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元储是什么意思?
元储yuán chǔ 词典解释 储君。谓太子。 太子: 预定继承君位的皇子。一般为皇帝的嫡长子。有些皇子虽不是嫡长子,但经皇帝选定册立也可以成为太子。
储君: 王位的继承人;太子。
延伸阅读
元英和尹峥最后结局?
元英的结局回到金川做了第一任女官,尹峥的结局做了新川的元储。
元英和尹峥都是有着理想抱负的人,他们都想在自己的事业上有一番成就,元英回金川后获得父母和大臣的认可完成理想,尹峥在川主父亲的认可下成为元储,有望成为下一任新川主。
古代皇上的弟弟们怎么称呼啊?
关于皇上弟弟的称谓,就称之为“皇弟”。皇族中封王的人称为“亲王”或“郡王”(次于亲王的爵位)。
附:有关帝王后纪等的称谓、富人贫民与奴仆等称谓。
1、帝王后妃、皇亲国戚
天子:帝王之称。古人认为君权为神所授,上天保佑他并以之为子,所以称为天子。又称皇学、帝、皇、皇天子,黄天子,天王等。
后:天子的古称,又称元后,后王。(自周代起,天子妃也称为后,即皇后。)
大家:宫中近臣或后妃称天子为大家。
官家,晋代以来称皇帝为官家。
宅家:唐代宫中对皇帝尊称为宅家。
今上:臣民称当代在位皇帝为皇上,又称今上。用作称。
陛上:臣民面见或上书,尊称皇帝为陛下,即用作对称。汉代蔡邕《独断》云:“汉天子正号曰皇帝,自称曰朕,臣民称曰陛下。”魏晋六朝时又称为殿下。
朕:皇帝自称,朕为我意,本为上下共用的自称,自秦起成为帝王专用的自称。又自称为孤家、寡人(意为少德之人)。
车驾:本指帝王所乘的车,引申对帝王的代称。帝王代称还有:乘舆、万乘(万辆兵车,周制,天子“出兵车万乘”。故以万乘代天子)。九重(九重指天,用以借代天子)禾绢等。
至尊:皇帝的尊称。又尊为大尊,万岁等。
太皇太后;皇帝的祖母。又称帝太太后、太母。
太上皇帝,皇帝的父亲。又称太上皇、太公。
皇太后:皇帝的母亲。皇亲称其母为母后。清代以前还称作帝太后、东朝、天下母、天地母、太母、太后,慈宫等。
皇后:皇帝的正妻。又称后,王后、娘娘、大娘等。
殿下:唐代初年起,臣下称皇后为殿下,是对称,也用作臣下对皇太子的尊称。
中宫:中宫是皇后的住处,故以中宫作皇后的代称。
椒房:椒房是汉代皇后居住的宫殿,以椒和泥涂沫墙壁,取温,香,多子之意。后来便以椒房作为皇后的代称。
皇妃:皇帝的妾。明代前称妃、妃子。
妃嫔:皇帝妾侍的统称。不同等级、不同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清代自皇后下依次为皇贵纪、贵妃、妃、嫔、贵人、常在、答应等,魏晋时则依次为贵嫔、淑妃、淑媛、昭华、修溶、修仪、顺成、才人等,古时又称夫人、世 妇、御妻等。
太子:立为皇位继承人皇帝之子,一般称嫡长子。又称皇太子,储嫡、储君、元储等。
东宫:太子的妻子。又称储妃。
皇子:皇帝的儿子。
皇太孙:太子的儿子。
皇孙:皇帝的孙子。
福晋:皇子、皇孙之妻的满语称谓。
皇伯:皇帝的伯父。
皇叔:皇帝的叔父。
皇弟:皇帝的弟弟。
皇从伯父、皇从叔父:皇帝的堂伯父、堂叔父。
皇从父兄、从父弟:皇帝的堂兄、堂弟、即叔伯兄弟。
亲王:皇族中封王的人。
郡王:次于亲王的爵位。
公主:皇帝的女儿称公主,此称始于战国。又称皇女等。
大长公主:皇帝的姑母称大长公主。
翁主:诸侯王的女儿称翁主。
