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世界历险记读后感 细菌世界历险记主要内容作者

细菌历险记的作者内容?

《细菌世界历险记》是2012年1月1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高士其。该书主要讲述了“我”偶然喝了能将人变小直到是亿分之一毫米大小,可以到细菌世界做一回历险的液体,因而发生的有趣故事。虽然这是一本介绍科学知识的科普作品,可是它却不像一般的科普作品那样枯燥无味,这是因为作者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和大量的比喻、排比等修辞,语言活泼风趣,读者在阅读时会感到轻松愉悦。

范文一:《细菌世界历险记》观后感

今年暑假我读了《细道世界历险记》,字胜生动活泼的语言,带我游历了整个细菌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是高士其,作者以菌儿的口吻描写了一个细菌在天空到人的身体,从被科学家抓走被扔进水中,又从搭蚊子大叔,苍蝇大妈的便车,到乘风直上500米的高空,以_谈谐生动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比喻有人们传播了医学科学与公共卫生知识。书中的语言不仅形象而清新,既用简明的语句又该用拟人,排比,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条理清晰,层次分明地将科学道理解释出来,虽然包含专业术语与科学知识,但读起来良上口,趣味盎然。

日常生活中,人们吃了不干净的东西,就会让细菌进入人的身体,细菌为会驻扎在人们的肠胃,还在人们的肚子里兴风作浪,会让人拉肚子,严重的还会患肠胃炎,一旦人们没好了这个病,细菌就从人们的身体里出来,有时,细菌还会染人,动物的伤口,如果不及时就压,就会让细菌有机可趁。所以,我们要讲卫生,不能让肚子成为细菌的天堂。

细菌还是一种生存能力很强的生物,细菌在宇宙开创的时候就诞生了,以前人们还没有发现细菌,后来,人们才发现它们,开始想尽办法折磨它们,消灭它们,可它们还是活了下来,它们的生存,意识还是很强的。

读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细菌其实没有那么可怕,它也有它可爱的一面。有了细菌,酸奶才会发酵,有了细菌,类污才能变肥料;有了细菌,皮革才会柔软细菌其实和我们的生活息真相关。

菌儿带领我们进行了一次科学之旅,让我们对细菌有了更多多的了解,得到了更多的知识,也让我们对科学更加热爱。

范文二:学生荐书:《细菌世界历险记》

打开《细菌世界历险记》这本书,那个时而顽皮、时而傲娇、时而忧伤、时而可恶的菌儿就用它那诗一般清新的语言对我们说出了它全部的秘密。本书分“科学童话:菌儿自传”“科学小品:细菌与人”“科学趣谈:细胞的不死精神”三部分内容。这些作品,形式多样,通俗易懂,读来引人入胜,既普及的科学知识又给读者以思想启发。书中还有大量读者创作的科学诗,这些诗歌作品将作者幽默风趣,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写作风格展现的淋漓尽致,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文学性和趣味性,读来令人或会心一笑,或心中一动,或陷入沉思……

作者简介

 

高士其(1905-1988),科学家、教育家、作家、残疾人社会活动家。早年留学美国,因科学实验致全身瘫痪。归国后从事科普创作与抗日救亡。新中国成立后,撰著数百万字的科学作品,被亿万青少年亲切地称为“高士其爷爷”。创建新中国科协、中国科普研究所等,为中国科普事业的奠基人。为表彰他对科学与人类进步所做出的贡献,被授予“中华民族英雄”称号。国际小行星命名委员会授予星座命名,

国际编号3704号星为“高士其星”。

范文三:共读《细菌世界历险记》,探索微观世界的秘密

一、快速阅读,是提升阅读成绩的基础。

“一目十行、过目成诵” 是很多人在阅读中最想达到的状态,但是这种阅读境界一般人难以做到,真正能做到以上两点,除了具备一定的天赋外,还要进行专门的速读记忆训练,同时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行。

说起“一目十行、过目成诵”,我想起了历史上东汉时期的张衡就可以做到,《后汉书,张衡传》中有提到过他曾经讲到的一句话:“吾虽一览,犹能识之”,大概的意思就是我只是看了一眼,就能知道里面的具体内容了。作为一个语文老师,我也想让我的学生们提高自己的快速阅读能力,这样我教授课程的时候就能快速的让他们记住来了。为此,我研究了很多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同时也在课上和课下试过,但效果没有预想的好,因为有的方法只对个别学生有效果,其余大部分学生在我的方法上是茫然的。

