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是谁说的?
字面意思是:我手下有一个上将叫潘凤,可以杀掉华雄。潘凤,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人物。擅使大斧。登场于小说第五回。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他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不敌被斩。华雄(?-191),中国东汉末年董卓部下的武将,为董卓帐下都督。公元191年,关东军阀联合讨伐董卓,时任长沙太守的孙坚大破董卓军,华雄在此战中被孙坚一军所杀。明·罗贯中所著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则对这段历史作了改动,描写华雄被刘备义弟关羽所杀,这段被称为“温酒斩华雄”的故事情节也流传于后世。
延伸阅读
三国时期的潘凤是谁?
潘凤为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虚构人物,在第五回中登场。
根据《三国演义》中的描写,潘凤是冀州(现在河北南部)牧韩馥部下将领,使用大斧作为兵器。在各诸侯起兵讨伐董卓时,潘凤于汜水关与董卓军都督华雄交战,被华雄杀死。在小说中,这个人物是作为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衬托。《三国演义》中相关段落: 忽探子来报:“华雄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曰:“小将愿往。”绍喜,便著俞涉出马。即时报来:“俞涉与华雄战不三合,被华雄斩了。”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绍急令出战。潘凤手提大斧上马。去不多时,飞马来报:“潘凤又被华雄斩了。”众皆失色。
三国潘凤哪年出生?
潘凤是虚构人物,介于他能是将军,所以当时应该有30左右,而死于190年。这样的话他出生大约在公元160年左右。
潘凤是罗贯中小说《三国演义》中的角色,登场于小说第五回,擅使大斧,是冀州牧韩馥部下的上将。
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时,潘凤奉韩馥之命前往汜水关前挑战董卓部下大将华雄,不敌被斩。在小说中,潘凤是作为之后关羽“温酒斩华雄”的衬托。近年一些二次创作中,潘凤被描述成战神般的人物,被誉为“无双上将”,曾掀起一阵热潮。
其他名称
上将潘凤、大锤子
登场作品《三国演义》上司韩馥官职上将兵器大斧逝世日期190年
同样是上将,潘凤、华雄、关羽之间的武功怎么差的那么多?
潘凤,字无双,冀州牧韩馥部下,有“上将”一称。据野史《无双本记》记载,潘凤使一百八十斤阔斧,而仅非一百斤。但是关于三国的记载,无论是正史、演义还是野史,其记载都有神化和夸大之嫌,不可全信。
我们至今所了解的三国历史,一般是通过《三国演义》的描述。但是《三国演义》作为文学作品,带有很强的主观意识(例如:诸葛亮、关羽),其描述的人物形象深浅不一。
在《三国演义》中,关于潘凤的描述只有廖廖几句。如今,被人所津津乐道的是:当年十八路诸侯在汜水关共讨董卓。董卓部下都督华雄(位在吕布之上,吕布为中郎将)引铁骑下关,用长竿挑着孙太守赤帻,来寨前大骂搦战。”袁绍曰:“谁敢去战?”袁术背后转出骁将俞涉出战,不三合即被华雄斩于马下,众大惊。太守韩馥曰:“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于是,潘凤有了“上将”一称。但其后,又不到三合被华雄斩于马下,成就了“美髯公温酒斩华雄”。
但是在易中天品三国中有一段提到一种说法,潘凤就是司马懿,当年斩华雄的也并非关羽而是潘凤。于是,现今字号无双的潘凤成了三国人物中的红人。
