村治理机制,保持农村社会和谐稳定。

七、发挥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

八、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

2021年农业一号文件何时下发?

2月2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即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文件指出,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2021年一号文件什么时候出来?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在2021年2月21日正式发布

21世纪以来第18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21日由新华社受权发布。

这份文件题为《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全文共5个部分,包括:总体要求、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

每年一号文件出台时间?

每年的一号文件正式对外发布的日期都很有讲究,从公历上看,多集中在每年的一月底和二月初;从农历上看,则多锁定在腊月下旬或农历新年正月十五前后。由于今年农历春节来得较早,这一次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公布,公历上比2019年提前了半个月,在农历上也比2019年提前了三天,选在农历正月十二发布,而去年是正月十五。而17年来中央一号文件在三农领域主题聚焦上的变化,也充分反映了中国农业的辉煌成就与跨越式发展。

1号文件最早从哪一年开始公布?

1949年

中央一号文件是从1949年10月1日开始的。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这份文件提出,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明确“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并第一次以中央的名义取消了包产到户的禁区,且宣布长期不变。

1982年农村一号文件?

1982年1月1日中央批转了《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这是第一个中央一号文件。

纪要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纪要为包产到户正名,全国农村改革更加迅速地发展起来。1983年1月初,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指出:联产承包制是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从理论上肯定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全国全面推广。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大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多项事业的发展。

中央一号文件发布的时间?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有名词。 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

2004年至2021年又连续十八年发布以”三农”(农业、农村、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了”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21一号文件全文?

一、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目标任务

1.2021年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

2.2021年生猪产业平稳发展;

3.2021年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

4.2021年农民收入增长继续快于城镇居民;

5.2021年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

6.2021年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启动实施;

7.2021年脱贫攻坚政策体系和工作机制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平稳过渡;

8.2021年乡村建设行动全面启动;

9.2021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

10.2021年农村改革重点任务深入推进;

11.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稳定、产量达到1.3万亿斤以。

二、2021年四项政策助衔接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1.设立衔接过渡期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对摆脱贫困的县,从脱贫之日起设立5年过渡期,做到扶上马送一程。

2.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持续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力度,继续完善安置区配套基础设施、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切实提升社区治理能力。

3.接续推进脱贫地区乡村振兴

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区为重点,扎实做好易地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扶贫项目资产管理和监督。

4.加强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

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实行分层分类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坚持开发式帮扶。对脱贫人口中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以现有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按规定纳入农村低保或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并按困难类型及时给予专项救助、临时救助。

三、2021年七个方面促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1.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建设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稳定和强化种粮农民补贴;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扩大稻谷、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试点范围;加快构建现代养殖体系;开展粮食节约行动。

2.打好种业翻身仗。

加快实施农业生物育种重大科技项目,尽快实现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

3.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

严格实行土地用途管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实施新一轮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年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

4.强化现代农业科技和物质装备支撑

实施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支持高校为乡村振兴提供智力服务;深入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打造国家热带农业科学中心;提高农机装备自主研制能力,加大购置补贴力度;强化动物防疫和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建设。

5.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

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域;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产业强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创建现代林业产业示范区。

6.推进农业绿色发展

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推广保护性耕作模式;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全面实施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农药包装物回收行动;在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建设一批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县;试行食用农产品达标合格证制度;推进以长江为重点的渔政执法能力建设,做好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发展节水农业和旱作农业;实行林长制。

7.推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建设

突出抓好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两类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化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培育高素质农民。

四、2021年八大措施强建设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1.加快推进村庄规划工作

2021年基本完成县级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明确村庄布局分类。

2.加强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实施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实施乡村清洁能源建设工程;实施数字乡村建设发展工程;实施村级综合服务设施提升工程。

3.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

分类有序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到2025年基本普及卫生厕所;因地制宜建设污水处理设施,到2025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40%;健全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

4.提升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全面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向乡村延展;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健全县乡村衔接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

5.全面促进农村消费

加快完善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险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完善农村生活性服务业支持政策。

6.加快县域内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一号文件是什么?

中央一号文件原指中共中央每一年发布的第一份文件。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开始发布《第一号文件》,现在已成为中共中央、国务院重视农村问题的专用名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