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练习太极推手?
如何练习太极推手?答:在太极拳跟着练习一到三年后,感觉拳架已比较规整。并能在自己练习太极拳中能做到有意识的放松或绷紧,感觉松紧如意,可以说在练习太极拳的套路过程中能用意识来操纵了,也就是初步的做到了懂己的过程。而这时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推手。在练习推手时不要老想着把对方推倒,而是要明白练习推手的目的是听劲,听对方的劲路大小,听对方用劲的方向。只要在练习推手中把自己在练习太极拳时不圆的地方而划圆,把对方所来之力划掉既可。这就是懂己劲到懂彼劲的过程。只要自己感觉能在推手中,不论对方劲力大小,何处来的力都能如意听清和随手划掉既可。这就说明已到]懂劲的过程。在推手练习时一定不要在意胜负。在意胜负往往就会用上拙力。这是推手中的大忌。如还想提高能实战,那就要一边继续的认真练习太极拳,把那种真正的松柔透与太极拳拳架套路练习融合到一起。还要练习真正的散手,不是那种把手搭到一起的合着眼推手的散手。而是双方在走动不定,距离不定,拳脚不定,方向不定,部位不定的突然袭击出手的散手,如再经过此一阶段的训练,方可亳不脸红的称自己是太极拳的修练者。回答完毕。
延伸阅读
太极推手裁判手势?
第一种姿势叫挽花。可以单手挽也可以双手挽,就是甲乙两人对立,两脚不动,甲与乙两脚套在一起,互相用滑空之法,对挽连绵不断.彼此用牵牛之法,将脚跟牵动.有功夫时,让你有牛大之力也牵不动,脚蹋地丝毫不动.两手如称杆之灵,用缠丝劲,如蚕作茧,丝头不断,完全是用巧之法.推得功夫成熟时,特殊表现:未会牵牛意如何,两手犹如用丝箩,年年祈与人间巧,不到人间巧更多。
第二种姿势叫推手。甲乙两人对立,彼此两脚不动,甲用双手按乙胳膊,乙用挪法将甲滑空,乙再用两手按甲胳膊,甲用挪法将乙滑空。可以推得很长时间,啥时没有力气,啥时停下来,这个推手的方法完全杀走法,也就是滑空之法,两人推得功夫纯熟时,,推得身上比冰凌还滑,胳膊如棉花裹铁。两个内劲接连得如胶似漆,粘沾不散,这个功夫推的只有半个圈,只有一个按,一个挪,没
两人进行太极推手的第一个步骤?
1.以内引外训练法
所谓以内引外训练法是指以内动引导外动的练习方法。“内动”指人体内部的意、气、力三者的动转,“外动”指人体外部形态的变动。“外动”依赖“内动”而启动,内不动则外不发。“内动”通过“外动”来表达,外不动则内不显。这种训练法能有效地形成内动外即随的条件反射,促进意、气、力、形四者的有序化配合,—动俱动,一到俱到,其主要手段是以调架子和单盘操练某一个或几个、一组或几组式子来求得。
2.以外导内训练法
所谓以外导内训练法是指以外动导引内动的练习方法。“内动”指意识指挥内劲功力,“外动”主要指肢体的运动。这种训练法的要点是“以体训练”、“开关利气”,在配合走转步法和身法的吞吐开合、起伏转折的同时,身体各关节依次松沉,协调而灵活自如地运动,即拳经所谓“筋骨要松,皮毛要攻,节节贯串,虚灵在中”,并能促使内力穿肩、越肘、过腕、达于指端。这种训练法由练外入手,看得见、摸得着、易于运用,因而较为科学有效,并有助于学者获得以外形变动导引内劲贯注,从而形成形动劲随的条件反射,对听探顺化、沾连黏随劲法的形成特别有效,能促成意、气、劲、神、形的有序化配合。以外导内通过散推及其接劲,以及接住对方劲力后的耗劲、问劲和滚旋钻撑磨合劲的推揉来训练发动内劲功力。
陈氏太极推手的第一种方法陈正雷?
