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的意义有哪些?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在贵州遵义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问题的重要会议,会议集中全力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取消了“三人团”,结束了“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
确立了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是人民军队走向胜利的重要里程碑,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意义。
遵义会议拨正了中国革命的航向,毛泽东的思想为全党全军所接受。遵义会议实现党的领导核心的转变,开始形成坚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从此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
遵义会议实现了政治方向的转变,采取正确的党内斗争,为人民军队的胜利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以遵义会议为转折点,中国共产党实现了凤凰涅槃,实现了自我革命的完美转身。
从此,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政治上走向成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领导集体开始形成,中国革命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征程。
遵义会议的内容和历史意义是什么?
遵义会议的历史意义:在革命最危难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会议。它也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遵义会议为中国革命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
拓展资料
遵义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具有里程碑式的伟大意义,正是这次英明的抉择,再次选择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为何中央红军8·6万人拖家带口,踏上长征之路,那是因为临时中央负责人博古和军事顾问李德的瞎指挥,采纳阵地战,以卵击石,导致损兵折将,丢弃了大量城池。同时罢免了毛泽东同志的指挥大权,闲置一旁,这是为何屡战屡败的根本原因,最终迫于无奈只能选择出走中央苏区。
在路过湘江的时候,遭遇国民党多路大军的前后围追堵截,一战折损高达5万多人,留下“十年不食湘江鱼”的典故出处,可见当时战斗之激烈,双方死伤惨重,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因为接二连三的失败,导致前线指挥官大为不满,在攻取遵义城以后,在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的一致达成共识,决定重新推举毛泽东同志为党的核心领导人,否则前途渺茫,他才是真正可以挽救革命事业的唯一人选。
当时参与这次载入史册的会议人员构建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博古,刘少奇,王稼祥,邓发,凯丰,刘伯承,李富春,彭德怀,聂荣臻,林彪,杨尚昆,李卓然,邓小平,伍修权,李德。除了李德以外,几乎以全票通过,可见这次划时代的抉择,这是何等的英明。
正是有了这次选择后,才有了以后神来之笔四渡赤水,毛泽东同志带领中央红军三万多人跳出国民党几十万人的包围圈,与红四方面军胜利大会师。直到最后在陕北地区,三大主力红军汇合一处,为中国革命保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火种,开启了新的革命高潮。
遵义会议对于中国革命来说,意义之重大,影响之深远,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伟大诗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