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精神,很鸡汤?

琴深如海绝对原创的文字精神,笔随心,文随情,不从俗,反抄袭。人生的意义,不是得到了什么,而是为世界留下了什么。
Saying:中国女排,永不服输。文/如海
电影《中国女排》命运多舛,一波三折。放映时间从大年初一,拖延到了国庆;片名从《中国女排》到《夺冠》,经历了太多变数。原女排主教练陈忠和指导不太满意电影中的塑造,一纸诉状告到排协,要求删除自己的全部戏份。陈可辛要呈现中国女排精神,但不能让与女排有关的人都满意。毕竟,中国女排,是中国体育的金字招牌。1978年,我才牙牙学语,19岁的郎平入选国家集训队。袁伟民是“新女排”的第一位教练,1979年,22岁的陈忠和成为陪打教练。著名的铁三角后来名满天下。1981年,中国女排彪炳史册的一年,也是中国扬眉吐气的一年。在第三届世界杯上,中国女排以7战全胜的成绩力压东道主日本,获得首个冠军。一穷二白的中国,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赢过,赢的还是曾经践踏中国的万恶敌人日本,更是让国人激动、亢奋和酣畅淋漓。国与国之间体育竞技上的对决,总是充满民族的较量意味。陈可辛借巩俐之口来布道女排精神,说了这样一段话:“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会赢,也竭尽全力。是你一路虽走得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中坚定。人生不是一定会赢,而是要努力去赢。”有人说这很鸡汤,本质上没有任何意义,这并非是中国女排精神的全部。我想说,这鸡汤营养丰富,在那个时代相当需要,也有着相当的意义。不是从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永远不知道赢的重要性。彼时的中国,一穷二白,和国外的差距太大,中国人普遍缺乏自信。而击败外国,尤其是宿敌日本,是特别荣光和自豪的事,也将给国人带来胜利的信心。中国女排,谈技术是奢望,唯有硬拼,以不服输的精神,以百折不挠的勇气,以刻苦训练艰难奋进的疯狂,才能形成默契的团队精神,越战越勇。而这背后,需要的是永不服输永不放弃的精神。输赢在当时是最重要的。别拿今天唯结果的理论去指责那时的理想。彼时,万人空巷地去看排球比赛,有的人可能连比赛规则都搞不清楚,唯一亢奋的就是睁大眼睛看着比分跳跃,然后一路看着中国女排杀出重围,成为冠军,夺得了第一。赢,就意味着中国人行,打败异国,中国必胜。这样的胜利,给予了国人强大的自信,也昭告着中国女排的精神,就是艰苦卓绝、永不言败的无人能敌。唯精神,最无敌。自信能否激发潜能,不知道。精神的力量,你可以说唯心,但有时就是能够创造奇迹。即使从古至今,我们都知道,凡事光靠意念,并不一定能赢。体育竞赛,更是如此,方法、技巧和训练,都很重要。但中国女排的必胜精神,成为一种颠扑不破的真理。一切都说明,努力去赢,才是最正确的事。为国拼命,努力去赢。这是中国女排了不起的精神内涵。它有伟岸的时代意义,也有超乎寻常的现实意义。就是到了今天,人人热衷搞钱,人人在乎权力,拼尽全力的精神,依然需要。当然,为国拼命成了笑谈,搞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成为人生赢家,就行。至于家国情怀,和少数人相关,与自己无关。爱国这个东西,需要渲染,也需要环境影响。如果一个人遭遇了异国的悲戚或蹂躏,可能就会特别感受到祖国的伟大,就会滋生热爱祖国的热忱。中国女排精神的洗礼,能够给予国人一丝丝启迪,尤其是在疫情全球肆虐的当下。每一个人都不是孤立的个体,都绝非荒岛,置身于祖国的怀抱之中,才能感受到温暖和亲切。女排精神,永不过时。我们需要打鸡血。搜索“琴深如海”或长按识别二维码关注。
青春、梦想,诗和远方
主张俗世中,不俗的精神生活
文字原创温暖,必定值得与你为伴
一日不读琴深如海,仿若三日不知肉味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