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向在人前和蔼可亲的王利芬老师出事了。
事缘她写茅侃侃的文章微信公号阅读量过10万+,喜出望外地在个人微博发帖“庆贺”,引发各方声讨。
作为横跨传媒、互联网、教育和创业界的老江湖,在我知道王利芬老师和优米网的这些年,镜头前的她总是端庄大方,气度不凡。主持也好,嘉宾也好,都给人一种优质气场环绕的高大上感觉。再加上多年主持人经验,更是有种泰山崩于前而不变色的气度。照理不应该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可事情偏偏就发生了。
凑巧这两天在曹政兄的知识星球看到他的一段话:
虽然没接触过那么多大佬名人,可不多不少也有同感。人生如戏,全靠演技,商场上你争我夺,几分真几分假,心里都明白,可就说不出来。
在人性面前,人很脆弱,也很自私。喜怒哀乐,其实是为自身服务的情感表达,和旁人无关。在声泪俱下的时候,真正为死者而悲戚的成分很少。
我们无法要求每个人对茅侃侃的去世都有正面态度和观点,只是希望出于尊重,不要过分渲染或者“发死人财”,这是不善良的。看傅踢踢的文章里说到,对的做法不一定是善良的做法,道理大致相同。
活在世界一天,我们就不可能是完全的个体。海阔天空任鸟飞,也不代表鸟可以乱撞飞机。自由,不应建立在任何一个人的痛苦上。他们和你分享这个世界,彼此平等。
恕我冒昧,一介小辈斗胆为王利芬老师把把脉。
一方面,10万+的成绩可喜可贺,其实偷着乐就行,没必要声张。要知道很多读者并不会因为你一篇“10万+”就关注你,事后宣传意义不大,还会让别人觉得是在嘚瑟。所以微博这番言论,猜想更多是背后的自媒体焦虑。要知道“10万+”实属不易!
二方面,人如果压抑本性太久,终有一天会在没有察觉时暴露。如果总是活在套路中,除非有出神入化的运筹本领,否则难免露馅。如果对一件事根本不在意,干脆不发表意见,也不会有人来挑毛病。只是一旦发声,就要承担风险。
三方面,目前自媒体的态势已成“不蹭热点就没阅读量”。许多在自己所擅长领域扎根码字的人,因为不蹭热点而得不到太多关注,这方面在之前的文章里多有提及。大众审美还未臻真正多元包容,热点即谈资,毕竟社交的刚需程度要大过一些所谓的专业知识。所以关注和留意热点变得十分重要,也因而助长蹭热点的习气。
很多时候,我更愿意和大家谈谈翻译、港漫和篮球等话题,可刚起了个头,一想到并不是热点,随即放弃,转而写写这出轨那出轨,说来乏味得很。自媒体的发展应该是让所有自媒体人都找到坚持的理由,毕竟还要生活。全民蹭热点,那热点就不再是热点。
历史上著名的礼佛名帝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佛教异常兴旺,僧侣备受尊崇,俨然形成一种新的社会地位,从而导致大量人出家为僧。
既然为僧就必须恪守戒律,不得娶妻生子,间接导致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的“无后”局面。后继无人,那佛法如何能够延续?无奈下,只好硬性要求大量僧侣还俗去生孩子,这样才有更多人可以继承佛法。
出家为僧,就是那个时代的蹭热点。无后状态,就是蹭热点过度让许多领域“绝后”。按逻辑,应该要回归理性,让文字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才对。
曾几何时,你是否有过想好好看几篇文章,感受一下来自不同领域的有趣人格如何舞文弄墨,但怎么找都找不到合适的?他们一直都在,只是被遮挡、被淹没。
这激发了我一个小想法,那就是让认真写作的人们可以互推,让自己苦心打造的内容被更多人看到。今天,我借助知识星球的平台,创建了“认真写作互推圈”。圈子免费,越多朋友加入越好,当然,仅限那些执着于输出原创内容的人。
老一套,扫码加入。或者先下载知识星球APP,然后搜索“认真写作互推圈”加入。免费,免费,免费,重要的事说三次。
推荐阅读:
失败的创业都一样:写在创业十周年
一名普通创业者的混圈子抱大腿历史
上一篇:创业真的那么难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