挽 花
1、单手挽花:
甲、乙双方搭手前相对站立,其距离以双臂握拳向前平伸拳顶相触为标准。甲乙双方同上右脚成前弓步;同时都以右臂向前绷出,两腕关节相接,两掌心一左一右立于鼻前正中线;双方左手叉腰;目视对方。然后在此基础上,甲可以领乙,乙也可以领甲,前后移动重心,两手腕相互听劲,粘黏不散,可转平圆,也可转立圆。这样反复练习,可锻炼听劲和上、下、左、右引进落空的劲。甲乙双方亦可同上左脚成左弓步,并都以左臂向前绷出,两腕关节相接,右手叉腰,左手领劲转平圆或立圆。
2、双手挽花:
同单挽花步法相同,双方上左步或右步均可,同出双臂两小臂相接绷住,双方手臂在里在外均可。但必须有一人领劲,另一人随劲,结合重心前后左右移动,在身法,腰劲的带动下,两臂相互缠绕,连绵不断,粘黏不散,快慢相间,上下相随,里外相合,随机应变。此法周而复始,反复练习,可使两臂缠绵不断,触觉如秤准之灵,其表现是:两手缠绵不断线,足跟牢固意九泉;练到两臂如秤灵,欲加毫厘在意先。
太极推手的十种方法?
一、合拍
对方向我发手时,我应按动急则急应,动缓则缓随的原则顺应其势,不丢不顶,接住彼手,引进使其落空,待其力尽,必有回意,我即可顺势而发。
《打手歌》中说引进落空合即出的合字应该是指对方力尽我即发出的转化时刻,即合拍时刻。《十三势行功心解》中说收即是放也就是收到后就是放,转化并不明显,但是要掌握这一时刻,才能顺势发出。
可见,收放的转换技巧在太极推手中是非常重要的。
二、牵动
引进对方来手时如对方来手停止不前,对方重心稳定,我若发劲必然效果不佳,难将对方发出,我应牵动对方来手,使其重心前倾,对方必急回撤,我即顺势而发,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三、骤发
对方一有回意,我即以爆发力骤然发劲,如迅雷闪电,疾风骤雨,引发之间,合而为一,使对方在毫无思想准备下骤然被发出,不及走化。
已故太极拳家顾留馨老师曾称赞扬澄甫先师推手是动之至微,引之至长,发之至骤,凡身受之者未觉其动而已腾空跌出。故牵动手法更能得到顺势借力的效果。
顺势借力,需要我们可以摸清对方的意图,和出招力量,才能加以利用。
四、寸劲
向对方发动时,应以在极短之时间发出的大之劲发之才能将对方发之致远,即所谓寸劲。这样就会使对方猝不及避,不易走化。
五、劲整
上述所发之寸劲亦应集周身之劲,所谓周身一家。《拳论》中也指出发动须沉着松净,专注一方;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向前退后,乃能得机得势;运劲如百炼纲,何坚不摧。故如欲使发放效果大,必须劲整。
六、螺旋
在向对方发劲时,无论用单手或双手均应画或大或小之圈,含有螺旋之意,以使对方不知我劲之所向,陈式太极拳中曾强调缠丝劲,杨式大极拳亦然,发动时画极小之圈,而后适时发出,所谓意在惊弹走螺旋,人不知我,我独知人,才能发之致远。
七、略偏
在向对方发劲时,一般是向对方之正面方向发动,对方之抵抗方向也多在正方,故双方之劲可能抵消一部或全部,如我发动时方向略偏,不论上下左右,随机应变,必然能出其不意,其抵抗力必小,使我之发动效果更大。
八、发点
向对方发劲时,无论用挤或按,用单手或双手,劲力均应集中在一点,意在对方中枢。《拳论》中说蓄劲如开弓,发劲如放箭。力点集中在箭的尖端,才能有穿透力。如力量不集中,发放不能致远。已故太极拳汪永泉老师总结为一句话要点不要面,要面两不便。意思是说发劲一定发点,否则发得不远会造成双方纠缠在一起进退维谷的局面。
吴阿敏太极推手口诀?
第一组:起势
第二组:合步四正手
第三组:合步单推手
第四组:合步双推手
第五组:绕步缠臂采靠
第六组:合步四正手
第七组:活步四正手
第八组:大捋
第九组:顺步四正手
第十组:活步捋挤
第十一组:托肘挤靠
第十二组:连环步四正手
第十三组:合步四正手
第十四组:收势