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和刘邦是什么关系,起初为什么项羽要帮刘邦?
说到刘邦和项羽,大家都会说,他们两个的关系是死对头,“楚汉相争”,说的就是他们俩的事情。项羽最后在同刘邦的垓下之战中战败,走投无路,自刎于乌江。刘邦素来就把项羽当作自己最大的敌人,只有打败了他,才能建立起自己的天下。刘邦,是汉高祖,是汉朝的开山鼻祖;项羽,是西楚霸王,是一位大名鼎鼎的战士,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陈胜、吴广发动农民起义以后,各地的百姓纷纷杀了官吏,响应起义。没有多久,农民起义的风暴席卷了大半个中国。 陈胜派兵遣将分头去接应各地起义,他们节节胜利,占领了大批地方。但是因为战线长,号令不统一,有的地方被六国旧贵族占了去。起义不到三个月,赵、齐、燕、魏等地方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派出周文率领的起义军向西进攻,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赶快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放了出来,编成一支军队,向起义军反扑。原来的六国贵族各自占据自己的地盘,谁也不去支援起义军。周文的起义军孤军作战,终于失败。吴广在荥阳被部下杀死。起义后的第六个月,陈胜在撤退的路上被叛徒杀害了。
陈胜、吴广虽然死了,可是由他们点燃起来的反抗秦朝的那把火正在到处燃烧。在南方的会稽郡(治所在今江苏苏州),声势更大。在会稽郡起兵的是项梁和他的侄儿项羽。项梁是楚国大将项燕的儿子。楚国被奏国大将王翦攻灭的时候,项燕兵败自杀。项梁老想恢复楚国。他的侄儿项羽身材魁梧,又挺聪明,项梁亲自教他念书识字。可是项羽才学了几天,就不愿学下去。项梁又教他学剑,项羽学了一阵子,也扔下了。
项梁很生气,可项羽满不在乎地说:“念书识字有什么用处?学会了,不过记记自己的名字;剑学好了,也只能跟几个人对杀,没什么了不起。要学,就要学打大仗的本领。”项梁听他的口气不小,就把祖传的兵书拿出来,给他学。项羽一听就懂,可是略略懂得个大意,又不肯深入钻下去了。项梁本是下相(今江苏宿迁西南)人,因为跟人结了冤仇,避到会稽郡吴中来。吴中的年青人见他能文能武,都很佩服他,把他当老大哥看待。项梁也教他们学兵法,练本领。
这回儿,他们听到陈胜起义,觉得是个好机会,就杀了会稽郡守,占领了会稽郡。不到几天,拉起了一支八千人的队伍。因为这支队伍里大都是当地的青年,所以称为“子弟兵”项梁、项羽带着八千子弟兵渡过江,很快打下了广陵(郡名,治所在今江苏扬州市),接着又渡过淮河,继续进军。一路上又有各地方的起义队伍来投奔项梁,和他们联合起来。第二年,有一支一百多人的队伍,由刘邦带领,来投靠项梁。
刘邦本来是沛县(今江苏沛县)人,在秦朝统治下,做过一名亭长(秦朝十里是一亭,亭长是管理十里以内的小官)。有一次,上司要他押送一批民伕到骊山去做苦工。他们一天天赶路,每天总有几个民伕开小差逃走,刘邦要管也管不住。但是这样下去,到了骊山也不好交差。
有一天,他和民伕们一起坐在地上休息。他对大家说:“你们到骊山去做苦工,不是累死也是被打死;就算不死,也不知道哪年哪月才能回乡。我现在把你们放了,你们自己去找活路吧!”民伕们感激得直流眼泪,说:“那您怎么办呢?”刘邦说:“反正我也不能回去,逃到哪儿是哪儿。”当时,就有十几个民伕情愿跟着他一起找活路。刘邦同十几个民伕逃到芒砀山躲了起来。过了几天,聚集了一百多人。
沛县县里的文书萧何和监狱官曹参知道刘邦是个好汉,很同情他,暗暗地跟他们来往。赶到陈胜打下了陈县,萧何和沛县城里的百姓杀了县官,派人到芒砀山把刘邦接了回来,请他当沛县的首领。大家称他沛公。刘邦在沛县起兵以后,又招集了两三千人,攻占了自己的家乡丰乡。
