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国合纵攻秦有多少次?
五国攻秦应该称为合纵攻秦比较合适点,一共发生了五次。
其中,只有第一次是主动出击,但是只有魏赵韩三国出兵,最终以失败告终。后面四次都是秦主动攻击,合纵被动反击,第二次和第四次反击成功,把秦国重新困在了函谷关以西。
但随着秦国连横、远交近攻政策的实施,成功分解了合纵各国,第五次合纵攻秦,是成果最为辉煌的一次,差点就攻进咸阳去了,但是因为各国人心不齐,加上秦国摆出了决一死战的决心,终于各个击破。此后,合纵彻底解散,再也没能阻止秦国统一六国。
延伸阅读
大秦帝国五国伐秦结局?
在秦王政六(公元前241)年,以楚国为首联合燕、赵、魏、韩组成攻秦的合纵联军;合纵联军以楚考烈王为纵长,楚国春申君黄歇为统帅统领联军向秦发起进攻,由于秦国新占领的地域广阔、兵力分散且人心不定,所以五国联军刚开始进攻非常顺利,一直打进函谷关内,在距离秦国都城咸阳不远的蕞地,秦国集中优势兵力进行反击,联军抵挡不住只能败退。
第五次联合攻秦以秦国的胜利而宣告结束。不久后秦王政亲正后,任用李斯为丞相并采用其策略,加快了各个击破统一六国的步伐,再也没有给六国再次合纵攻秦的机会,终于在公元前221年灭亡六国统一中国,让六国和合纵永远成为历史,中国由此进入了第一个封建大一统时期。
五国联军打败秦国有没有机会灭国?
在战国时期,秦国在商鞅变法后走向强大。在崛起之后,秦国不断蚕食山东六国的疆域,取得了多场战役的胜利,比如伊阙之战、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等。当然,秦国的步步紧逼,也引起了山东六国的紧张,从而促使山东六国组成联军来遏制秦国。其中,就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来说,也被称之为河外之战。此战,是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元前247年),在合纵攻秦之战中,魏信陵君无忌率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于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击败秦军的一次作战。
在这场战役中,魏、赵、韩、楚、燕五国组成联军,由魏信陵君魏无忌指挥攻秦,在河外(今河南西部黄河以南地区)大败秦军,并尾追至函谷关后撤军。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获得了胜利。不过,比较可惜的是,在取得胜利之后,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五国联军,却各自散去,也即没有继续攻打秦国,甚至没有借着这一次机会来消灭秦国。那么,问题来了,信陵君率领五国大军击败秦军后,为何不一鼓作气,消灭秦国呢?换而言之,这不是浪费机会吗?
一
首先,邯郸之战后,赵国转危为安。信陵君魏无忌救赵有功,但他窃取魏王虎符,击杀大将晋鄙,害怕魏安厘王降罪,不敢再回魏国,命令副将率军回魏,自己率领宾客停留在赵国。 在得知这一消息后,秦庄襄王听说信陵君留赵,认为这是攻魏的大好机会,令蒙骜率军东向攻魏。魏兵屡败,不能抵挡秦军进攻。因此,魏安厘王派遣使者到赵国,请魏无忌回国拒秦。信陵君回国后,魏王免其窃符杀将之罪,授上将军印。
到了公元前247年,信陵君致书各国,请求派兵援魏。赵、韩、燕、楚等国国君素来敬重信陵君,纷纷遣军到魏,听其节制,只有齐国不肯发兵。同年,信陵君魏无忌率领魏、赵、韩、楚、燕五国联军西向攻秦,秦军败退。联军追至河外,包围了秦军。在这场战役中,信陵君魏无忌亲冒矢石,率先冲锋,促使五国联军士气大振,紧随冲锋。秦阵营混乱,蒙骜因腹背受敌,被迫西退。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今河南灵宝北)。秦军紧闭关门,坚守不出。
二
在战国时期,秦国之所以有恃无恐,频繁进攻山东六国,无疑是仗着自己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换而言之,秦国不怕在山东六国的战场上吃到败仗,因为即便被击败的话,自己也可以退守函谷关,通过函谷关来抵挡山东六国的联军。在第四次合纵攻秦之战中,秦军虽然被初期受挫,不过在退守函谷关之后,信陵君魏无忌同样无计可施。
三
一定程度上,秦国的函谷关,可以和三国时期蜀汉的剑门关相提并论了。在魏灭蜀之战中,钟会率领10多万大军进攻蜀汉,却被姜维挡在剑阁一带。虽然姜维只有数万大军,不过,因为剑门关易守难攻,钟会也是无计可施。另一方面,在河外之战中,信陵君魏无忌之所以退兵,也是因为当时的五国联军,不具备消灭秦国的实力。彼时,赵国经历长平之战、邯郸之战的重创,已经没有多少精锐之师了。如果是巅峰时期的赵国,不用其他诸侯国的帮忙,自己就可以和秦国较量了。
四
更为关键的是,一旦击败了秦国,这三个诸侯国也容易从秦国手中夺取疆域。不过,对于燕国、楚国、齐国这三国,他们所面临的情况则明显不同了。其中,就齐国来说,和秦国之间隔着魏赵韩三国,也既没有受到秦国的直接威胁,自然不愿意参加山东六国的合纵攻秦之战。至于燕国和楚国,虽然派出了大军,但是,他们也不是真心出力,毕竟秦国当时的主要进攻目标,不是燕国和楚国,而是魏赵韩三国。综上,在第四次攻秦之战中,当秦军退守函谷关后,信陵君魏无忌率领的联军和秦军相持数个月后,只能选择退军,对于这些诸侯国来说,既没有实力,也不敢奢望一下子消灭秦国。而这,自然给了秦国喘息之机,促使其继续执行一统六国的计划。
最后一次五国合纵攻秦损失兵力?
