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园林流派及特点是什么(中国古典园林流派及特点介绍)

中国古典园林流派及特点?

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

一、效法自然的布局

我国古典园林是效法自然,采取自然式,地貌地形完全任其自然, 有起伏高低,水体的轮廓为自然曲线, 大多是自然界的溪流、瀑布、池沼、河流的艺术再现;植物"必以虬枝枯干, 异种奇名, 枝叶扶疏, 位置疏密;或水边石际, 横偃斜坡或一望成林, 或孤株独秀",构成了一幅草木争荣、鸟啼花开的天然画景.我国古典园林这种追求自然美的布局, 历史悠久, 自成体系, 独具风格。

二、诗情画意的构思  

造园如同绘画,不仅要形似,更要神似。最好达到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境界。所以评论一个园林不仅要看它的景致如何优美,还要看有否幽深的诗情画意,能否寓情、寓意於景, 使人能见景生情, 因景联想, 把思维扩大到更广阔、更久远的境界中去。

三、空间组织的手法

私人园林空间是极有限的.但都是为了要在家门口咫尺之地能享受大自然的山水之美, 在有限的空间里创造丰富园景, 即具有"以小见大"的艺术效果.这就是我国古典园林的空间组织手法, 它主要是将有限的空间分隔, 划分为若干景区, 各区都有自己的主题和特色。

四、"巧於因借"的处理

"巧於因借, 精在体宜"。如北京颐和园西望可见玉泉山和西山.假若视线所及有不美观的, 也可用各种手法把它障住摒去, 这样就能巧而得体。

中国古典园林为谁服务?

中国古典园林当然是为有权有钱有闲阶层服务的。古典园林从其产生之日起就是奢侈品,比现在的豪车LV包还小众的奢侈品。不过,具体细分的话,古典园林的三大分支分别服务三种不同的阶层,皇家园林服务于皇族;私家园林服务与士大夫阶层、乡绅土豪等有权有钱阶层;寺观园林服务于僧侣、道士以及上香的香客和游人等。

古典园林最早产生的一个类型是皇家园林。顾名思义,皇家园林是为皇室子弟特别是皇帝服务的。在古籍里面称之为“苑”、“囿”、“宫苑”、“园囿”、“御苑”,为中国园林的三种基本类型之一。 园林作为皇家生活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了有别于其他园林类型的皇家园林。皇帝能够利用其政治上的特权与经济上的雄厚财力,占据大片土地面积营造园林而供自己享用,故其规模之大,远非私家园林所可比拟。

除皇家园林外,还有一类属于王公、贵族、地主、富商、士大夫等私人所有的园林,称为私家园林。其规模较小,一般只有几亩至十几亩,小者仅一亩半亩而已;大多以水面为中心,四周散布建筑,构成一个个景点或几个景点;以修身养性,闲适自娱为园林主要功能;园主多是文人学士出身,能诗会画,清高风雅,淡素脱俗。

寺观园林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交织,使寺观园林包含着历史和文化的价值。

中国古典园林三大类型中最具个性的两个类型?

皇家园林和寺观园林

扩展资料

中国古典园林主要包括皇家园林、私家园林以及寺观园林这三个类型。

1、皇家园林,皇家园林是专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规模宏大,富丽堂皇

2、私家园林,私家园林专供皇家宗室等休闲的园林,小巧精致

3、寺观园林,多指佛寺和道观里的园林。

1、皇家园林

  皇家园林是专门供帝王休息享乐的园林,对于挂袋的统治阶级来说,国家山河都是属于皇家所有的,因此这类型的园林主要特点就是规模宏大,真山真水比较多,且园中的建筑大多富丽堂皇,精美异常。现存的皇家园林有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承德避暑山庄等。

2、私家园林

  私家园林是专供皇家宗室、王公官吏以及富商休闲的园林,规模比较小,里面的风景大多是假山假水,建筑小巧精致,色彩淡雅,颇具小桥流水之感。现存的私家园林有恭王府、拙政园、豫园等。

3、寺观园林

  寺观园林指的是佛寺和道观里面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相较于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它里面的景观更加自然,带有宗教神圣的色彩。

中国古典园林广义概念?

古典园林,寄托了中国文人对自然的追求和临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古典园林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

陈从周先生曾说,”不知中国画理,无以言中国园林”。园林讲究构图层次、自然、意境的表现,这和中国绘画正好不谋而合。园林的造园艺术法则就是要在有限空间、有限景物创造无限的意境,优秀的园林布局营造出的”画境”,达到道法自然的境界。

中国古典园林的基本流派及特点?