这次阅读竞赛,我班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做不完题。我分析了原因。首先是做第一道题时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导致第二篇没有时间做,这是因为时间观念薄弱,家长和老师必须合作提升时间观念,做到不拖拉,每件事都规定时间;其次,词汇量少,积累不够,做题时想不出准确的词语来表达;最后,阅读速读太慢,理解不了难度较大的文本,因而做题困难。

速度、理解、记忆三个方面构成了阅读能力的一个整体,快速阅读也是一样。要想做到速度、理解和记忆的高效结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增强速读能力。

第一、使用“引导物”引导阅读

引导阅读是提升阅读效率最简单的训练方法,对初学者来说效果也是很明显的。引导阅读的好处在于:可以使我们眼睛必须做的工作量最小化,使大脑集中注意力,最终使我们的阅读速度不断加快,同时保持一个不错的理解水平。

阅读的时候,将引导物(比如一直细的笔或者手指)放在你正在阅读的那一行内容下面,顺畅的移动引导物,目光跟着引导物进行阅读。在你能理解的基础上,移动的速度越快越好。注意,移动的时候,不要经常停顿,一定要顺畅。

引导阅读中的提升练习方法:

首先,连续阅读三分钟,并且记录下三分钟一共阅读了多少的内容,进行标记。

然后,再次阅读这些你记录的内容,把移动速度加快,需要在两分钟内完成阅读。

最后,再重复上一步的操作,但是要把速度提高到一分钟。

这时候你的阅读速度已经提高了三倍,为了使这个速度保持稳定性,你还要不断练习,从而让自己适应这个速度或更快的速度。

这一训练中,如果已经练习的很熟了,可以不用引导物,直接尝试用目光移动阅读。第二、快速扫视法

这里说的扫视,不是引导阅读的那种一个字一个字的扫,而是五个字、十个字的扫。而且扫视的时候,只在重点句子上停留,一般次要的、辅助的就简单过一遍。

扫读的关键在于你是否能够快速的分辨出哪些是重点内容。这里给你几点建议:

1.根据你的阅读目的、需要来辨别,如果扫到了与你阅读目标相关的内容,就可以适当停留一下。

2.当你读到“新东西、有帮助、让你印象深刻的以及与自己思维不同”的地方,都属于对你有用的内容,都可以是你重点关注的对象。

3.当你读到不理解的地方的时候(这个时候最好不要死磕,做个标记就好,说不定读到后面就豁然开朗了)

4.当你在读到某一句话或某一个事例时,有了自己的见解或联想的地方(这个时候可以停下来做个记录、因为灵感稍纵即逝)。第三、养成一边阅读一边搭建思维框架的习惯结合前面的“快速扫视法”,在阅读中迅速把那些无关紧要的内容过滤掉,只关注重点句子和内容,然后把冗长的信息转换成简短的关键词或关键句。然后以这些关键词句为基础,一边阅读,一边在脑海内整合信息,构建一个思维框架。这样不仅使看书重点更突出、书的脉络更清晰,还减轻了大脑负担,这个方法对于文学、故事类的书籍,效果比较明显。

第四、快速阅读训练过程中的几点小建议1.在练习的时候,给自己制定不断提升的小计划很有帮助。比如,第一阶段给自己制定一眼看6个字的小目标,时间是一周,每天强化练习半小时。每次练习完后,用一眼看6个字的方法实际阅读文章半小时。等达到了这个小目标,可以给自己来一点小奖励,然后再制定下一阶段的小目标,逐步提升。

2.速读是一种需要大量练习的技能。就像读书一样,不是你花钱买了这本书,就等于你掌握了这本书中的知识,你还需要去阅读、去思考、去运用。

3.要保持有规律的练习。任何能力的掌握,以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状态去应对,基本上是很难学会的,更谈不上精通。

4.速读是一种能力,但也是一种阅读习惯,需要平时运用巩固加于完善。不要只是练习的时候去那样做,一定要运用于实际的阅读中去。

5.速读跟一个人的阅读基础、经验知识,也是有关系的。当你对一个专业内的知识了解的比较多,其阅读速度和理解自然也会快上许多。也就是说,我们平时要养成阅读的习惯,读的多了,你的知识积累、阅读经验、思维能力都会得到提升,这又反过来促进了你阅读效率的提升。

《细菌世界历险记》

二、《细菌世界历险记》问题参考答案

速读方法:(全程不超过15分钟)①先读问题;②以4-6个字为单位,快速浏览;③思考并与人(家长)讨论,说出答案;④对照老师的答案,家长引导孩子慢慢修正答案;⑤在每一章最后一页空白处写下来。(选做,时间不够可不写)