接着他带了一部分队伍攻打别的县城,不料留在丰乡的部下叛变。刘邦得到这个消息,要回去攻打丰乡,可是自己的兵力不足,只好往别处去借兵。他到了留城(今江苏沛县东南),正好张良也带着一百多人想投奔起义军。两人遇在一起,很谈得来。他们一商量,觉得附近的起义队伍中,只有项梁声势最大,决定去投奔项梁。
项梁见刘邦也是一个人才,就拨给他人马,帮助他收回丰乡。从此,刘邦、张良都成了项梁的部下。陈胜、吴广等主要起义领袖死了以后,由于各地起义的领导权都落在旧六国贵族手里,彼此争夺地盘,闹得四分五裂。秦国的大将章邯、李由,想趁机会把起义军一个个击破。
在这个紧要关头,项梁在薛城召开了会议,决心把起义军整顿一下。为了扩大号召,项梁听了谋士范增的意见,把流落在民间的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找了来,立为楚王。因为楚国人对当年楚怀王受骗死在秦国,一直为他抱不平。为了提高号召力,大家把他的孙子仍称作楚怀王。
刘邦与他有八拜之交,昔年也曾多次在战场上支援过他。虽然他知道刘邦已然有了称王的野心,但绝不能因为怀疑就妄下“诛心之论”。他明白的知道,当时的天下,各地仍然有各地的势力,他所能掌控的无非就是属下的那些项家军。而刘邦原本也属于楚国的势力,此时如果他们彼此相斗,最有可能得利的还是其他的诸侯。所以,对于刘邦,他只能加强防范,而不能直接杀掉,更不能用宴会暗杀的卑鄙手段杀掉。鸿门宴对刘邦的威慑已经达到了他的目的,凭他的本事,也没必要将刘邦非得杀掉,反而成就了对方的名声。
所以,项羽没有杀掉刘邦,并非是什么妇人之仁。而是出于掌控天下的深层考虑。也正是基于此,才使他顺利成为真正的霸王,控制了整个天下的格局,并将刘邦困在了巴蜀之地。从这点来看,他绝对是一个具有大智慧的真英雄。
刘邦对于人们比向羽更善良,他被大量的人才所包围,如萧何,韩信,张良等。这些人文可以治理国家,吴能敌人的垮台在刘邦迪的建立中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项羽一直是自给自足的,不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这是他在刘邦手中输球的主要原因。
延伸阅读
刘邦和项羽距离多少年?
刘邦是西汉王朝建立者,而项羽是西楚霸王,两人都是秦末汉初历史人物,是同一时期人物。刘邦出生比项羽大24岁左右,卒年相差五年。
刘邦与项羽之间的故事?
一开始的时候,项羽与刘邦是合作伙伴,他们一同推翻秦。之后,项羽称霸,刘邦野心颇大,不愿成服于项羽,便在自己的封地上苦心经营。时机成熟之后,楚汉战争也就爆发了。项羽从一开始的利势渐渐走向衰败,而刘邦则相反。刘邦用各种手段,经过几番周折努力,将善战的项羽打败。最后,项羽被逼得乌江自刎,而刘邦称帝了。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唐宋典籍记载为周王族诸侯国项国后代,姬姓,项氏,名籍,字羽,泗水郡下相县(今江苏省宿迁市)人。秦朝末年政治家、军事家,楚国名将项燕的孙子。
公元前206年二月,分封诸侯,以刘邦为汉王,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不久,田荣、陈余于齐、赵等地举兵反楚,刘邦乘机平定三秦,进逼西楚,楚汉之争随之爆发。项羽虽于战争前期取得胜利,但因分封诸侯,内部矛盾重重,加以战略决策失宜,军事形势日益不利,终被围困垓下,夜闻楚歌四起,以为汉军已得楚地,遂突围至乌江,自刎而死。
刘邦(公元前256年/公元前247年-公元前195年6月1日),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人(今江苏省徐州市丰县)。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公元前195年,讨伐英布叛乱的时候,伤重不起。制定“白马之盟”后,驾崩于长安,谥号高皇帝,庙号太祖,葬于长陵。
刘邦和项羽是老乡吗?