1江南园林

江南园林在面积不大的范围内,凿池堆山、栽花树木,结合各式建筑布局经营,因势随形、匠心独运,创造出一种重含蓄、贵神韵的咫尺山林、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

2北方园林

北方园林规划布局中轴线、对景线运用较多,园林赋予凝重、严谨的格调。北方石材少、有北太湖石、青石,手法如江南,但风格不同,北方水资源缺乏,水池面积不大,水景受到限制。植物配置方面,观赏树种少,缺少常绿树和冬季花木,能做到三季有景、冬季萧寒景象。建筑形象稳重、敦实,封闭感较强,有刚健之美。园内空间划分较少,整体感较强。

3岭南园林

岭南园林规模小、多宅园,一般是庭院和庭园组合,建筑比重大。庭院和庭园形式多样,组合密集。建筑平屋顶做成天台花园,通透开敞更盛于江南,外观轻快活泼,重视细部装饰。叠山常用英石,石景分为壁型和峰型,与水结合成水石庭水局是岭南一绝。理水手法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岭南观赏植物品种繁多四季花团锦簇、绿荫葱翠,还有外来热带树种。由于受西方影响,建筑装饰、规则式水池出现在园林中。总体而言,园林中建筑形象在造景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体量偏大,数量多,深邃有余而开朗不足。

4巴蜀园林

巴蜀园林自然天成,古朴大方,以“文、秀、清、幽”为风貌,以飘逸为风骨。由文而秀,巴蜀名园多小巧秀雅,石山甚少,水岸朴直,以清简见长。巴蜀园林综合运用各种手法,尤其是山地巧用地形造园方面组织自然空间,创造历史空间在时时处处不断引导、强化之中,体现出飘逸、洒脱、质朴的道家精神,其园林意境更是追求天然成趣,把现实生活和自然环境协调起来的幽雅闲适的美。

中国古典园林总体境界?

一 花,一草,一池,一木。“境生于象为”,有限的物象引来无限意象的空 间遐想。“象外之象,景外之景”,古典园林携带着浓厚的自然风味与艺术气息。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过程,一般要通过三个创作境界。 即“生境”、“画境”和“意境”。

“生境”就是自然美。造园艺术,师法自然。道家,主张自然主义哲学。“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园林模山范水,亭台楼榭,绿荫红花,山贵有脉,水贵有源,脉源相通,全园生动。

好比留园的太湖石,不带半分造作矫情,自然、质朴、坚韧、独特、不可复制,展现出“皱、漏、瘦、透”之美。

“画境”就是艺术美。将自然和生活素材通过取舍、概括,经过艺术加工,使其“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唐代诗人孟郊言:“天地入胸臆,吁嗟生风 雷,文章得其微,万物由我裁”。宋代掇石叠山,师其形,写其意。各艺术门类可突破界域,触类旁通。中国园林参悟于 诗画艺术,形成诗情画意的独特品质。“山水画卷的简约笔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园林的气息。

留园的曲豀楼位于中部水池东面,从其西墙上的门洞和空窗,可以将中部水池周边的景色尽收眼底。水池对岸的明瑟楼,近处的小蓬莱、濠濮亭,左侧的绿荫轩,春日的紫藤、夏日的荷花、秋日的银杏、冬日的白雪,皆是园主收入门洞、空窗画心的物象,在光阴里构成一幅幅生动而立体的画作。

“意境”即含蓄美,恍惚美,使用多种艺术手法,从“生境”和“画境”升华,感受到美的境界。“是景语皆情语也”。园林要有意境,设计关键在于虚,虚实相生,有诗意氛围,艺术境界。园林从仅供游玩休憩的写实山水园林到古朴、典雅、自然、 清幽、意境深远的写意山水园林,从形而下的技术到形而上的艺术,成为 有着醇美韵味,独具一格的中国式园林。

俞樾的《留园记》中就曾提到:“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可见留园叠石假山的堆叠意境美。

园林以大自然的山川地貌为蓝本,造园家,抑或称艺术家,将想象与创造熔在一腔热情里,糅合山水、建筑、花木,自然鬼斧神工的精雕与人文能工巧匠的细琢完美契合。

我国古典园林分为哪几个时期以及特点是什么?

一.生成期:中国历史上的殷周秦汉时期

特点:(1)尚不具备中国古典园林的全部类型,造园活动的主流是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已见诸文献记载,但为数甚少而且大多数是模仿皇家园林的规模和内容,两者之间尚未出现明显的类型上的区别。园林的内容驳杂,园林的概念比较模糊。(2)园林的永难呢过由早先的狩猎、通神、求仙、生产为主,逐渐转化为后期的尤其观赏为主。但无论天然山水园还是人工山水园,建筑物只是简单地散步、铺陈、罗列在自然环境中。(3)由于原始的山川崇拜、帝王的封禅活动,再加上神仙思想的影响,大自然在人们的心中尚保持一种浓重的神秘性。儒家的“君子比德”之说,又导致人们从伦理、功利的角度来认识自然之美。对于大自然山水风景,仅仅构建了低层次的自觉的审美意识。(4)园林中所进行的审美的经营尚处于低级的水平,造园活动并未完全的达到艺术创作的境地。(5)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自然三要素之间似乎并无密切的有机联系。因此,园林的总体规划尚比较粗放,谈不上多少设计经营。

