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仪为什么与苏秦反目成仇呢(张仪与苏秦的关系)

张仪为什么与苏秦反目成仇?

原因有几点。

第一张仪与苏秦都出自于鬼谷子先生门下,并且都非常优秀,于是都想证明自己比对方厉害。

第二张仪与苏秦两人性格不合,关系不是很融洽。

第三就是苏秦曾经拒绝过张仪的求助,张仪对他心生记恨。因此后来张仪跑到秦国去之后,处处与苏秦作对。

苏秦是战国末期著名的谋略家,军事家。但是苏秦的出身并不好,苏秦来自于贫穷家庭,为了生计,从小四处奔波。后来在机缘巧合之下认识了鬼谷子先生,于是就是拜鬼谷子为师。鬼谷子对他很喜欢,于是就倾囊相授,加上苏秦自己头脑也很聪明。于是很快就把鬼谷子教给他的融会贯通了。

同样,张仪也是鬼谷子的门生。张仪学的也丝毫不比苏秦差。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苏秦出道的早,也就是说苏秦比张仪更早的接触诸侯列国。苏秦刚刚出道的时候,只是一个无名之辈,空有宏图壮志,但是却没有用武之地,没有遇到自己的伯乐。

这就让苏秦很恼火,直到遇到燕昭王,燕昭王为了报复齐国,于是就重用了苏秦。因此可以说苏秦精彩的一生就从此开始了,苏秦后来周游六国,施行合众之术,对抗秦国。

而这个时候的张仪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书生。后来张仪也想让作为同门的苏秦帮帮自己。让自己也混个一官半职,可是没有想到,苏秦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一点儿面子也不给张仪。

张仪是一个爱面子的人,心里非常生气,于是就独自跑到秦国去,为秦国出谋划策。建议秦国施行连横之术,苏秦与张仪从此就成为了死对头。

苏秦为什么戏弄张仪?

苏秦、张仪都是战国时期著名的谋略家、外交家,均是从鬼谷子,二人游历各国,在诸侯国间周璇,一个合纵一个连横。

  苏秦在说服赵王加入各国缔结的合纵联盟之后,担心各国缔结的联盟因秦国的攻打而被破坏。在想不到有什么可以被派去秦国的人选的情况下,苏秦想到了张仪,偷偷让人诱导张仪可以通过结交当权的苏秦来实现抱负。而在张仪到了赵国后并投名帖求见苏秦时,苏秦命令下人不准引见,而且又不让张仪离开。在好几天之后,苏秦才接见了张仪。接见时,苏秦并没有用招待客人的待遇招待张仪,反而不让他上桌,给他吃仆人的饭菜,并且训斥张仪有才能却还是贫困失意,不值得被提拔。张仪很气愤,本来以为跟苏秦是旧相识,投靠他就能够有所好处,却没想到反受侮辱,深思熟虑之后,选择了投奔能够让赵国感到麻烦的秦国。

  在那次接见之后,苏秦告诉家臣他之前的行为并非故意侮辱张仪,实属激励张仪之举,并且暗派家臣护送张仪前往秦国。由此,张仪最终得以被秦惠王所重用。而在苏秦家臣离开之际,张仪也终于了解到了苏秦此前见面时那些羞辱行为背后的意义,感叹自愧不如,并承诺不会劝秦王攻打赵国。就此,苏秦各国缔结联盟的计划成功。

苏秦和张仪是一个时代的吗?

苏秦和张仪是一个时代的,都属于战国时期。

两千多年来,苏秦和张仪一直被说成是战国合纵连横斗争中的对手,苏秦大搞合纵,而张仪坚持连横。但1973年出土的长沙马王堆汉基帛书《战国纵横家书》却表明:苏秦的年辈比张仪晚,苏秦死于公元前284年,张仪死于公元前310年,苏秦的主要活动均在张仪身死之后。张仪在秦国任相时,苏秦还没踏入政坛。不同于《史记》与《资治通鉴》所言。

苏秦在赵国时,秦惠王派犀首攻打魏国,生擒了魏将龙贾,攻克了魏国的雕阴,并打算挥师向东挺进。苏秦担心秦国的部队打到赵国,盟约还没结缔就遭到破坏。于是决定智激同窗张仪入秦,维护萌芽期的联盟。

苏秦派人去悄悄劝说张仪来投奔他,张仪到来后,苏秦却故意不理不睬,并当众羞辱后打发他离开。张仪又羞又气,想到各国诸侯中只有秦国才能威胁赵国,于是便前往秦国。

苏秦暗中派人资助张仪到达秦国,并且帮助他见到秦惠王。秦惠文君十年(前328年),秦惠王用张仪为客卿,与他共商攻打各国诸侯的大计。这时,帮助张仪的人才说是苏秦故意激怒他,为的是张仪今后有更好的发展。张仪知道后,感叹自己没有苏秦高明,并许诺在苏秦当权时不攻打赵国。

苏秦介绍:

苏秦,己姓,苏氏,名秦,字季子,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人。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投入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学成游历多年,潦倒而归。随后,刻苦攻读《阴符》,游说列国,得到燕文公赏识,出使赵国,提出“合纵”六国以抗秦的战略思想,并最终组建合纵联盟,任“从约长”,兼佩六国相印,使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联盟解散后,齐国攻打燕国,苏秦说齐归还燕国城池。后自燕至齐,从事反间活动,被齐国任为客卿,齐国众大夫因争宠派人刺杀,苏秦死前献策诛杀了刺客。

著作有《苏子》31篇。书《战国纵横家书》存有其游说辞及书信十六篇,其中十一篇不见于现存传世古籍。

张仪介绍:

张仪,姬姓,张氏,名仪,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县王显乡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早年入于鬼谷子门下,学习纵横之术。出山之后,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六国入秦。得到秦惠王赏识,封为相国,奉命出使游说各国,以“横”破“纵”,促使各国亲善秦国,受封为武信君。

公元前310年,秦惠王死后,秦武王继位。张仪失去宠信,出逃魏国,担任相国,次年去世。

苏秦和张仪是师兄弟吗,苏秦和张仪是同一个年代的人吗?

不是。 张仪是秦惠文王时期,苏秦是秦昭襄王时期。

1、苏秦 苏秦(?~公元前284年),字季子,东周洛阳人,受封“武安君”,战国时著名的战略间谍。苏秦出身普通,后来因“游说诸侯以显名”,并在战国末年的一系列历史事件中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2、张仪 张仪(?-前309年),魏国安邑(今山西万荣)张仪村人,魏国贵族后裔,战国时期著名的纵横家、外交家和谋略家。 张仪首创连横的外交策略,游说入秦。秦惠王封张仪为相,后来张仪出使游说各诸侯国,以“横”破“纵”,使各国纷纷由合纵抗秦转变为连横亲秦。张仪也因此被秦王封为武信君。 秦惠王死后,因为即位的秦武王在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喜欢张仪,张仪出逃魏国,并出任魏相,一年后去世。

苏秦张仪典故说明什么道理?

道理: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伤害

  战国时期的苏秦和张仪都是鬼谷子的学生。所不同的是,张仪毕业的时候,师兄苏秦已经是名满天下的人物了。他凭借出众的才华,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游说六国,形成合纵的局面,与秦国抗衡,名震天下。

刚走出校门的张仪,也想凭自己的能力自谋职业,因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绝不会在苏秦之下。但“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几个月过去,工作依然无着落。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大腕级”的师兄苏秦。于是,他前往赵国,呈上自己的名帖,请求拜见苏秦。张仪想苏秦无论如何肯定会看在师父的面上给自己一份相当不错的工作吧。

苏秦听说张仪要来投奔自己,就一直以公务繁忙为借口,不肯接见张仪。张仪的心里很不舒服,年轻气盛的他本打算转身走人,但转念又一想,也许师兄是真忙吧,再说自己是有求于人啊,他就耐心地坚持下来继续等。

过了几天,苏秦终于接见了张仪。可是让张仪没有想到的是,苏秦不仅没给他满意的工作,还安排他跟下人住在一起,送给他的食物也是奴仆侍妾吃的饭菜。这还不算,苏秦还多次当着众人的面,责备张仪说:“凭你的才能,却让自己穷困潦倒到这样的地步,要靠朋友举荐才能有一份工作,像你这样的人不值得我录用!”然后,毫不留情地把张仪打发走了。

张仪投奔苏秦,本想从中得到点好处,不料反被羞辱,自然十分愤怒。于是,他发誓,一定要混出个人样来,出人头地,让苏秦为侮辱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当时的六国,都已经在苏秦的势力范围之内,肯定容不下自己了。张仪想来想去,决定投奔秦国,因为只有秦国能对赵国构成威胁。

苏秦的一个门人听说张仪要到秦国去,就自告奋勇地要追随他。这个门人似乎十分富有,赠送了很多金钱、财物和车马给张仪。张仪问他这样做的目的,他说:“张先生是成大事的人,我是在为将来投资啊。有朝一日张先生有权有势了,我也能跟着享受荣华富贵。”张仪听了,十分感动。最后,在这位门人的帮助下,张仪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到达秦国,见到了秦惠王。

由于当时六国的合纵力量强大,让秦国很是忌惮,但秦惠王又苦于无破解之策,张仪的到来自然让他十分高兴,尤其是张仪破解六国合纵的连横大计更是让秦惠王喜出望外,张仪很快便得到了秦惠王的重用。后来,秦惠王采用了张仪的策略,加上张仪冒着生命危险到六国游说,瓦解合纵,经过十多年的努力,苏秦苦心经营的六国合纵被秦国瓦解了。