1. 《我的名称》P6细菌的身躯为什么永远是那么幼小?细菌是单细胞生物,虽然分裂得既快又多,但相互之间并不结合。它们像一盘散沙,孤孤单单。2. 菌儿到底是动物还是植物?细菌是菌中的一族,菌是植物的一类,所以它是植物。

3.《我的籍贯》 P13纵观全文,菌儿的籍贯到底是哪里?在非洲南部距今31亿年前的太古代地层,找到了0.5微米的杆状细菌遗迹,证明细菌的籍贯在非洲。

4. 根据细菌的特点来看,用什么方法能够最有效、最简便地杀灭食物里的细菌?答:加热。

5. 《我的家庭生活》P19食物放在冰箱里为什么能够保鲜?因为在低温环境下,细菌的繁殖速度变慢,甚至会停滞。

6. 菌儿为什么会说,科学家为它设置的玻璃小塔是“牢狱的家庭,家庭的牢狱?”因为在玻璃小塔里,细菌无法向外传播、缺乏食物、且氧气含量与空气不同。

7. 《无情的火》P26在菌儿眼里,“火”为什么是无情的?因为人们用火烧来做实验,想搞清楚细菌的起源。人们不断用火来灭菌,十分无情。

8. 在爱尔兰的神父家里,菌儿经历了哪些事情?证明了菌儿的什么特性?①细菌钻进一个盛满肉汤的玻璃瓶中,神父用火焰烧这个瓶子。烧了大约1个小时,细菌没有被全部杀灭,使肉汤变质。②证明了菌儿的生存能力和繁殖力强,随空气传播的特性。

9. 《水国纪游》P33菌儿在水国游历时,哪些地方是它不愿意去的地方?①泉水,因为那儿有无数石子沙砾。②海水,因为盐含量太高。

10. 联系写作时代分析,文章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本书写于战争年代,所以最后一句表达作者渴望和平,希望远离战乱的情感。

11. 《生计问题》P39哪些水中生物含有大量细菌?在食用时必须注意?淡水鱼、螃蟹虾蛤蚌螺和蚝等水中生物。食用时必须煮熟杀菌。

12. 为什么说菌儿是生物界中最不安定的分子?因为菌儿四处漂游,到处奔流,为自由而努力,为生存而奋斗。大海、人肚、土壤、天空……世上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菌儿的家。

13. 《呼吸道的探险》P47菌儿在呼吸道经历了哪些险情?在鼻腔、咽喉、气管、肺部都遭遇了抵抗。

14. 菌儿进攻呼吸道后,人体会有哪些不适?会如何抵御?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抵御方法是细胞鼓起纤毛扫荡;黏膜流出黏液减慢其速度;用喷嚏、咳嗽、说话、呼吸驱逐细菌;淋巴腺用白细胞捕捉等。

15.《肺港之役》P55肺港之役的三位功臣哪些菌儿?①猩红热的真凶——溶血链球菌;②肺炎的主犯——肺炎双球菌;③流行性感冒的祸首——流行性感冒杆菌。

16. 菌儿侵入肺港之后,会给人体带来哪些疾病?溶血链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侵入肺港后,开始强占肺房,防毒纵兵,轰炸细胞,冲破血管,与白血球恶战,与抗毒体肉搏,闹得人肺部发硬,流血出脓。最后,演变成人的三大病变——伤风、流行性感冒、支气管肺炎——一次比一次紧张,一回较一回危急。其中,伤风是小胜,流行性感冒是大胜,支气管肺炎是全胜。

17.《吃血的经验》P63菌儿最喜欢的美食是什么?它为什么喜欢这种美食?(P56-58)①菌儿最喜欢的美食是细胞。从最低贱的阿米巴的胞浆到人类的血液,它几乎无所不吃。②因为吃别人的细胞是为了养活自己的细胞。

18. 人体的血液有哪些自卫力量?(P60-61)人体内血液里有如下细胞:①像车轮一样带血色素的“红血球”,胞内没有核心,满载着蛋白质和脂肪;②没有血色素的“白血球”,胞内有核心,会伸出 伪足来抓住菌儿;③卵形无色的“血小板”,具有凝结血液的力量,常常绑住菌儿;④死去的红细胞的后身——“血尘”;⑤无形的“抗体”。但防卫力量只有“白血球”“血小板”和“抗体”。

