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后备急方的作者是谁 肘后备急方是什么意思

《肘后备急方》是不是一本中医著作?

《肘后备急方》,古代汉医方剂著作。是中国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中医治疗学专著。8卷,70篇。东晋时期葛洪著。原名《肘后救卒方》,简称《肘后方》。系作者将其原著《玉函方》(共100卷),摘录其中可供急救医疗、实用有效的单验方及简要灸法汇编而成。经梁代陶弘景增补录方101首,改名《补阙肘后百一方》。此后又经金代杨用道摘取《证类本草》中的单方作为附方,名《附广肘后方》,即现存《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

什么叫肘后方?

这个典故出自晋葛洪著[肘后备急方],简称[肘后方]。意谓卷帙不多,可以悬于肘后,后来泛指随身携带的丹方,比喻药方携带方便的意思!

拓展资料

“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中医是中国几千年文化中闪耀的一颗璀璨明珠,兵荒马乱中,无数郎中用把脉针灸悬壶济世,用草药推拿救死扶伤。

一部部传世著作历史长空中熠熠生辉,一个个中医大家以身试药令后世景仰,而我国的一部17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上竟记载了1928年的诺贝尔奖内容,这部中医典籍是什么呢?

《肘后备急方》

中医典籍惊现诺贝尔奖内容

一直以来,西方各国一直饱受一种斑疹伤寒病的困扰,这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毒性极强,传染性也很强,感染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身亡。

西方医学界一直未曾找到它的传染源,也无法找到根本预防的方法。1928年,法国著名医学家尼柯尔历经数载,终于发现了斑疹伤寒病的传染源——立克次氏体,解决了困扰西方医学界多年的难题,因而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

然而我国1700多年前中医典籍《肘后备急方》中就有对这种病症的传染源的描述,详细记载了1928年的诺贝尔奖的内容。

同时,这部1700年前的医书在没有专业医学设备的情况下,还记载了很多现代医学的内容,也因此被称之为“穿越的医书”。

《肘后备急方》是我国传承几千年的中医医学巨著,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急救手册,传承至今仍旧倍受推崇。

作者葛洪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医”,对我国中医发展影响深远。在《肘后备急方》中,葛洪将这种斑疹伤寒病称之为“沙虱毒”,详细记载了这种沙虱大多生长于我国南方地区,隐藏于深林之中,特别小,人眼很难看见,一经附着人体便会钻入皮肉,杀人于无形。

 

葛洪晚年在罗浮山隐居,地处广东,沙虱毒十分常见,葛洪便对这种杀人于无形的病进行了研究,在当时没有显微镜的情况下,利用艰苦实践仍旧发现了这种沙虱,并记载了下来,致使1700多年前的中医典籍记载了1928年诺贝尔奖的内容了。

从整个世界医学历史来看,《肘后备急方》是第一个记载传染病的医书。古代的中医如同葛洪一样以悬壶济世为己任的名医不在少数,也正是因为这些古人艰苦执着的努力,中医才能有如此辉煌。

 

穿越的医书

此外,《肘后备急方》还被誉为“穿越的医书”,在当时没有专业医学设备的情况下,它详细记载了很多现代医学中的病症,甚至还记载了一些医治方法。

《肘后备急方》记载了一种名叫“尸注”的病,也是一种杀人于无形的病,葛洪对这种病观察了很久,得病的人没有任何伤口,也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舒服,只感觉浑身乏力,精神恍惚,食欲不振,没过多久就会身亡。

经过研究,《肘后备急方》中的这种“尸注”就是后世医学中的结核病。

《肘后备急方》中还记载了一种“恐水病”,被疯狗咬过的人就会得这种病,根据《肘后备急方》的描述,得这种病的人会对声音特别敏感,一有声音就会抽搐,对水十分惧怕,听见水流声也会抽搐,更不用提自己喝水了,这种病就是现如今只要发作就百分百死亡率的狂犬病。

