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输入性通胀 输入性通胀如何应对

输入性通胀.是啥意思?

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指由于国外商品或生产要素价格的上涨,引起国内物价的持续上涨现象(汇率所致)。输入型通货膨胀与开放经济有密切的关系,开放的程度越大,发生的概率越大。我国现在就是这类型 。我国的人民币与美元之间存在着较为固定的联系时,这种情形才会发生。

如何消除通货膨胀?

所谓通货膨胀就是通胀的全称,并简称为通胀,其实就是指在信用货币制度下,流通中的货币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货币贬值和物价水平整体持续上涨。也就是说纸币的发行量超过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数量,从而引发纸币贬值,物价上涨,进而导致钱不值钱。那么究竟如何消除通货膨胀呢?个人认为只要采取以下三种措施,并多管齐下,方可缓解通胀压力,具体即为:

一是要控制物价过快上涨,维持合理的价格水平。因为通货膨胀往往会引发物价上涨、成本上涨、储蓄下降、货币贬值,进而加剧供需矛盾,一定程度上更加损害低收入者的福利,反助高收入者获益更多。故此,必须通过行政手段来调控物价,避免物价过快上涨。同时还要严厉打击囤积居奇,投机倒把行为,狠刹哄抬物价,私自涨价歪风,以稳定市场供应秩序,维护普遍民众(极大多数低收入人群)的切身利益;

二是要控制货币发行,避免货币供应总量过多而导致供求失衡。由于通胀形成的直接原因就是货币供应过多,因此,治理通货膨胀的一个最有效的基本对策就是控制货币供应量,使之与货币需求量相适应,以稳定币值来促使物价稳定;

三是要注意调整经济结构,优化产业配套组合,促进经济持续发展,并致力平衡各产业之间的供求关系,以避免其相互之间的供求因结构失调失衡而助推物价上涨。同时,作为个人而言,也要养成勤俭节约,量入为出,计划开支,保有积余,慎重投资等良好习惯。只有这样多策并施,多管齐下,上下一致,共同发力,才能有效应对通货膨胀,缓解通货膨胀所带来的压力,消除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不利影响。

拓展资料

央行如何看国内通胀压力?输入性通胀风险总体可控

原创2021-05-12 19:56·央视新闻

 

 

近期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和主要经济体通胀指标表现出上行态势。2021年4月末,WTI原油期货价格、LME铜期货价格和CRB大宗商品现货价格综合指数分别同比上涨187%、89%和51%。3月份美国CPI、欧元区HICP分别同比上涨2.6%和1.3%,涨幅较上年低点扩大2.5个和1.6个百分点,已高于或持平于疫情发生前的2019年12月水平,相关通胀预期指标也有不同程度走高。此外,3月份俄罗斯、巴西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同比涨幅分别超过5%和6%。

央行在一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专栏中表示,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和通胀走高的主要推动因素有三:

一是主要经济体政府出台大规模刺激方案,市场普遍预期总需求将趋于旺盛;

二是境外疫情明显反弹,供给端仍存在制约因素,全球经济在后疫情时代的需求复苏进度阶段性快于供给恢复;

三是主要经济体中央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全球流动性环境持续处于极度宽松状态。

目前看上述三方面影响短期内难以消除,全球通胀中枢可能在一段时间里延续温和抬升走势。

对我国而言,国外通胀走高的输入性影响主要体现在工业品价格,叠加去年低基数的影响,可能在今年二、三季度阶段性推高我国PPI涨幅。我国是大宗商品主要进口国,从进口量和进口依存度看,影响PPI的主要是原油、铁矿石和铜,其中原油的下游产业链较长,还会影响化工品等价格,对PPI影响最大。对于年内PPI阶段性上行,宜历史、客观地看待。总的看,待基数效应逐步消退和全球生产供给恢复后,PPI有望趋稳。

具体到对我国消费者物价的影响上,近年来我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明显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对我国CPI走势的影响也相应较低。加之国内生猪供给已基本恢复,猪肉价格总体趋于下降,粮食连续多年丰收、农产品自给率总体较高,初步预计今年CPI涨幅较为温和,受外部因素影响总体可控,将保持在合理区间运行。事实上,我国作为大型经济体,若无内需趋热相叠加,仅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也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

央行表示,综合研判,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可能阶段性推升我国PPI,但输入性通胀的风险总体可控。我国在去年应对疫情时坚持实施正常的货币政策,没有搞大水漫灌,经济发展稳中向好,保持了总供求基本平衡,不存在长期通胀或通缩的基础。央行也同时提到,需对大宗商品涨价给我国不同行业、不同企业带来的差异化影响保持密切关注,综合施策保供稳价,及时有效管理预期,防范市场价格波动失序。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