19.《乳峰的回顾》P72菌儿进入乳汁后,会造成哪些后果?(P67)乳汁的营养来源于红血球的供给,细菌就能通过血液潜伏在乳头上,从而通过哺乳传播到婴儿的身体。(P68)人们的应对办法是使用硼酸水或酒精来洗刷乳峰,达到消毒目的。还有一些顽固的细菌准备混入血液冲进婴儿的食道,科学家则采用“梅毒反应”“结核菌素反应”来检测细菌,从而避免婴儿感染。(P70)通过乳汁进入婴儿身体后,会导致结核、伤寒、副伤寒、痢疾、白喉、猩红热、脓毒性的喉痛,乃至“布鲁氏菌病”之类的疫病。

20.科学家为了解决牛乳中的细菌问题,想出了哪些办法?(P71)消毒时,把牛奶加热到60度,使有害的细菌被杀灭,留下有益的细菌。

21.《食道的占领》P80细菌从消化道进入胃肠,最后从肛门排出,在这段漫长的历程中,它们会遭遇到哪些抵抗呢?首先最大的威胁是胃酸,它烧死了大部分细菌。进入幽门,食物慢慢变成中性,进入小肠。在小肠中,不少食物还蕴蓄着缓冲的酸性,会继续杀灭细菌。肠壁细胞会在小肠中与细菌抢夺食物。

22.为什么粪便含有的细菌会这么多?它们占粪便总量的多少?因为人的食道是最适宜细菌生存的沃土,细菌在食道里大量繁殖,又大量死去。粪便里的细菌总量有128之后拖18个零那么多,占粪便总量的1/4至1/3。

23.《肠腔里的会议》P88我的菌族中,经常在动物的肠腔里居住着的主要有八大群,他们各有怎样的外形特点和喜好?①乳酸杆菌喜好吃糖;②大肠杆菌住在肠子里;③厌氧杆菌讨厌氧气;④粪链球菌喜欢粪便;⑤变形杆菌喜欢吃腐肉;⑥芽孢杆菌喜欢吃枯草烂叶;⑦螺旋菌只能生活在活肉活血中;⑧酵母菌和霉菌喜欢发酵造酒。

24.菌儿有哪三种外形和特点?外形分球形、杆形、螺旋形,特点是芽孢、荚膜和鞭毛,可分食肉和食糖两大类。

25.《清除腐物》P98在整个地球生命圈中,细菌的职责是什么呢?细菌是土壤里的劳动者,大地上的清道夫,除污秽,解固体,使废物有用。

26.细菌为什么有清除腐物的能耐?细菌体内有一种神奇的东西,叫“酵素”,也叫“酶”。它就像是化学界的媒婆,能促使各种分子加速结合或分离,而自己并不起什么变化。酶有三大作用:发酵、分解蛋白质、溶解脂肪。这些东西被分解后,成了细菌的胞浆,最后就被清除了。

27.《土壤革命》P105菌儿作为土壤联邦中的公民,是怎样进行“革命工作”的?土壤革命的工作,需要彻底的破坏也需要基本的建设。参与土壤革命的细菌分两派,“营养自给派”和“营养他给派”。自给派能将无机的元素变成植物的食粮,吸收二氧化碳维持自给的生命;他给派能分解有机物,净化这个世界。两者相互合作,完成了对土壤的更新。

28.你如何评价细菌在“土壤革命”中的意义? 在“土壤革命”中,细菌扮演着绝对重要的角色。没有他给派的破坏,自给派无从建设;没有自给派的建设,他给派也无从破坏。两派之中,细菌都是最大的主力部队。如果没有土壤革命,植物便无法生存,动物更无法出现。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细菌,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

延伸阅读

自2019年冬天开始,一个小小的生物—新冠病毒,就闯入了人类世界。截至今天,因新冠病毒造成的死亡:全球累计380多万,其中美国60万、巴西49万、印度37万,全球经济陷入萧条,人类出行受到限制。。。

就连刚学说话的娃娃都知道:“有病毒、少聚集,勤洗手、戴口罩”。

新冠肆虐的结果便是:人人自危,谈菌色变。

可是,这让人敬而远之的新冠病毒是细菌吗?细菌是什么?他们长啥样?所有的细菌都是危险的吗?他们都致病吗?