六国伐秦一共伤亡45万左右。
六国攻秦之战是公元前241年赵、楚、魏、韩、燕五国联合进攻秦国的战争。此战五国战败,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六国攻秦之战是战国时期最后一次诸侯合纵攻秦之战,尽管庞暖富于智谋,又善于纵横之术,但最终无功而返。从此,六国更加无法抵御秦国的兼并,秦国最终统一六国,建立秦朝。
六国一共发动了几次反秦?
五次
进入战国中期,秦国在经历了商鞅变法以后,实力得到极大的增强,引起了其他六国的恐慌,在苏秦等人所推崇的“合众”理论的推动下,关外六国前后五次发动了对秦国的战争。
公元前318年,第一次合众攻秦(函谷关之战)。
秦国在通过商鞅变法开始强大之后,急于对外扩张,这引起了周边国家的恐慌。在公孙衍的推动下,以楚怀王为纵长,集合魏、赵、韩、燕、楚五国军队前往函谷关,又联系到秦国西面的义渠部族,希望他们从侧面给秦军施加压力。
乍一看秦国被两面夹击,压力甚大。其实呢,在西面,秦国赠送了许多纹绣与美女给义渠王,延缓了义渠人的攻势,这样一来,秦国得以专心在东面作战。而东面的五国内部并不团结,楚国和燕国由于没有与秦国接壤,所受到的威胁并不大,只肯在后面摇旗助威。与秦国接壤的魏、赵、韩三国也因为各种积怨,并不能统一对秦作战。这使得秦军得以各个击破,大败联军。
最终,第一次合众攻秦以联军的惨败告终。
公元前298年,第二次合众攻秦。
在函谷关之战后,秦国有感于后方局势不稳,于是将精力集中在义渠与巴蜀等地,通过数年的征讨,彻底消灭义渠,得其25城。又派遣司马错入蜀,攻灭巴蜀等国,尽取其地。这样一来,一方面更快的促进富国强兵。另一方面得以从侧面对楚国进行战略包围。在修养十余年后,掉转兵峰,再次向东扩张。
在受到秦军大举压境的威胁下,第二次反秦联盟应运而生。由齐国牵头,齐、韩、魏三国集中精锐,趁着秦军多线作战非常疲惫的大好时机,经过三年苦战攻入函谷关,迫使秦军回撤,并割让归还了之前所攻取的楚、韩、魏等国城池,取得了胜利。
这第二次合众攻秦,在齐、韩、魏等国的努力下,取得了不小的胜利。
公元前287年,第三次合众攻秦。
虽然在公元前296年的第二次合众攻秦中被击败,但是秦军主力并没有什么大的损失。经过数年的休整与重组,秦军再次崛起。这回,他们通过远交近攻的政策,分化瓦解关外六国之间的关系。
主动与楚国示好,而齐国为了集中力量消灭宋国,也主动与秦较好,这样一来,实力更强的两个大国与秦都处于和平状态。
连续数年在韩、魏边境袭扰,并攻占了韩魏加起来60余座城池,使得两国实力日益衰弱。
面对赵国通过胡服骑射所建立的优势骑兵,秦军避其锋芒,暂时没有发动对赵国的战争。
公元前288年,秦昭王与齐湣王相约同时称帝,因秦在西,齐在东,所以秦王自称西帝,齐王自称东帝。这一举措再次引起其他五国的恐慌。之后,齐湣王在苏秦等人的劝说下,为了早日兼并宋国,去掉帝号加入反秦联盟当中。
公元前287年,经过一年多的准备,齐、赵、魏、韩、燕五国在苏秦的推动下,组成联军,再次攻秦。但是这次五国之间分歧仍旧存在,军队新进到荥阳、成皋附近的时候,就开始互相观望,迟滞不前。这就给了秦国足够的喘息时间,秦王主动去除帝号,又把之前所攻占的部分土地归还给魏、韩等国,使得两国军队率先撤走,其余三国见状,也只得撤军。