刘邦和项羽是老乡,两人都是江苏人。
1、刘邦,字季,是今江苏徐州丰县中阳里街道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和军事指挥家,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2、项羽,名籍,字羽,是今江苏宿迁市区人。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都是现今的江苏人,所以他们是老乡。
扩展资料:
1、刘邦做了皇帝,在设盛宴招待大臣时,对父亲刘太公夸耀说:“原先您老经常说我是无赖,没有赖以生存的赚钱之道,没有二哥能理家治业。
2、如今我做了皇帝,您看在是二哥的财富多,还是我的财富多呢。”刘邦和父亲刘太公在一起住,每五天就去拜见一次,太公觉得没什么,也习惯了。
3、但太公的属官却觉得不合适,就劝他说:“俗话说,天无二日,地无二主,当今皇帝是您的儿子,但他也是人主。
4、您虽是他的父亲,但也是他的大臣。让他这个主人拜见您这个大臣,不合礼仪。况且这样也显不出皇帝的威严。”
5、等刘邦再拜见父亲时,太公就提前拿着扫帚出门相迎,然后倒退着进屋,不给刘邦行礼机会。刘邦很吃惊,跳下车去搀扶父亲。
6、太公赶忙说:“皇帝贵为人主,不能因为我一个人破坏了国家的礼法。”刘邦便下诏书,尊太公为太上皇,这样一举两得,不但明示了皇帝的尊严,他也可以顺理成章地拜见父亲了。
刘邦和项羽的区别是什么?
刘邦和项羽的差别决定了楚汉战争的走向,二人的差别可谓天翻地覆,我们主要列举以下几点:
一、刘邦善于用人,项羽则缺乏识人的慧眼。刘邦知人善任,手下聚集了一批能干之材。就拿最著名“汉三杰”来说,会谋略的张良,能够在他手下运筹帷幄;善于运营的萧何,他敢将大后方交与;军事天才韩信,他敢直接封大将军。刘邦擅长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上,并且用人不拘一格。项羽不善于用人,亲项伯而远范增,项羽手下虽有五虎将,但难掩其用人上的缺陷,其用人全凭个人好恶,韩信、陈平都曾在项羽麾下,因发挥不了自身的价值才转投刘邦。
二、刘邦善于听取意见,项羽则显得刚愎自用。“为之奈何”是刘邦最为人称道的口头禅,殊不知这显示了刘邦的大智慧,刘邦的手下可以放心大胆地向其提出意见,而对于自己最信任的谋士张良,刘邦一向是言听计从。相比之下,项羽这里很多不错的建议得不到采纳,在鸿门宴上不听范增之言放走刘邦,实属放虎归山,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三、刘邦小人作风,而项羽坦荡君子。刘邦出生市斤,有商人的利己,心狠又虚伪,为了自己活命曾经三次将儿女踢下马车,且为人粗鄙,喜欢骂人。相比之下,项羽出生于贵族世家,做人坦坦荡荡,行事光明磊落,有着很强的英雄气概。当然,君子往往干不过小人。
刘邦和项羽的故事?