郡主:晋代公主封郡的称主。
格格:清代皇族的女儿统称格格。
驸马:皇帝的女婿、公主的丈夫。
后祖父、后祖母:皇后的祖父、祖母。
国舅:皇帝的母舅(母亲的兄弟)和妻舅(妻子的兄弟)统称国舅。
国丈:皇帝的岳丈俗称国丈。
2、官员显贵(附科举)及其眷属
官吏:过去对官员的通称。
贵族:(1)世袭特殊权位的人;(2)显贵的家族。
将相,将帅和宰相的合称。
亟相:辅佐皇帝,综理全国政务的最高行政长官。西汉初称为相国,后改称巫相。
阁部:内阁大臣。
阁员:内阁成员称阁员。
中堂:唐代时,中堂为宰相的代称。
相公:(1)旧时对宰相的敬称。(2)泛指官吏。(3)旧时对读书人的敬称,也作为对男子的敬称。(4)妻子对丈夫的敬称。
执政官:执掌政权的现任官员。
朝达:朝廷中当权达官贵人。
外牧:京城以外的地方官。
外郎:宋元以来泛称县府小吏,衙门书吏。
京官:在京师任职的官员称京官。
宦官:古代宫廷内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的人,是以阉割后失去男性功能的男子充当。又称为内臣,内侍,内监,太监等。
府主:旧时幕僚对其长官的敬称。也泛指州郡的长官。
府君:汉代对太守的尊称。
老臣:年老臣子或有阅历有经验的臣子。
国老:(1)告老退休的卿大夫,也称老。(2)称国家的重臣,掌教化的官员。
员外:本来称正员外的官职为员外,后因这类官职可用钱捐,故员外遂成为对富有之人的称呼。
解元:科举时代称乡试(原称解试)第一名为解元。
会元:科举时代称省试第一名为会元。
状元:科举时代殿试第一名为状元。
榜眼:廷试第二名称榜眼。
秀才:优秀人才的通称。唐宋时是一般知识分子的泛称。明清时代是专门用来称府、州、县学的生员。
茂才:秀才的别称。
博士:(1)古代学官称谓,如太学博士,五经博士、太医博士等。(2)旧时官僚地主的门客、仆人对主人的称呼。
老爹:旧时某些地方称官员的父亲为老爹。也作为老男子的尊称。
大人:对高官、权贵,包括官员家属的称呼。
夫人:(1)古代诸侯的妻子、帝王的妾称夫人。(2)命妇的称号,有一定品级的官员的妻子封为夫人。(3)旧时也作对已婚妇女的尊称。现在作对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称。
太太:明代中丞以上官员的妻子称太太,后来凡官员的妻子都称太太,现在也作对他人或自己妻子的尊称。
公子:(1)古代诸侯庶子和女子称公子。(2)富贵人家、官宦之家的子弟称公子。(3)也作对有权势的人的尊称。旧时尊称他人的儿子为公子。
名家子:名门子弟。
公子哥儿:旧时称出身富贵人家不懂人情世故,只知享受玩乐的子弟。
小姐:元明以来,称官宦人家女儿为小姐。后也敬年轻女子为小姐,今也沿用此称谓。
女公子:(1)古代诸侯的女儿。(2)官员之女,也称女公子。(3)也用作对他人之女的尊称,现今也沿用这一称呼。
奴仆:旧时在主人家从事杂役劳动的人称奴仆。
奴才:(1)即奴仆。(2)明清两代宦 官自称奴才。清代旗籍官员对皇帝也自称奴才。
小肠:年少的男仆,又称小僮。
丫头:即丫环、又称鸦头、妮。又:俗称女孩儿为丫头。
青衣:婢女的别称。
下人:(1)旧时称奴仆为下人。(2)古时称平民、百姓为下人。
家人:仆人也称家人。
管家:管理家务的仆人称管家。
婆娘:对妇人的贱称。
汉子:男人的贱称。
上海融和元储是国企吗?
