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评大赛|《燃烧女子的肖像》:旁观与注视

喜马拉雅APP订阅深焦Radio苹果播客订阅深焦DeepFocus Radio
【 影 评 大 赛 】
燃烧女子的肖像
身份的转换——旁观与注视
文 |蛰聿
编辑 | bastard
评委点评:
选取了非常集中和准确的视点进行评论,即两位主?之间的观看视?变化所带来的关系变 化。其实,对“观看”这一主题的提炼,在针对《燃烧女子肖像》的评论中不能说独一。这首 先因为影片本身围绕“肖像画”铺设的情节必然牵扯出“看”与“被看”的讨论,其次是俄耳甫斯 这一神话的寓言式贯穿。本文的优势在于结构的完整与连贯,视点的变化很直观地道出了两 人情感的张力变化。但比较遗憾的是,没有谈论太多影像上的独特美学。(海带岛)
全片,玛丽安经历了两次补足画像的过程。第一次,画中人不在场,玛丽安只能作为一个观察者,凭借印象描摹埃洛伊斯的肖像。第二次,画中人在场,此时的玛丽安与埃洛伊斯之间的关系更进一步,不再限于观察者与被观察者之间,而升级为注视者与被注视者。随着身份的转换,两人的关系也在希腊神话俄耳浦斯“回头”霎那的预示下经历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旁观的无效
正如他传创作中容易遭受的“非直接性”质疑,在非即时、时间延后的绘画创作中,作品的最终诞生将不可避免地受到主观影响并产生变形。肖像描摹更是如此。无论是第一位为埃洛伊斯作画的画家,还是以朋友身份暗中观察埃洛伊斯面貌特征的玛丽安,当他们无法对埃洛伊斯进行直接描摹、而只能作为被排斥者或是观察者时,他们此时的创作,都是无效的。这层创作的无效性反映到玛丽安与埃洛伊斯的情感关系中,则表现为情感的无回应状态。玛丽安发出热切目光的动机本意上是为了自己,是为了自己的作品。于是,当埃洛伊斯在玛丽安弹奏起“不快乐但是充满生机”的曲子向玛丽安投注以热切的目光时,当埃洛伊斯在厨房对玛丽安表白“体会到您对我而言不可或缺”时,玛丽安都处于不能回应的状态。旁观创作的无效性反映为情感的凝滞、堵塞与欺瞒。
注视的暧昧
而在玛丽安的第二次创作中,画中人终于在场,玛丽安的身份也随之转换,从旁观者/观察者转变为注视者/被注视者。当旁观者的假面被揭下之后,玛丽安、索菲和观众都得以接触更真实的埃洛伊斯。影片开头,那个隐藏在斗篷下不得见真实面容、或是被面纱掩住只余机警眼神、又或是在前画师画像上无头的埃洛伊斯,终于随着玛丽安注视目光的推进而更直接地展露眼前。
相较于之前大火的《以你的名字呼唤我》,《燃烧女子的肖像》的现实和时代枷锁更加突出。埃洛伊斯的母亲在嫁作人妇之前先借一幅肖像进入庄园。而埃洛伊斯也即将承受这样的命运,此前她的姐姐为了逃避这样的婚姻已经自己坠崖而亡。在这种情况下,埃洛伊斯对命运的愤怒以及说话时略显生硬逼人的姿态也就情有可原,玛丽安与埃洛伊斯在彼此目光交接中、在相互吸引中产生却终将没有结果的爱情也就显得更为动人。而当索菲对着开败了的花将绣满了生机的帕子完成时,便预示着玛丽安与埃洛伊斯的爱情即将走向现实的终点,也将走向记忆的永恒。
回视的阻断
俄耳浦斯的神话几乎贯穿全文,并和玛丽安与埃洛伊斯两人之间的爱情形成照应。当俄耳浦斯在听到妻子的埋怨而回头时,他失去了他的妻子。而当玛丽安在埃洛伊斯的呼唤下回视时,她也只能将身着白色婚纱的埃洛伊斯永远地留在了门内。
而当玛丽安在画廊中,穿过重重人群走向画廊另一端、看见画像中身穿白色婚纱、牵着孩子的埃洛伊斯时,她们的视线又实现了相交。只是这场本来可能产生暧昧的注视因为画框的限制而产生时空的隔阂与阻断,玛丽安即使与埃洛伊斯产生了视线上的相交,她依旧不可避免地又成为了旁观者。这场跨时空的注视更像是在画廊的另一端、玛丽安画下的俄耳浦斯与妻子的道别。没有回视时撕心裂肺的诀别,有的则是平静的道别,这也就表示为何画像中的埃洛伊斯终于露出了笑容——道别是平静与友善的。
而结尾处,回视的发出主体不再是玛丽安,而应当是埃洛伊斯。只是回视的可能性被阻断于管弦乐带给埃洛伊斯的情感冲击中。于是这场被时代桎梏的爱情终将在埃洛伊斯的“无回视”之中走向无疾而终。观众与玛丽安共同发出了单向度的注视,在镜头的逐渐推进中共同感受着埃洛伊斯对逝去爱情的宣泄与思念,共同体会到孤独处境中个体情感宣泄的自由,却是无法再体会到注视/对视的暧昧。
-FIN-
深 焦往 期 内 容
天才少女专心事业,给你久违的豆瓣9分爽剧
长泽雅美人伦片太难看,这部动画片则是近期院线最佳
章宇宋佳再好,也扛不住剧本的雷
拍到《风平浪静》,李霄峰依旧感觉匮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