刘邦和项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项羽是贵族后裔,刘邦出生市井。项羽力大无比,英勇盖世;刘邦武不能武,文不能文。项羽一生只痴情与一个女子——虞姬;刘邦贪婪、好色。项羽讲义气,重感情,秦兵在战争中伤害了他心爱的将军和手下,项羽一怒之下活埋了20万秦降兵;刘邦反复无常,狡黠多疑。在我的心中,项羽实在是一个顶天立地的、真正的男人,叱咤风云、爱憎分明,“有志者,事竞成,破釜沉舟,百万楚兵终灭秦”说的就是项羽! 然而,在争夺帝王的战场上,项羽失败了,——项羽平生久经沙场,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所向披靡;他仅且仅当输了一次,这一次他输的很惨,连带着送了他的命!相反,刘邦在战场上一直是输家,在真正意义上,他只痛痛快快的赢了一次,一战定江山,他坐上了帝王的宝座。历史往往就是这样爱和人开玩笑,其中原因甚是值得玩味! 我们可以这样说,项羽是个英雄、是个君子、是个好男人;刘邦却是个小人、甚至是流氓地痞。小人战胜了英雄,流氓战胜了君子,偶然否?不,这是必然。如果让历史重演,我相信最终坐上皇帝宝座的还是刘邦!事实上,历朝历代的开国帝王没有一个是君子。 做君子很累,也有很多的拘束!小人没有,小人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可以无所不用其极、可以随意的变化自己的面目,——而把自己的真实心意深深的隐藏在心中!无疑,在玩弄权术、笼络人心方面,刘邦已经深得要领。脸皮要厚、心地要黑、手段要狠、嘴巴要甜、要会演戏和表演,刘邦都做到了。刘邦做亭长的时候赖帐、欠钱,戏弄民女,在他进入关中的时候就全变了。他约法三章,对阿房宫里的财务和美女秋毫无犯,老百姓和秦国的旧臣一片欢呼。可怜的项羽尚且以为是刘邦对他的忠诚,范增却越发的看出了刘邦的不简单,——可惜项羽不听范增的。刘邦手下智囊三千,张良、萧何、韩信个个都是才能出众之辈,项羽有且仅有范增一个聪明人,可惜他还不听人家的。项羽确实不是他的对手,刘邦实在是高明;难怪项羽要输,刘邦要胜! 看秦末的历史其实很没劲,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项羽失败的原因。项羽必输,毫无疑问!后人看历史由于距离远而变的清晰,很容易看清;但当时的很多聪明人都看出来项羽致命的缺点,所以尽管项羽名声如日中天、尽管刘邦是个小人,他们都宁愿投靠刘邦。真正精彩的争斗史是战国和三国时期,那是个需要英雄而且产生英雄的时代;看大小霸主纷争、看谋士纵横、看将士喋血沙场,真的让人热血沸腾!如果让我在君子和小人间选择的话,我宁愿当小人;如果让我在政治家和商人之间选择的话,我宁愿选择商人,政治家很累、很假、很虚伪!前一端时间,克林顿因为一个女人而弄的差点下台的事情让我很感慨。凭心而言,那一个成功的男人是多干净、多纯洁的。作个商人,有点钱又无声名之累,做你爱做的事情,有何不好?
刘邦为什么没项羽出名?
一、出身。
秦末离战国时期也只有十几年的时间,战国历来就是分封制下的贵族政治,阶层固化,有一个贵族的出身是很容易被人尊敬的,而项羽就是贵族出身,他的爷爷是秦灭六国前楚国的上将军项燕,也是楚国的贵族和名将,在当时,贵族当政是天经地义的事。
相反,当时的底层平民是难以得到认同的,尤其是像刘邦这样出身低微,身上又有着一股地痞流氓的气息,在当时不是主流,同时又让相当多的读书人不喜欢,当然,刘邦也不喜欢读书人,甚至会在儒生的帽子里撒尿,也看不起读书人,所以读书人不喜欢刘邦,口口相传下去,到了司马迁时代,就变成了史记中的证据。
二、行为
刘邦与项羽各自的行为直接影响到他们将来的名声,两人比起来的话,项羽更重情义,刘邦显得无情无义,比如鸿门宴,刘邦主动向项羽示弱,项羽觉得之前与刘邦是兄弟,有情义,再加上刘邦示弱,所以主动放过了刘邦,这才有了后来的楚汉战争,项羽明明有实力杀了刘邦,却在鸿门宴放了刘邦,这让项羽显得有情有义。
但是刘邦就不同了,如果你仔细读过史书,刘邦的所作所为基本上被司马迁记载下来了,无论是好的一面还是恶的一面,史记中有三个故事证明刘邦是无情无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