不是国企,公司性质是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成立于2019-06-04,法定代表人为张涛,注册资本为12650万元人民币,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为91310113MA1GNJA47D,企业地址位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鸿音路1888弄1号楼5010室,所属行业为专业技术服务业。
经营范围包含:从事新能源技术、储能技术、锂电池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智能化管理系统技术开发应用;计算机软件开发;工业产品设计;储电设备、电池(除危险化学品)、电子产品、机电设备、通讯设备、输配电及控制设备的销售;电力设备安装(除承装、承修、承试电力设施);弱电工程;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普通机械设备安装、租赁、维修、加工(限分支机构经营);合同能源管理。【依法须经批准的项目,经相关部门批准后方可开展经营活动】。
上海融和元储能源算央企吗?
不算央企。上海融和元储能源有限公司(简称“融和元储”),是中电投融和融资租赁为加深在储能领域的产略布局于2019年6月成立的专业储能系统集成研发技术公司。
融和元储通过“研发、生产、销售、融资、投资”一揽子解决方案,推进储能在多个应用领域的创新突破。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大规模储能系统集成产品、绿电交通车载能源产品、数字能源产品的研发以及储能电站的开发建设,提供可适用于火电联合调频、新能源发电配套储能、用户侧储能和独立共享储能等多场景需求的储能系统集成产品解决方案。公司自成立以来,累计装机容量超过700MWh,至2021年,融和元储已经成为储能系统集成商国内出货量排名前十企业并荣获中关村储能联盟“全国十大系统集成商称号”。
皇帝有几个儿子继王位的叫什么?
叫太子
汉代以后,皇帝所立嗣子称太子,又称皇太子。多系嫡长子
此外太子还有很多别称
1、 元良:太子别称。《清史稿·世祖纪》:“元良储嗣,不可久虚,朕子玄烨,佟氏所生,岐嶷聪慧,克承宗祧,兹立为皇太子。”
2、 皇嗣:太子别称。《大唐新语》卷九:“则天称尊号,以睿宗为皇嗣,居东宫。”
3、皇储、帝储:太子别称。《晋书·天文志上》:“五帝坐北一星曰太子,帝储也。”
4、储皇、储胤:太子别称。
5、储君、储后:太子别称。《后汉书·郑众传》:“太子储君,无外交之义。”储:副。
6、储嫡、储嗣:太子别称。《后汉书·安帝纪》:“降夺储嗣,开萌邪蠹。”
7、储贰、储副、储两:太子别称。
8、元储、储元:太子别称。
9、东储:太子别称。因太子居东宫而得名。
10、储闱、储宫、东宫、青宫:太子所居之宫,因以代称太子。
元储夫人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储君的妻子。元储一词是储君的意思,在我国古代一般称太子,元储夫人在我国古代一般称太子妃,太子妃既是太子的正妻,也是一种有品级的封号。
元储和嫡长主的区别?
1.
首先的区别在于地位不同,嫡长主一般是古代的皇帝的大儿子,而原处一般是古代皇帝的继位人,这两人的地位是不相同的,
2.
其次他们的区别在于类别是不相同的,嫡长主居住的地方和元储居住的地方也是不相同的,因此这就是他们的区别。
元储是什么意思?
元储,读音是yuán chǔ,汉语词语,意思指储君;谓太子。出自《抱朴子·崇教》。
出处
晋 葛洪 《抱朴子·崇教》:“盖闻帝之元储必入太学、承师问道……然后可以为君。”
《陈书·宣帝纪》:“自元储绍国,正位君临,无道非几,伫闻刑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