张仪很得意,功成名就的他有些飘飘然。他觉得十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终于可以出一口被苏秦羞辱的恶气了。然而,让张仪想不到的是,就在这时,一直陪在他身边的那位门人却向他提出辞行。张仪十分不解,说:“靠您的帮助,我才有今天显贵的地位,正要报答您的恩德,为什么要离开呢?”那位门人说:“这一切都是苏秦先生安排的,他曾经说过,您的才能远在他之上,所以当初要是给了你一份舒适的工作,可能你就会丧失了奋斗之心,从而使你失去展示才华的机会,流于平庸了。因此,他才故意羞辱你,激发起你的斗志。”

张仪听了门人的话,才明白师兄苏秦的良苦用心,原来这一切都是他精心设置的局。是啊,如果没有当初的那番羞辱,也许就不会有他今天的成就。原来不是所有的羞辱都是伤害。

苏秦和张仪谁更胜一筹?

苏秦与张仪两人算是这个时期极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二人虽然是学者,但是也凭借着自己过人的胆识以及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为自己赢得了一席之地。

对于两人所做的事当时的人是这样评价他们二人的“一怒而天下惧,安居则天下熄”可见二人的能量是多么的巨大。

那么他们二人究竟是谁更胜一筹呢?

二人的背景

苏秦这个人的家庭背景并不算特别的好,家中也是以务农为主,能够供得起这位苏秦识文断字已经实属不易,在生活方面自然是十分的拮据,但是他本人又是却是拥有雄心壮志的。

因此,他很早便拜在鬼谷子门下研习纵横之术,在学成之后自己有在外游历多年,这一段时间虽然自己依旧是过着穷困潦倒的,甚至是狼狈不堪的生活,但是他却肚子欣然,这些年的见识也让他对这个世界有了更新更全面的认识。

之后他求见周显王被拒之后,就向西又被秦国拒,之后在赵国拜在了奉阳君门下,只不过却不被奉阳君喜欢,可以说他的这些经历十分的还是十分的惨淡的。然而他这个人却不甘心就这样失败,就这样他在公元前334年终于有了自己大显身手的机会。苏秦在这一年说服了燕文侯,说服了赵肃侯,得到这两国的支持之后,他接着就游说韩宣王、魏襄王、齐宣王、楚威王等人,山东六国的合作终于在这个时候完成了,他们的唯一目标就是抵抗强秦,使得秦国十五年不敢出兵函谷关!

而此时的他一跃成为从一个穷困潦倒的小子变成了身上加持六国相印的成功人士,不得不说这就是时代的力量,同样也是这种有准备且善于抓住机会的的人灵活运用的结果。

张仪的出身就要比苏秦好上许多,张仪出身魏国名门,也是早早的就拜鬼谷子为师,与苏秦一样也是学习纵横之术。两人算是既是同门又是师兄弟的关系,而且两人的相互凭借也十分的高。

虽然二人学习的方向大致相同但是苏秦主要采用的是“合纵”之策,而张仪则主张“连横”之策。张仪便是凭借自己的独特见解,获得了秦惠王的赏识,进而拜其为相期间亦是有着用结盟齐国、楚国的策略,来破除山东六国合纵之谋。

比试高低

苏秦在获得赵肃侯支持“合纵”盟约之时,张仪却十分的落魄。这个时候的张仪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归宿的地方。按理说这个时候的苏秦是应该帮扶张仪一把的,苏秦也确实是这么做的。不过所谓的帮扶却显得别树一帜。

苏秦与张仪都是拥有大智慧的人,这样的人我们或许理解不了。我们理解的帮扶基本上都是为对方铺平道路,可是苏秦却不这样。他暗中使人告诉他前往赵国拜谒苏秦,张仪也确实去了,只不过下场有点凄惨。来到苏秦门下的张仪却遭到了对方的讽刺,不仅是身份地位上的严重歧视,而且还恶语相对,说张仪不值得收留。

张仪面对此情景自然是大失所望,心中十分的不满。这个时候张仪就选择了秦国这个自己可以展示才华的国家,而这个时候苏秦却在张仪入秦之时又是派人辅佐,又是财物宝贝的送给张仪。

不得不说苏秦的方法还是很特别的,别出心裁!

张仪所主张“连横”之说被秦惠王所看中,张仪就这样被拜为秦国的客卿。原本还不知事情原委的张仪要感谢当时倾力帮助自己的这位友人,然而这位友人却选择了在此时离去。

在自己调查之后才知道这件事的原委,原来主导着一切的都是苏秦。

这位曾经对自己很傲慢的苏秦是希望张仪掌握秦国的大权,防止秦国破坏他的合纵计谋。

苏秦经常说自己的才能不如张仪,这一刻张仪自己被算计了说,自己的才能不及苏秦啊。这一点在我看来都是他们两个谦虚的说法。就比如说马云,人家有钱用说吗?肯定不用了 ,这是我们都知道的。

我们不得不说苏秦与张仪是那个时代的主角,两位战国的大纵横家,将“合纵连横”运营到极致,在我们的历史画卷上留下了不可或缺的浓重一笔。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