其实,至于潘凤是不是司马懿已不从考证。但潘凤到底何其勇,华雄又鹿死与谁手,可以参考《三国志上将潘凤列传》中的一些记载。片段一:袁绍请韩馥至大营,命颜良文丑宴前舞剑,欲杀馥。凤怒,夺颜良剑,一拳打翻在地,一把抓文丑在手,如提童稚。袁绍兵将皆惊,无敢前,绍告饶,痛哭流涕。颜良、文丑何许人也?并称关东二虎。《三国志荀彧传》中,孔融称二人有“勇冠三军之勇”,如此之勇,关羽、张飞的评价也不过如此;《三国演义》中,曹操说“若得云长,似颜良、文丑复生”。关羽在演义中被刻画成神一般的人,颜良、文丑受此评价可见一斑。回过头来,潘凤可立夺颜良手的剑并一拳打翻在地,其后又一把像提小孩一样抓起文丑,即使记载有点夸张,也可见其武力之勇猛。片段二:战华雄出关之前,袁绍送灰毛病马予其出战,探子报不三合被斩于马下,袁绍窃喜。关羽骑马出战,见潘凤将军卧于地上,身中数箭,面含微笑。再看华雄,已死于马上,口流鲜血不止,狼狈不堪。乃暗自叹道:“潘将军真大力神人,华雄与其过招,五脏振碎,吾不及也。”便割华雄之首,还于帐内,曹操所赠之酒尚温。
虽然不能仅凭《三国志》的一说,就断定是潘凤斩华雄,但至少证明潘凤也绝非等闲之辈,否则也难有“上将”一称。至于潘凤与华雄谁更厉害,那好比张飞和马超谁更强,关羽和赵云谁更神,其实都无从考证。而且,即便武功有强弱之分,但基于真刀真枪的战场上,往往微略的差距也不能决定战斗的结果。
为什么“吾有上将潘凤”中的潘凤这人这么出名?
《三国演义》描述的是一个乱世争雄的特殊年代!小说类为主,历史为辅的作品类型。偏重各路将领英雄武力值的宣扬和描述,有点类似《隋唐演义》讲述的英雄好汉武力排名。潘凤作为一个引子出场拉开了《三国演义》各路名将陆续登场的好戏!
潘凤这个人在正史上是没有的,他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过。他也仅仅只在《三国演义》中出现一个场景,便匆匆领了盒饭。从书中的描写来看,潘凤只是一个可怜的小人物,却不得不挑战比自己强得多的武将,就因为军命难违,他没得选择。
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战争中,潘凤跟随冀州牧韩馥闪亮登场,他当时作为韩馥的上将。当华雄前来挑战时,若不是韩馥多了一句嘴,估计就没潘凤什么事了。韩馥说: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结果潘凤不得不站出来,大气凛然地走出营帐。
可惜一个回合后,潘凤就被斩杀了。
至于潘凤为何在千年之后,成了网红,我们接下来说说。
其一:潘凤这个词最初是用来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的人。
这就好比一个人,明明自己打不过对方,却偏要假装很厉害的样子,以至于被对方反杀。也就是说,你潘凤何德何能,敢挑战华雄,这不是找死嘛。话说回来,估计潘凤自己也不想,只是作为韩馥的大将没得选择。
其二:潘凤成了人们肆意娱乐的对象,满足了人们的娱乐心理。
你看看潘凤都敢挑战华雄了,人们觉得这样很好玩,很开心。尤其不开心的时候,想想潘凤的倒霉,这时就会变得很开心。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娱乐效果,干脆把潘凤称为无双上将,姓潘名凤,字无双。
其三:与现在的时代背景有关,人们把潘凤当成一个杂耍的猴子来围观。
潘凤一开始并不是网红,也不知道是哪一个好事者,第一次说起了潘凤,结果引来了众人的围观。或许是潘凤挑战华雄之前与挑战华雄之后,形成了巨大的反差,挑起来人们的猎奇心理,于是各种研究潘凤开始了。有人还做诗一首:辕门画鼓响咚咚,无双潘凤斩华雄。
若是潘凤得知自己成了网红,估计只能尴尬地笑笑。谁愿意自己的丑事被别人拿出来戏说 ,然后不停地围观。人们都生活在社会中,为了娱乐,总会找出某些戏耍对象,用来满足娱乐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