如果你也有如上疑问,就跟我一起翻开这本《细菌世界历险记​》吧

本书的作者高士其爷爷,是中国科普事业的先驱和奠基人。 作者化身“菌儿”,赋予细菌人的特质,用独特视觉带我们走进神秘的细菌王国。这本书也被评为国际儿童文学大奖优秀作品,是中小学生课外必读书目。

下面,我将给大家科普细菌王国里的三个小知识:1、认识细菌家族;2、小身板,大能耐;3、分清好坏,扫除邪恶。

1、 认识细菌家族

我们先来认识细菌王国里的居民吧,按体型大约可以将其分为大个子和小个子:

细菌王国里住着一群大个子,算得上是家族的巨人。它们长着高高的大长腿,纸伞似的黑圆圆的盖,它们也是人类最熟悉的家常美食:香菇,平菇之类。

这些大个子附着树干而生,外貌与植物几乎没有两样。也许你本以为这些是植物,其实它们还有一个名字叫“菌子”,属于地地道道的细菌家族的成员哦。

相比之下,细菌王国里的其他子民如“菌儿”则小得可怜了。只有在能放大至1000倍的显微镜下才能看得清它们的面貌。有多小呢?小到比顶小的一粒灰尘还小100倍,比苍蝇的眼睛还小1000倍。有多轻呢?轻到连几十万只它们挂在苍蝇的脚下,也不觉得重。

看过了体型,我们再来看看他们的模样:

菌族菌种,多种多样,菌子菌孙,千千万万。除了人类最熟识的大个子菌类外,显微镜下的万千子民从外形上大约可分为六大类:一为像菊花似的“放线菌”,二为像游丝似的“丝菌”,三为断干折枝似的“枝菌”,四为小皮球似的“球菌”,五为小棒子似的“杆菌”,六为弯腰曲背的“弧菌”。

认识了他们的外形,内在当然也不能忽略了。

细菌家族是游牧民族,如果要给它们取个什么外号,或许可以叫它们“地球通”吧。无论是地球的哪个角落,只要有水汽和“有机物”的地方就有它们的身影。或在空气中,或在土壤层,或在动物的肚肠内,亦或在水里。总之,它们无处不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细菌也不例外。它们最喜的环境温度是37℃,所以人的肚肠大约是它们的天堂。 60℃以上它们便没什么生气,100℃以上则几乎看不到它们的踪影了。 干的如沙漠,冷的如冰川,则少之又少。

2、小身板,大能耐

认识了细菌家族,你一定想知道这些家伙都能干什么吧? “菌儿”说:别看我个儿小,我可是人类的大功臣呢!不信你看它们:

美酒佳肴好伙伴:酵儿、霉儿、酸儿、麹儿

菌众当中,有发酵本领的:大胖子酵儿、长廋子霉儿、长寿的乳酸杆菌以及能干的麹儿。酵儿帮助人们酿酒,霉儿帮助人们制造甘油、面包、包子和馒头,乳酸杆菌为人们制造酸牛奶,麹儿为人们制造豆腐和酱油。

防寒保暖好助手: 亚麻是制衣上等材料,兽皮是制皮前提。离开细菌,浸麻和制革变成了空谈。有了细菌,亚麻的纤维得以消除,兽皮可以化刚为柔而不至于臭腐。这样说来西装革履终是离不了这小家伙呀!

化腐朽为神奇:土壤细菌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人总是感慨生命的神奇,殊不知这一切都有赖于我们看不见摸不着的细菌呀。

自青苔绿藻,自残花枯叶,以至于人类,地球上一切的生物,不死则已,死了都要归入土中。细菌见了,就围着吃,慢慢地把他们身上复杂的蛋白质,或纤维素,一点一点地都分解下来,变成植物们能吸收的养分,无怪乎土壤因此能变得又肥沃又新鲜了。

3、 分清好坏,扫除邪恶

人得明辨是非,而在细菌王国,我们要分清好坏。 对人类的大功臣,我们要好好对待。而对于邪恶势力,则万万不可姑息。

到底哪些是细菌王国的邪恶势力呢?

生活在水里确切地说是从粪中来的,如伤寒菌、如痢菌、如霍乱菌;早伏在肉和菜里的,如肠热毒、如腊肠毒菌;还有那泥土里的破伤风毒菌;爬在人皮肤上的梅毒菌和淋菌。除此之外还有那说不上名字而潜伏在人虫兽身上的毒菌,随时随地带给人类可怕的传染病,如结核、如脑膜炎、如肺炎、如流行性感冒、如鼠疫、如狂犬病。

毒菌们一个个如狼似虎,朋友们可要小心了!记住妈妈说的话:勤洗手,喝开水,讲卫生,带口罩,还有别忘了打预防针哦!

听我讲了这么多,是不是瞬间觉得自己见识浅薄了?

哈哈。。。 这本书让我们认识了细菌家族,了解了它们的小小身板藏着大大能耐,知道了细菌王国里的邪恶势力——毒菌。

细菌世界并非我们想的那么简单,那么可怕。细菌和人类,并非绝对。

对了,新冠病毒是细菌吗?快来翻翻高士其爷爷的《细菌世界历险记​》吧。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