二.转折期: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

特点:(1)与生成期比较,这时期的园林的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手法由写实趋向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2)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由再现自然进而至于表现自然,有单纯慕仿自然山水进而至于适当地加以概括、提炼,但始终保持着“有若自然”的基调。建筑作为一个造园要素,与其他的自然诸要素取得了较为密切的谐调、融糅关系。园林的规划设计由此前的粗放转为较细致的,更为自觉地经营,造园活动完全升华到艺术创作的境界。(3)园林的狩猎、求仙、通神的功能已基本消失或者仅保留其象征意义,游赏活动成为主导的甚至唯一的功能。(4)私家园林作为一个独立的类型异军突起,集中反映了这个时期造园活动的成就。(5)寺观园林拓展了造园活动的领域,一开始便向着世俗化的方向发展。郊野寺观尤其注重外围的园林环境,对于各地风景名胜区额开发起了主导性的作用。(6)“园林”一词出现于当时的诗文中。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这三大类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有雏形的园林体系。

三.全盛期:中国历史上的隋唐时期

特点:(1)皇家园林的“皇家气派”已经完全形成。其不仅表现在园林规模的宏大,而且反映在园林总体布局和局部的设计处理上。形成了大内御苑、行宫御苑、离宫御苑三个类别及其类别特征。(2)私家园林的艺术较之上一代又有所升华,着意于刻画园林景物的典型性状以及局部的细致处理。已开始诗、画互渗的自觉追求。(3)寺观园林的普及,亦发挥城市公共园林的职能。宗教建设与风景建设在较高的层次上结合,促进了风景名胜区,尤其是山岳风景区普遍开发的局面。(4)公共园林更多见于文献记载。衙署园林在唐代已成为普遍。城市公共园林中更多的一“原”、“水渠转折部位”以及街道绿化为主。(5)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的运用,较之上一代又有所提高而跨入了一个新的境界。造园用石的美学价值得到充分肯定,“置石”已相当普遍,“假山”一词开始用作为园林筑山的称谓。园林植物题材更为多样化。(6)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这三个艺术门类已有相互渗透的迹象。隋唐园林作为一个完整的园林体系已经成型。

四.成熟初期:中国历史上的两宋时期

特点:(1)在三大园林类型中,私家园林造园活动最突出。士流园林全面地“文人化”,文人园林大为兴盛。文人园林作为一种风格几乎涵盖了私家造园活动,并未它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文人园林的兴盛,成为中国古典园林达到成熟境地的一个重要标志。(2)皇家园林较多地受到文人园林的影响,出现了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私家园林的倾向。这种倾向冲淡了园林的皇家气派,也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两宋封建政治在一定程度的开朗性和文化政策一定程度的宽容性。(3)叠石、置石均显示出其高超的技艺,理水已能够缩移模拟大自然界全部的水体形象,与山石、土石山、土山的经营相配合而构成园林的地貌骨架。观赏植物由于园艺技术的发达而具有丰富的品种,为成林、丛植、片植、孤植的植物造景提供了多样的选择余地。园林建筑已经具备后世所见的几乎全部形象。(4)唐代园林创作的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传统,到南宋时大体上已完成向写意的方向转化。这是由于禅宗哲理以及文人画写意画风的直接影响,诸如“须弥芥子”、“壶中天地”等美学观念也起到了催化作用。

五.成熟中期:中国历史上的元、明、清初时期

特点:(1)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文人园林涵盖了民间的造园活动,导致私家园林达到了艺术成就的高峰。(2)明末清初,在经济发达的地区,民间造园活动频繁的江南地区,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造园家。(3)远超,文人画盛极一时,影响园林,而相应地巩固了写意创作的主导地位。(4)皇家园林的规模趋于宏大,皇家气派又见浓郁。(5)在某些地区,城市、农村聚落的公共园林已经比较普遍。

六.成熟后期:(清中———)

特点:(1)继承上代的传统,去的辉煌成就的同时,也暴露了封建文化“灿烂”的情况,也反映了末世的衰颓迹象。(2)园林实物大量低完整保留下来,大多数都经过修整开放作为群众游览的场所。(3)民间私家园林一直沿袭上代的高峰水平,形成江南、北方、岭南三大地方风格鼎峙的局面。(4)园林已有赏心悦目、陶冶情操为主的游憩场所转化为多功能的活动中心。(5)造园的理论探索停滞不前,中,西园林文化开始有所交流。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