至此,第三次合众攻秦宣告瓦解,并没有取得有效的战果。
公元前247年,第四次合众攻秦。
在第三次合众攻秦被瓦解后,秦国尝到了远交近攻的甜头,开始围绕这一政策,发展与关外六国的关系。
公元前279年,秦国攻占楚国都城郢,迫使楚国迁都至陈。
公元前273年,秦国击败魏赵联军,获得南阳地区。
公元前269年,秦国联合韩国攻打赵国,被赵国击败。
公元前260年,秦国在长平之战大败赵国,白起坑杀赵卒40万,使得赵国瞬间衰弱下去。
在这十余年的征战中,秦国获得了大片的土地,又一次激发起其他六国的恐慌。有感于秦国的日益强大,公元前247年,魏、赵、韩、楚、燕组成联军,以信陵君魏无忌为指挥,在河外之战大破秦军,并追击败军至函谷关内,取得丰厚的战果。
第四次合众攻秦,在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指挥下,联军取得前所未有的大胜。
公元前241年,第五次合众攻秦。
虽然在第四次合众攻秦之战取得了大胜,但是六国军队仍旧没有对秦军造成毁灭性打击。这使得秦军依旧可以通过休整来恢复。同时秦国延续着远交近攻的政策,充分利用六国之间利益分配不均的弱点,与燕、齐两国交好,加紧对韩、赵、魏、楚的进攻。先后四次攻魏、三次攻韩、一次攻赵。建立上党郡与太原郡,切断了燕赵与韩魏之间的直接联系,在战略层面上包围了韩赵魏三国,给他们造成极大的威胁。
在前所未有的巨大压力下,六国再次组成赵、魏、韩、燕、楚五国联军(为什么没有有齐国呢?因为这时候的齐国刚刚经历被五国所灭再由田单复国,并没有实力参与进来,而且也不想与其余五国有什么瓜葛,反而与秦国更加亲近),逼近函谷关。
此战初期,局势对五国联军来说是优势,主要还是因为秦国扩张速度太快,并没有在新获得的土地上建立稳定的统治,人心不齐。这样一来,联军一路势如破竹,深入函谷关内,抵达距离咸阳仅七、八十里的蕞地,直接威胁到了秦王的安全。这迫使秦军集结主力,在蕞与联军决战。
秦军统帅吕不韦在仔细分析战局之后,敏锐的觉察到联军最大的弱点就是各国之间实力的不均等,当时参战的五国以楚国实力最强,但是楚军劳师远征,最为疲惫。一旦能够击垮楚军,其余四国的军队必然会望风而逃。于是吕不韦派遣精锐将士夜袭楚军大营,楚将见状,率先东撤。果不出吕不韦所料,四国军队发现楚军撤退后,军心开始动摇,纷纷请求退军,联军统帅此时也十分无奈,最终五国联军就地解散。
第五次合众攻秦,虽然前期对秦国都造成了一定的威胁,但是在秦军集中主力各个击破之后,土崩瓦解,最终没有遏制住秦国的发展壮大。
三晋伐秦是什么时间?
公元前318——前314年三晋伐秦、秦灭蜀、齐破燕。
前317年,韩赵魏共攻秦,秦樗里疾败三晋师于修鱼,斩首八万二千。义渠袭秦,败之李帛之下。齐伐败赵魏于关泽,秦伐败韩岸门。前316年,秦司马错灭蜀,秦攻赵,取中都、西阳。前315年,秦伐韩,战于浊泽,取石章;伐败赵将泥。前314年,秦伐取义渠二十五县;秦伐魏,取曲沃而归其人;秦樗里疾败韩于岸门,斩首万,其将犀首走。齐悉起五都之兵、北地之众攻燕,五十日尽占燕全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