葛洪推测这种病就是因为疯狗嘴里有毒,从而令被咬的人也中毒了。葛洪还在《肘后备急方》中提出了这种“恐水病”的详细治疗方法:将咬人的疯狗捕杀死,取出狗脑子,敷在伤口上。

而葛洪的这种治疗方法,与现如今的免疫学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即在病毒进入人体,或者是发病之前就让人体自身产生免疫能力,而葛洪对“恐水病”的治疗方法可以称得上是免疫学的先驱。

要知道,欧洲的免疫学的首次提出比葛洪要晚了1000年。

除了“沙虱毒”,《肘后备急方》还有对另外一种传染病的记载:兵荒马乱中,有一种奇怪的病流行起来,得病的人浑身都会起一些小红点,一段时间过后就会变成脓疱,一碰就破,与此同时,得病的人还会一直发烧,很难治愈,这就是现代医学中的天花。

根据西方学术界的历史,世界范围内天花的最早的记载者是阿拉伯的一位医生,实则不然,《肘后备急方》要比这位阿拉伯医生的记载还要早500多年。

屠呦呦惊人之语

而《肘后备急方》被誉为“穿越的医术”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与我国著名医药学家、诺贝尔医学奖得主屠呦呦有关。

我们都知道,诺贝尔奖是世界级的大奖,得奖者无不是沉浸科学数载,其科研成果得到全世界学术界认可的学者们,也正因为其含金量如此之高,世界范围内得过诺贝尔奖的学者很少,中国得过奖的学者更是屈指可数。

屠呦呦,无数中国人的骄傲,在15年凭借发现青蒿素而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中国医学发展至今获得的最高级别大奖,消息一出,全国上下一片沸腾,与有荣焉。

 

世界范围内,每年有超过2亿人患上疟疾,疟疾的治疗一直是困扰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而青蒿素的发现让疟疾治疗迎来了曙光,根据预测,青蒿素能够大幅度降低死亡率,每年能够挽救数十万人的生命,因此,屠呦呦得奖可谓是实至名归。

而在面对来自全世界各地的镜头时,屠呦呦说出了一番令世界学术界震惊的话,她表示,自己发现青蒿素是因为受到我国的古代中医文献《肘后备急方》的启发。

根据屠呦呦的描述,在研究过程中,一开始由于所实验的药剂效果并不理想,自己的研究一度陷入僵局。

在找不到头绪翻阅药书时,《肘后备急方》中的有关青蒿绞汁的记述引起了她的注意,由此她豁然开朗,一开始的高温煎制药物会破坏药植本来的结构,使得提取出的药物失去药效,要低温炼制才能保证药物的药效。

受此启发,又经过几年的实践,屠呦呦最终成功提炼出“青蒿素”,震惊世界,而屠呦呦也表示,如果1700年前就有诺贝尔奖的话,《肘后备急方》的作者葛洪是当之无愧的大奖得主。

也正是屠呦呦这一番话,让世界医学界对历来神秘玄妙的中国中医文化再次重视起来,争相开始研究中医典籍。

《肘后备急方》,这部1700年前的医书不仅记载了1928年诺贝尔奖的内容,还详细描述了很多现代医学中的内容,“穿越的医书”的称号当之无愧。

我们在惊叹的同时,也感到深深的自豪。中医文化一直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无数古人不惧生死,不畏艰难,以身试药,以身试病才能总结出的智慧结晶。

从古至今,中医以其玄妙奇效闪耀在世界医学历史中,经久不息,它既是济世救人的行业,更是令无数国人骄傲的中国传统文化。

 

然而,在很多人眼中,中医西医一定要分出一个高低,这样的比较是毫无意义的,每一种医学既然能够令全世界所认可,就有其存在的价值与意义。

近几年来,国内沽名钓誉的冒牌中医越来越多,中饱私囊的同时让中医饱受骂名,不法之徒不能容忍,但却不能一概而论,要理性看待中医文化,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促进中医文化的健康繁荣发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