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开房需报备,是强化社会的“吹哨”意识

文 |子兮据报道,即日起,杭州市西湖区各住宿经营场所,如发现携带未成年人特别是不满14周岁儿童开房的,或者未成年人单独或多人要求开房的,相关前台登记部门除按规定严格履行登记手续外,还需进行“三询问一报备”,即询问相互关系、开房目的、监护人是否知情,并及时向属地派出所报备。原来当地出台了一个叫做《关于建立未成年人“三不宜”行为处置制度的意见》(下称《意见》)的文件。未成年人开房报备只是其中一项内容。所谓“三不宜”,是指未成年人进入不宜场所、从事不宜职业、开展不宜活动。在未成年人保护领域,这是一个比较有新意的做法,具体效果仍有待观察,但思路值得肯定和借鉴。图片来源:微信公号西湖检察“三不宜”的实质是为未成年人的社会活动划出安全边界,一旦发现就要有人“吹哨”,引起警惕,必要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及时介入。据介绍,当地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涉及未成年人犯罪的大多有“三不宜”行为。所以这是从问题出发、从实际出发的一种解决思路。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未成年人正常情况下活动范围都是有限的,而且这个范围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的。比如《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不得允许未成年人进入;招用已满十六周岁未满十八周岁的未成年人的,不得安排其从事过重、有毒、有害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劳动或者危险作业。这就是“不宜场所”、“不宜职业”的法律出处。关于未成年人的“不宜活动”,《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的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预防和制止未成年人吸烟、酗酒、流浪、沉迷网络以及赌博、吸毒、卖淫等行为”。未成年人的生活一旦越过这些边界,就很容易走上人生岔道,或者遭受侵害,兼而有之也是常见情况。杭州市西湖区的做法是将法律上一直有的规定进行细化,其主要的亮点在于做好社会与家庭之间的衔接。家长不可能随时随地盯着自己的孩子,叛逆期的孩子更是难以管束,所以在家长看不到的地方,社会要睁大双眼。图片来源:微信公号西湖检察就拿未成年人开房这个点来说,从近年来的新闻看,未成年人尤其是未成年女性遭遇胁迫、诱骗、侵害等案件,常常发生在宾馆、酒店等场所。在这些场所精确地设置“岗哨”,强化商家的核查义务,就能压缩不法行为的存在空间。《意见》明确成立联合管理小组,联合管理小组对“三不宜”所涉管理内容进行定期检查、不定期抽查、接受举报、接受其他部门传递的举报线索等,发现问题后在各自职能范围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规范和处罚。这就让字面上的保护落到了实处。当然,在实际管理过程中,肯定不会那么简单。比如“三询问”会不会流于形式,“监护人同意”这一项该如何操作,会不会出现造假,都是需要进一步观察和考虑的。但是如何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做实做细,是整个社会都需要认真思考的。近年来有一个日益明显的现象是,公众在遇到未成年人受侵害或者未成年人犯罪的时候,反应总是很激烈。“救救孩子”的呼声不时响起。所有这些急切、焦虑、痛心,都不应该在舆论场空转,而应该转化成现实中的行动。每个地方每个部门,都应该不断审视还有哪些漏洞没有堵上,还有哪些工作没有到位。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