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令人绝望的剧能拍出来,真不容易

在上期里安利了《有色眼镜》,今天来说说另一部改编自真实案件的犯罪剧——
《德里罪案》Delhi Crime
2012年,德里发生了一件震惊全印度的犯罪事件:一名女大学生跟男友晚上乘坐公交车,车上的六名男子袭击了他们,把女大学生打成重伤并轮奸了她···
要知道,德里可是印度的首都!
《德里罪案》就改编自2012年的这起犯罪事件,以警方的角度来讲述整个事件的起末。刚看到这剧时,学长还以为这会是那种主旋律剧集。看完发现,《德里罪案》不仅沉重,还难得可贵的扒出了印度的社会问题。
一开始,就道出了德里难题,这也是印度难题。每年发生上万起恶性犯罪,警方却没什么办法。
除了不作为,德里还有一个严重的问题,警力匮乏。
警员们几乎每天都要加班,高强度的工作后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有些警员完全是在混日子,上班时间睡觉,吸大麻。
说实话,学长知道印度比较穷,但《德里罪案》还是刷新了学长的认知。警方的预算十分有限,警察局经常因没钱交电费停电。
一个夜晚,一位警员被派往一个案发现场,一男一女被扔在了高速公路旁。
在警车上,警员简单了解了情况,立刻把他们送往医院。
这是一起恶性犯罪事件,受害人命悬一线。
简单汇报之后,副警处长赶到了医院,了解情况后,她立刻召集人手开始调查。
强奸案的破案率不高,何况现在受害者情况不容乐观,越早开始调查希望越大。
第一件事,是确定这案子归谁管,上车地点和发现受害人的地方属于不同的警局···
副警处长也知道难处理,她直接设置了一个特别小组,亲自主管调查。
他们掌握的情况不多,只知道是一辆白色公交,还有两名罪犯的名字。只能大海捞针式的开展调查,查看沿路店铺的监控,索要德里所有白色巴士名单以及同时出现在乘车点和受害人发现地的手机信号等。
虽然改编自真实事件,《德里罪案》的剧情依然抓人,在讲述德里警方破案过程的同时,把印度的诸多问题一一展现在观众面前。
当然,不是刻意的那种。各种不经意的细节之中,就能窥见印度的社会问题。
阶级分化严重,超过我们的想象,印度拥有全球三分之一的贫穷人口。
在剧中,普通警员朝五晚九,勉强果腹。
政客们则聚在一起喝咖啡,商量着怎么往上爬。
这种阶级分化导致了更多的问题,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警方的效率。局长不仅要领导警员跟罪犯们斗智斗勇,还要跟背后捅刀子的政客博弈。
而普通警员,生活也在拖累着他们的工作。
副警处长身居高位,但她深知这点,在这起案件中,只任用高级警员。
这恐怕也是德里警方能够破案的一个主要原因,普通警员效率低是一点,还更容易接受贿赂。
如果贫穷滋生犯罪,那么贫富差距则增加了人们之间的恨意,富人指责穷人把整个城市搞得乌烟瘴气;而穷人责怪富人占据太多利益。
德里的这起犯罪事件是个催化剂,让人们看到自己遭遇的种种不公,甚至让人们开始担心自己的安全问题。
媒体们的报道进一步刺激了公众的情绪,人们开始走上街口抗议,堵在警察局和法院面前,准备动用私刑替受害人讨回公道。
最令人窒息的还是案件本身,六名男子,对这位女子的强奸和虐待,竟然是随机犯罪。
在被问及为什么要这样做时,罪犯说本来只是打算抢劫,看到那女孩在跟男朋友亲热,就动了强奸的念头。
而女孩的反抗则让罪犯暴怒,对女孩一顿暴打并用棍子虐待了她。
是什么样的恶魔,才会如此平静的描述这些罪行,还能理直气壮的说,从不后悔。
不仅是观众,这样的犯罪,让一些警员也难以理解,一个人怎么会对另一个人做出如此残忍的事。
让人心寒的是,这种恶性犯罪,不是个例。
从警多年的长官甚至给出了自己的思考来解释犯罪原因。
之前学长读过一本叫《地下城》的书,作者凯瑟琳·布用了三年时间追踪访查孟买贫民窟人群后创作的。
在书中,当初下定决心要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孩子,最终无法坚持下去了。“有一段时间,我试着不让我内心的冰融化,可现在,我就像其他人一样,渐渐变成了脏水。”
德里公交犯罪事件的六位罪犯,会不会也有曾经决心当冰的孩子呢?
在最后,看上去是一个圆满的结局,警方成功破案,这起案件也让印度做出了一些改变。
但这还不够,摆在印度面前的问题还很多,值得庆幸的是,还有那些想要分清黑白,善恶的人在努力着。
不幸的是,这还不够。七年过去,德里还是那个德里,印度也还是那个印度。导演应该引用《地下城》的一句话作为整部剧的结束语——政客们提拔中产阶级,穷人们则干掉彼此。不平等的世界级大都市,继续和平地迈向前去。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